首页 理论教育 主体培育:如何选择适合的产业?

主体培育:如何选择适合的产业?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是第四产糖国,居于巴西、欧盟及印度之后,同时是仅次于印度及欧盟的第三大食糖消费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及菲律宾等国家是橡胶的主要产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更是控制了全球70%的天然橡胶产量,这三个国家也是中国目前主要的天然橡胶进口源头。第二年,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在这个联盟的基础上开始实行“协定出口吨位计划”及“供应管理计划”,从而巩固三个国家在

主体培育:如何选择适合的产业?

目前,国内大宗农产品比如橡胶、棉、油和粮食等供需严重不平衡,我国进口木材棉花、棕榈油、天然橡胶大豆等逐年增加,国际市场依赖度不断增大。因此,国内农业企业在利用国外资源时需要符合我国长期的发展战略,战略性选择境外资源开发,着重选择我国较为短缺的糖、木薯、棕榈油和大豆等作物种植。企业利用境外资源时应该坚持以下三个原则来选择行业:首先,若农产品在国内较为短缺,在生产加工完成之后可以销售回国内,比如粮食;其次,我国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方面的比较优势巨大,对于这些产品企业既可以选择在国内生产然后出口出去,还可以在劳动力较为廉价且充足的国家生产,比如水产品等;最后,对于虽然具备了成熟的生产技术,但是由于受到自然资源的限制比较优势不明显的,比如大豆和农产品加工业等。

近年来,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不平衡及自然资源日益匮乏,加之大量外国农业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日渐增强,我国农产品安全形势受到了严峻挑战。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相关政策的实施与推广,促进了境外农业资源的利用和发展。在充分考虑资源紧缺度、技术成熟度及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大豆、棕榈油、食糖、木薯、天然橡胶、水产业及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农业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所应着重考虑的产业。

(一)大豆

作为大宗农产品,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对大豆的需求主要来自饲料需求、食用豆油、压榨需求等。豆油是我国最大的植物油消费品种,然而受限于土地稀缺、价格竞争、单产受限及国家扶持力度弱等因素的制约,大豆在我国的增产十分缓慢,国内需求无法满足,更是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大豆需求要通过进口来满足。表4-1和图4-2显示,2012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为5750万吨,同比增长达到了9.8%,占粮食总产量的10%(2012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为5.90亿吨)。此外,因为玉米等作物价格上涨,大豆收购价格低于预期,导致大豆种植积极性下降。农业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2012年大豆种植面积为7177万公顷,相比上一年下降了3.16%(见图4-3),作为主产区的黑龙江大幅减产大豆而改种玉米。黑龙江2010年大豆种植面积大约为433.33万公顷,比上一年下降8%。与此同时,对于大豆的需求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中国大豆及相关制品的出口较少,属于调节性贸易。然而作为最大植物油消费品种的豆油却难以自给自足,对进口大豆及大豆油的依赖较大,并且这种对大豆进口依赖度高的局面将在未来几年持续存在。

表4-1 近年来中国大豆生产与进口情况(2003—2012)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

图4-2 中国大豆生产与进口情况对比

图4-3 中国大豆播种面积走势图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

(二)棕榈油

棕榈油的消费量巨大、增长迅猛,是我国仅次于豆油的第二大植物油消费品种。然而我国的棕榈油全部依赖进口,2008年中国棕榈油进口量为464.7万吨。外资企业几乎垄断了中国的棕榈油市场,不但在我国大规模建厂销售,而且控制了棕榈油的采购渠道。以丰益集团为例,在与郭氏集团旗下的嘉里粮油公司整合之后,丰益的产品已经在2006年占我国进口棕榈油总量的三分之二,是我国棕榈油最大的海外供应商。(www.xing528.com)

(三)食糖

糖料作物是中国的三大经济作物之一(另外两种是油料作物和棉花),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既产甜菜糖又产甘蔗糖的国家。中国是第四产糖国,居于巴西、欧盟及印度之后,同时是仅次于印度及欧盟的第三大食糖消费国。与此同时,中国还是食糖的净进口国。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糖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食糖产业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原糖供应却无法满足国内消费需求。随着进口关税率的下降及生产成本的逐步上升,进口加工成品糖完税价低于中国平均制糖成本的情况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善。2009年中国食糖出口6.4万吨,进口106.4万吨。据估计,中国糖原料进口需求量为100万~200万吨,到2020年我国需要进口600万吨以上糖原料来满足国内需求。2015年中国对食糖的需求量将超过1500万吨,而国内产量大约为1200万吨,因此会有250万~300万吨的缺口,需要依靠进口来填补需求缺口。与此同时,我国南方的甘蔗种植几乎达到极限,增长空间不大,与国外甘蔗糖相比,我国食糖产业的劣势更加明显。

(四)木薯

木薯可以用来加工饲料、淀粉、乙醇,是玉米的主要替代品。木薯仅在我国的广东、广西及海南等地区生产,因为它对土地及气候等种植条件要求较高,总量的增长潜力也受到了限制,无法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需要通过进口来平衡木薯的供需矛盾。中国在2005年开始成为世界第一木薯进口国,主要来源地为泰国、越南及印度尼西亚,每年进口量都在500万吨以上。木薯的进口受到很多条件的约束:一方面我国企业在国际木薯市场没有定价权和话语权,市场地位较为被动。另一方面木薯出口国农业退化、工业迅速发展导致木薯出口量大幅减少。与此同时,欧洲对木薯的需求增加,恢复从东南亚进口木薯,也进一步使木薯出口国减少对我国的出口量。

(五)天然橡胶

天然橡胶在国计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天然橡胶与石油煤炭及钢铁并称四大工业原料,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由于近年来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对天然橡胶的需求也明显增加,占全世界橡胶消耗量的21%,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进口和消费国。我国的天然橡胶产地主要分布于广东、云南及海南等地。根据有关组织预测,我国天然橡胶年消费量将达到300万~400万吨,占世界总消费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但是仅有四分之一的需求可以通过本国生产来满足,与此相对应的则是中国对天然橡胶进口量的逐年递增。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及菲律宾等国家是橡胶的主要产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更是控制了全球70%的天然橡胶产量,这三个国家也是中国目前主要的天然橡胶进口源头。国际橡胶联盟(International Rubber Consortium,IRCO)于2001年由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共同成立。第二年,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在这个联盟的基础上开始实行“协定出口吨位计划”及“供应管理计划”,从而巩固三个国家在天然橡胶市场的垄断地位。近几年来,由于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推行天然橡胶产业的工业化,三个国家国内对天然橡胶的需求大大增加,减少了天然橡胶的出口量,直接导致了天然橡胶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的上涨。此外,由于橡胶的出口价和产量受到国际橡胶联盟的控制,我国相关企业成本大大增加,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例如,我国2008年1—11月的天然橡胶进口量同比增长4.8%,然而金额同比增长却高达39.3%,大大限制了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对其他关联企业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限制作用,因此加大我国天然橡胶产量与产能是相当有必要的。

(六)水产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水产出口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高达10.48%。作为一种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国的水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有着一定的优势,因此有利于在该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说水产品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长期以来水产品出口一直占据我国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同时我国还是水产品第一出口大国。截至2008年,我国有105家远洋渔业企业,年捕捞量116万吨,产值突破百亿元。同时,合法远洋渔船有1457艘,从业人员6万余人。我国的远洋渔业作业涉及三大洋和23个国家海域及32个项目,主要分布在西亚、西非、东南亚等国家海域。大洋性渔业超过远洋渔业总量的一半以上。通过多样化的合作形式及发展模式,我国远洋渔业企业已成功进入国际主要区域性渔业经济合作体系,标志着我国境外农业资源利用的成功开展。

(七)农产品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业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着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程度不高、技术落后、科技投入及成果转化不足、加工产业化体系不健全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主要问题。此外,农产品加工品种单一、技术含量低也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包括饲料工业、木材加工、竹藤棕草制品及食品加工制造业等。目前我国上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七万多家,加工产值完成量超过4.2万亿元,占我国全部工业产业的三分之一左右。与此同时食品加工业的从业人数达到178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数的28%。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加工程度向精深化发展、加工能力向规模化发展、加工原料向专用化发展、质量控制向标准化发展、产品加工销售向一体化及集群化发展、资源利用向高效化发展。在此基础上,构建全球资源利用网络,重点创建和培育民族品牌,同时加大创新投入以适应农产品加工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