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一部分分析的中国粮食贸易的总量特征和趋势可以看出,我国在近年来一直处于粮食贸易的净进口国的状态,更为显著的是这种粮食净进口状态仍将持续下去,且净进口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上述分析是从中国粮食贸易总量进出口平衡的视角考察了我国粮食贸易的总体特征和趋势,在这一部分将从中国粮食品种结构的角度审视我国近年来粮食贸易品种结构状况。图3-1报告了2011年我国粮食进口的分品种结构情况。
图3-1 2011年中国粮食分品种进口结构(单位:%)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数据库最新数据整理绘制而来。
从图3-1报告的数据可知,就2011年的数据来看一个突出的特点是2011年大豆进口占粮食进口总量的85.1%,在粮食进口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相对而言,其他三种粮食作物进口占比不足15%,其中玉米进口比重略大于其余两种粮食作物,进口比重达到了9.2%,小麦的进口比重次之,占粮食进口总量的4.1%。2011年粮食进口中比重最低的是稻谷,仅占当年粮食进口总量的1.6%。据此可以看出,作为基本口粮的小麦和稻谷进口比重十分低下,粮食安全受国外进口粮食的威胁几乎不存在。
图3-2报告了1980—2011年我国粮食分品种进口结构的演进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小麦的进口比重由1980年的63.6%下降到2011年的4.1%,几乎呈直线下降趋势。玉米的进口比重在粮食进口中呈波动下降趋势,1995年玉米进口在粮食进口中的份额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进口比重为40%,1996年以后玉米进口一直表现为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稻谷在整个考察期内进口份额一直相对比较稳定,更为重要的是从总体数据来看稻谷进口在粮食进口中的份额一直低于5%的水平,除1985—1986年和1994—1996年两个时期稻谷进口比重高于5%以外,其余所有年份稻谷进口份额均在2%左右水平上下小幅波动。然而,粮食分品种进口结构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大豆在粮食进口中的份额在考察期内呈直线上升,且年增长份额增速较快。进入1997年以后大豆进口所占份额的年递增速度加快,2007年进口份额突破了80%,且在近几年保持在85%左右的进口份额,这一结果说明大豆在我国粮食进口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结果与卢锋和谢亚(2008)[1]的估计结果相一致。
图3-2 中国粮食分品种进口份额(1980—2011,单位:%)(www.xing528.com)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数据库最新数据整理绘制而来。
图3-3报告了1980—2011年中国4类分品种粮食净进口量。据图可知,在绝大部分年份我国稻谷处于净出口国地位,仅有个别年份稻谷为净进口,而玉米则在1985—1986年、1991—1997年和2000—2007年三个时间段表现为净出口国,其余年份则均为玉米净进口国。稻谷在1998年净出口量最高时达到319.4万吨,玉米在2003年净出口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1124.85万吨。从总体数据可以看出,除两个年份出现了净出口,2003年和2007年小麦净出口量分别为57.97万吨和90.33万吨外,在整个考察期内其他年份我国一直是小麦净进口国,小麦净进口量在1989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时为1586.83万吨,而整体上小麦净进口规模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在进入21世纪以来净进口规模达到历史最低水平。2002—2011年的10年间我国小麦和玉米分别累计净进口2010万吨和399万吨,稻谷累计净出口237万吨,三类粮食累计净进口2172万吨,年均进口217万吨。这一结果与早期关于我国粮食大规模净进口的预测结果相差甚远。另外,虽然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量有所增加,净进口规模也在不断上升,但从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粮食进口规模虽逐年上升,但主要以大豆进口为主,其他粮食进口相对大豆进口而言仅处于微量调剂水平。故此,以上分析揭示的一个重要事实是,受国内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国外大豆价格和生产技术优势、国内饲料加工产业的大量需求等因素影响,我国粮食净进口规模的上升主要集中于大豆进口的迅猛飙升,而小麦、稻谷和玉米等粮食品种对国外的依赖性较低,尤其是基本口粮的需求主要依靠国内生产,三类粮食品种的进口仅起到调剂余缺的功能。
图3-3 中国粮食分品种净进口量(1980—2011,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数据库最新数据整理绘制而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