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情决定,重型汽车与军车发展密不可分,从中国重型汽车发展的历程看,是军用重型汽车需求推动了中国重型汽车全面发展。要说中国重型汽车,就不能不说中国军用汽车。
我军的军车装备走的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我军初创时,没有政权,没有后方生产基地,所有的装备只有从敌人手里夺过来,这就决定了包括汽车在内的我军装备具有杂、乱、少、旧的特点。以汽车为例,我军军车装备的历史起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37年年底,在国共合作的前提下,中央军委将国内外友人赠送和自购的十几辆汽车组建了我军第1支汽车运输队。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时,全军陆续缴获各型军车400余辆。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从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了大量军车。缴获最多的一次是鲁南战役,华东野战军一举全歼国民党军队第1快速纵队,缴获汽车470辆,并以此为基础组成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解放战争4年中,我军共缴获国民党军队各种汽车2.2万辆。1950年,全军拥有缴获的和东北军区购自苏联的汽车共24000余辆。
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建设需要大量军车,但当时我国没有汽车制造能力,面对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我军的军车只有依靠从国外,主要是从苏联购买。自1951年起,国家每年进口1万多辆汽车。到1957年年底,全军的汽车装备总数已达9.2万余辆。其中苏式汽车5.5万余辆,占70%以上;西方各国汽车2.2万余辆,占近25%;东欧各国家汽车近3000辆,占3%左右。
在中国能够自产汽车之前,军车的来源主要是购自苏联。1956年10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虽然设计年产汽车3万辆,但直到1966年才达到设计规模,特种军用车辆仍主要依靠从苏联进口。
作为军队的装备,无论是国家安全还是军队正规化建设,中国都不可能依靠从国外进口汽车来维持军队所需。1958年5月23日,一汽第一辆仿制吉斯系列的越野车下线。第一辆军用越野车的制造成功给一机部汽车局带来了莫大惊喜,1958年7月7日,一机部六局给一汽发来(58)“六技密字”第495号文件:
日前,我局对国防建设所急需的各种军用汽车无论在品种和生产数量上均已大大落后于实际需要。为了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适合国情的军用汽车系列,迅速制造出各种国产性能优良的军用汽车以满足国防需要,决定在你厂建立军用汽车设计小组,开展该项工作:
一、军用车设计小组的任务:第一汽车制造产小组负责各型轮式军用车辆的设计,目前应从速设计的为水陆两用汽车,以便1959年投入试制。
二、军用汽车设计小组的人员:由于此项工作带保密性,且技术情报难获得,更需要摸索制造,故配备的人员要求政治上可靠,并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经验,能独立进行设计工作。
三、开展工作中,应注意保密,如必要时应设立军用汽车设计组工作用的专门房间,重要资料情报应按机密程度与一般资料分开管理。
四、望你厂于8月初将该项工作的情况与小组人员报局,具体任务另行布置。
(《第一汽车制造厂长厂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根据一机部汽车局的指示,一汽立即行动,一边开始试制水陆两栖汽车,一边组织军用越野车的生产。但一汽毕竟技术能力和装备、生产能力有限,水陆两栖汽车进展缓慢,2.5吨级CA30越野汽车年产量不过百余辆,远远不能满足部队的需要。
为了解决国产军车系列化的问题,1961年6月,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专门成立了“军用轮式车辆专业组”,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军用轮式车专业组拟定出《军用轮式车辆系列化方案》,方案确定研制生产0.5吨、1吨、2.5吨、3.5吨、5吨和7吨级的6种军用车辆基本车型。以这6种车型为基础,可发展20多种变型车,并改装成若干种专用车,基本达到了军用车辆装备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要求。经中央军委贺龙、聂荣臻、罗瑞卿等领导同志审批,该方案于1963年5月1日颁发实施。从1963年开始,一机部按照军用车辆系列化方案,分别在第一汽车制造厂和南京汽车制造厂组织2.5吨级、3.5吨级和1吨级越野汽车的生产。(www.xing528.com)
一汽以苏联吉尔157越野车为蓝本,仿制生产了专门用于拖拽火炮的2.5吨级、3.5吨级解放CA30型军用越野卡车,以后又利用该车底盘改进生产出了用于导弹控制、工程维护、通讯指挥、野战修理等各种变形车。解放CA30型越野车是中国汽车工业批量生产的第一种越野车。但解放牌卡车仿制于苏联吉尔卡车,而吉尔又是苏联按照30年代自美国购进的技术生产的。几十年前技术生产的产品,使用中陆续暴露出一些重大缺陷和质量问题,如动力不足、油耗高、通过性差、发动机开锅、驾驶室闷热、转向沉重、车架纵梁易开裂等。虽然经过不断改进,但很多毛病是“胎里带”,直到退役时都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按照一机部部署,自1958年开始,南京汽车制造厂先后仿制苏联“嘎斯51”“嘎斯63”生产NJ130和NJ230,用于拖拽高射炮等小吨位武器的轻型军用越野卡车。
在军用越野车辆中,重型车是后勤保障车的代表,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军队建设对重型军用越野车的需求日益增加。
军用载重越野车通常分6×6或8×8两种,越野行驶时载重量达5吨以上并可同时牵引5吨以上的挂车或装备。军用重型越野汽车虽然只是一种运载工具,但在各国武器装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光用于牵引重型火炮,而且还是导弹、雷达等武器和作战器材的主要运输工具。由于重型越野车具备良好的越野性能,为提高装备的通用性和保障性,各国都利用军用重型越野车的底盘开发了大量的轮式装甲车辆。军用重型越野车成为各国兵器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由于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1964年以前,我军没有自己生产的重型越野车。牵引重型装备都是进口外国重型车辆或使用履带车辆。国民经济形势稍有好转后,中央即刻确定了在三线新建以生产2.5吨越野车为主的第二汽车制造厂、以生产5吨越野车为主的四川(重庆红岩)大足汽车厂和以生产7吨级越野车为主的陕西汽车制造厂。20世纪60年代后期,北汽制造的BJ212轻型越野车和南汽的NJ230先后投产,洛阳拖拉机厂研制的5吨级东方红LT665重型牵引车也开始装备部队。进入70年代,第二汽车制造厂建成EQ240、EQ245汽车生产线,开始批量生产2.5吨级和3.5吨军用越野车。2.5吨、3.5吨军用越野车通用性强,部队需要的批量大,二汽成为中国军用越野车的主力生产厂。
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已形成每年为军队提供万余辆汽车的生产能力。我国第一代军用轮式车辆的6种基本车型如下:
0.5吨级4×4型BJ212
1吨级4×4型NJ230
2.5吨级6×6型CA30、EQ240
3.5吨级6×6型EQ245
5吨级6×6型SX250
7吨级6×6型JN252和CQ261
上述所有车型全部实现了批量投产的预期目标,与7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的延安SX250、黄河JN252、红岩CQ261、东方红LT665等越野汽车一起构成了我国军用越野汽车的第一代装备,解决了部队的部分急需。我军的炮兵、工程、通信、防化兵部队基本实现了摩托化,淘汰了部分马车,陆续替换了苏式车辆和20世纪60年代初装备的旧式国产汽车。随着国防现代化建设,我军装备的各种口径的重炮越来越多,导弹等重型武器也开始装备部队。这些新型武器身大力沉,一台122加农炮自重5吨多,一台152榴弹炮自重6吨多,有了炮却没有车来牵引,部队的干部战士急,军委的领导更急。中国汽车工业落后,生产不出载重5吨以上的重型军用越野车,李先念慨叹:“有炮无车也白搭”。万般无奈,只能向国外进口,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我国年均进口重型越野车500辆,60年代年均进口3000辆,70年代年均进口7000辆,每年进口的费用都需要美元支付。那时候,中国穷啊,只有勒紧裤腰带,从嘴里省出来。中国的汽车工业什么时候能自己生产出重型越野车以解燃眉之急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