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推动汽车技术引进?——有心栽花,必有甜果收

如何推动汽车技术引进?——有心栽花,必有甜果收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时间,各地蜂拥而上,由此引起“进口大潮”,仅“六五”期间,机械系统就签订了技术引进合同785项。1984年7月,中汽公司代表向五十铃公司提出以“技贸结合”的形式合作。建议对当前进口汽车的审批工作和有关进口业务进行适当调整。尽管技贸结合有明显的优惠,但外方对“技贸结合”仍充满警惕性。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也吸引了日本丰田、日产等多家汽车厂商,它们也在觊觎中国市场,也在评估中方“技贸结合”对自己利益的影响。

如何推动汽车技术引进?——有心栽花,必有甜果收

20世纪80年代初期,针对中国汽车缺轻少重的现状,中汽公司对发展轻型车做了全面的部署:利用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资金,合资、合作、改造并发展中国的轻型汽车工业。“所有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中国汽车市场潜力极大,一个依维柯项目远远不能满足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再引进哪一家呢?中汽公司的眼光投向了东海邻居日本。与欧美相比,日本的汽车制造业是后起之秀,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发展到80年代,日本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市场上仅次于美国的“老二”。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后起的日本在汽车的工艺和技术上更为专注,其产品具有良好的质量口碑。中汽公司看中了日本的“五十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改变中国企业的技术现状和管理水平,经国务院同意,原国家经委制定了在“六五”后三年引进3000项国外先进技术的计划。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减少行政阻碍,国务院还向各省市下发了技术引进的审批权。由于多年没有抓经济建设,现在中央号召“以经济建设为纲”,而且打开国门,允许各地自行洽谈引进合作。一时间,各地蜂拥而上,由此引起“进口大潮”,仅“六五”期间,机械系统就签订了技术引进合同785项。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各地自行其是,结果造成很多问题,如大量重复引进、引进已经落后的技术设备等,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国家有限的外汇储备大量流失。1981年1月13日,国务院颁布了《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工作暂行条例》,条例严格限制成套设备进口,着重引进先进适用技术。以后又发布了《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来保证技术引进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由于没有经验,当时引进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采用许可证贸易、进口设备带制造技术、咨询诊断、合作生产、外商直接投资带进市场等引进方式。除此以外还有技贸结合、“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图制造、补偿贸易)、合作研究、购买技术资料或软件、人才培训、引进国外智力、购买二手设备,以及联合引进等多种方式。

客观来看,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汽车工业的引进合作也是问题多多。中国打开国门,许多外国汽车公司都看到了中国的市场潜力,希望分享中国的发展成果。但在当时,因为对中国国内的情况不甚了解,尤其是对中国政府的政策缺乏认识,再加上中国汽车工业的基础极为落后,一些世界知名汽车厂商在与中国企业合作上缩手缩脚,多数只愿意向中国出售产品,而不愿意向中国出售技术和合资。饶斌率领中国汽车考察团“周游列国”时,为引进技术碰了很多“钉子”,绝大多数外国汽车公司都处于观望状态,少数公司也仅仅是与中国企业保持接触。

五十铃公司是世界知名卡车公司,为了占领技术制高点,有些中国汽车企业前往日本与五十铃试探洽谈引进技术。由于来的厂家较多,五十铃自觉奇货可居,便选择了与中国厂家多方接触,挑选合作伙伴,但并未做出决定。

中汽公司是代表中国政府的最高汽车行政管理部门,也开始了与五十铃公司的接触。1984年7月,中汽公司代表向五十铃公司提出以“技贸结合”的形式合作。

什么是技贸结合?技贸结合即将技术引进和贸易结合起来。一些大公司为了保持长久的领先优势,不愿意出让技术,只愿意卖商品。结合他们的心态,中方创造性地提出我们可以批量购买你们的商品,但你们必须将所买商品的技术一并卖给中方,这也是以后所谓的“以市场换技术”。由于中方经济技术水平落后,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通过这种办法,可以消化吸收外方的先进技术,缩小差距。

技贸结合的提法源自于饶斌。1983年10月,中汽公司董事长饶斌在上报《关于汽车行业实行技贸结合试点的报告》中提到:

据统计,1950年—1982年我国进口汽车49.4万辆,其中近10年进口27.2万辆,平均每年进口2万辆,进口金额112亿元人民币(不含进口汽车配件金额),相当于第一汽车制造厂累计投资的12倍……批量进口汽车必须贯彻技贸结合、进出口结合,走引进技术、合作设计、合作生产的道路……建议对当前进口汽车的审批工作和有关进口业务进行适当调整。

技贸结合的提法得到时任国务院领导的肯定与重视,国务院领导在这个报告上批示:

应把技贸结合、进出结合作为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考虑以冶金、汽车行业作为突破口,先行试点,探索经验,逐步推广。

1984年,国务院在批转《国家经委关于做好技贸结合和旧设备选购工作的报告的通知》[国发(1984)44号文件]中,对技贸结合给予了很多优惠措施:

对开展技贸结合需要进口的成套散件,其进口关税不按整机征收,减按零、部件税率征税;对于零部件在税则中没有单列税率的,减按整机税率的三分之二计征。

开展技贸结合需要进口的成套散件、零部件、元器件,进口环节的产品税(增值税)减按该产品应纳税额的60%计征。

技贸结合中进口的原材料,应照章征税。

上述准予减税进口的货物,需凭技贸结合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经委进出口局)批准的技贸结合计划办理。

尽管技贸结合有明显的优惠,但外方对“技贸结合”仍充满警惕性。

五十铃公司自认为自己的产品不愁销路,为什么要把技术卖给你们呢?你们的生产水平很低,不用引进技术,就买我们的产品好了,我们保证供应。实际上,五十铃是在“哄抬物价”,此时广州、深圳、福建、江西、重庆、新疆的企业都在与五十铃洽谈技术合作、合资合作,五十铃要充分利用这种有利地位以求最大利益。

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也吸引了日本丰田日产等多家汽车厂商,它们也在觊觎中国市场,也在评估中方“技贸结合”对自己利益的影响。1984年中旬,几家日本汽车公司在日本鹿儿岛召开协调会议,以求联合应对中国的“技贸结合”政策。商场如战场,有了政策,还要有推行政策的手段与办法。中方虽然没有技术,但中方有庞大的国内市场,这是每个商家都梦寐以求的。陈祖涛告诉笔者:“我们决定利用他们互相争夺中国市场的心态,分而治之。你不是很牛吗?好,我晾一下你。我们不与你五十铃接触,转而与其他公司洽谈,并正式通知五十铃公司,你们这种态度,可能失去与中国长期合作的机会。”

经过与三菱和日产协商,1984年10月,中汽公司分别与三菱公司和日产公司签订了技贸合同的协议,并在国内见诸报端。谁先签,意味着谁将先进入中国,如同占领商业制高点,有了市场先发优势。这一下在日本引起了震动,五十铃公司十分不满:“啊,说是要协调行动,原来你们在搞缓兵之计,稳住我们,然后自己和中国人签合同,太不仗义了。”(www.xing528.com)

日本人也很有意思,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来而不往非礼也。1984年11月,也就是和三菱、日产技贸协议签字后不过一周的时间,日本五十铃株式会社社长飞山飞抵北京,与中汽公司高层会谈。飞山表示:“以往对中国技贸结合理解错了,现在认识了,希望中方提供机会,五十铃愿意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大发展出力。”

中方的目的达到了。1984年11月,中汽公司与五十铃国内公司在北京继续谈判。日方和中方一样,中方利用日本公司来促五十铃,日方也利用与中方其他企业的谈判来与中汽公司讨价还价。就在中汽公司与五十铃谈判的同时,五十铃公司也在与中国的江西汽车厂谈判引进技术。国家经委进出口局《技术引进工作情况简报》第九期“中汽公司与日本五十铃公司技贸结合谈判”一文中记载了双方斗智的细节:

中汽公司与五十铃的谈判很紧张,特别在汽车价格和技术转让范围上,谈得很艰苦,有时处于破裂的边缘。在会谈时,五十铃公司另派一个组到江西会谈,报的汽车价和技术转让价比报给我们的高一倍。当他们估计与江西可能成交时,在北京的谈判立即发生了反复。五十铃公司推翻了技术不另计价的许诺;中汽公司当即与江西联系,统一行动,北京的谈判这才取得了突破。

通过这次技贸结合的谈判,中汽公司体会到,技贸结合必须要由工业部门和贸易部门紧密结合,利用大量集中进口汽车做筹码,有计划地利用准备让出的中国部分市场,为工业部门换取技术。仅此项目,买车少花1200万美元,节省技术费用1800万美元。

只有国内各地区、各部门的对外窗口协调配合、统一对外,才能打破外商的联盟。这次江西汽车厂与中汽公司协调一致,成功地迫使五十铃无偿转让了全部优势技术。

谈判结束后,1985年1月26日,国家物资局和中国汽车工业进出口公司与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在东京签订了《五十铃N系列载货汽车技术转让合同》和《五十铃N系列轻型载货汽车驾驶室技术转让合同》,以技贸结合的方式进口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于1984年投产的N系列轻型车产品4万辆,同时还引进了部分制造技术。

谈判取得成功,但费尽心机引进来的五十铃在“落户”问题上却让这次技贸结合的谈判成果付之东流。

日本五十铃的产品、技术引进后,按当时中汽公司的构想,要将引进的最新技术交给最强的企业,这样有利于技术的消化吸收。这也符合加速形成自我开发能力,最终达到摆脱技术依赖,创设自主品牌的目的。基于这一“朴素”的想法,确定北京汽车工业公司为接收单位,用于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老产品BJ130的换型。

北京二汽早就开始考虑BJ130改型的问题了,1981年3月开始着手参照日本三菱轻型车产品对BJ130进行技术改造,并提出了BJ135设计任务书。1984年1月,全国汽车规划会上,中汽公司决定北京二汽为全国轻型车重点发展基地之一,接受日本五十铃N系列轻型车项目,BJ135项目遂终止。1985年6月,北京二汽厂长赵发奎随同中汽公司和北京市汽车公司一起到日本签署引进协议。

当时明确引进N系列轻型载货汽车共3个系列,主要总成配套有三种驾驶室、四种发动机、四种变速器、三种前桥和四种后桥。北京二汽确定生产的基本车型为NKR系列,共四个基本品种,可以派生出六种车型。以北京二汽的实力消化日本五十铃的技术,资金明显不足。为了筹集资金以消化引进技术,北京二汽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及香港肖特吉有限公司签署了合资经营协议,拟定在“七五”期间投资1.5亿元人民币和3000万美元。1987年3月,国家计委批准立项。项目的重要内容为:

利用技贸结合引进的日本五十铃N系列轻型载货汽车为代表产品,替代BJ130,生产能力由2万辆提高到4万辆,总投资3.03亿元人民币(含3000万美元)。

然后即开始一系列的相关准备工作,如在北京顺义建设新厂区,改造老厂区等。1988年3月25日,国家经贸部以(88)外经贸资51号文件批准了北京二汽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香港肖特吉公司组成的合资公司。1988年4月22日,在人民大会堂宣布合资公司正式成立。热热闹闹,风光一阵,但真刀真枪的引进建设却雷声大雨点小,进展缓慢拖拉。

实际上,让北二汽转产五十铃是中汽公司的一厢情愿,中汽公司有心栽花,但北京二汽不见得领情。此时,北京二汽的BJ130正红火呢,放下正抢手的BJ130去上五十铃项目,意味着不仅要放弃唾手可得的收入,而且还要花费巨额资金去重新改造生产企业,毕竟BJ130的生产技术水平太低,无论是发动机还是底盘、车架与日本五十铃都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产品,现在要上五十铃,基本上要对原生产企业下大功夫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仅对发动机、车身、前后桥、变速器,以及焊装、涂装等生产线的建设,费用起码就是10多亿元。即使成立合资公司,其总资本离这笔钱也相差甚远。谁来出这笔钱?此外,以北京二汽现在的生产设备、技术水平,消化五十铃的技术要耗费时日。再说,北京齿轮厂刚完成变速器的引进,认为再引进五十铃变速器技术难度太大。北京内燃机厂也不愿意要五十铃发动机,他们看中的是美国通用的发动机。

北京第二汽车厂并不是中汽公司的下属企业,中汽公司和这些企业只是业务指导和宏观调控,结果双方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最终,五十铃的图样一直躺在北京二汽睡大觉。谈及此事,时任中汽公司副总张兴业一声叹息:“在五十铃项目上,北京的失误太大了,北二汽有了技术图样,却不肯很好地消化,不愿舍弃130车型,在产品结构上左右摇摆,铸成了终身遗憾。”

按照引进时的构想,引进日本五十铃要花开两家,一边是北京,一边是由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三省一市联合组建的西南轻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由三省一市共享引进的五十铃车型技术,分工合作生产,年产纲领为6万辆轻型汽车。

西南三省一市的几家企业都是当年布局在深山里的“三线”军工企业。进入20世纪80年代,战争阴云逐渐远去,这些军工企业基本没有军品订货,守着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数万工人不得不想方设法地“找饭吃”。为帮助军工企业实现“军转民”,1984年,由国务院三线办、航天工业部牵头,成立了西南轻型汽车协调领导小组,西南三省四方联合向国务院、国家计委提交了建设西南轻型汽车生产基地的规划报告,提出以分布在西南三省一市的九家大型国有企业为基础,利用国家引进五十铃N系列轻型车技术的契机,在西南建设一个轻型车生产基地。1986年6月,国家计委批准了这个报告,国家计委和中汽公司决定,将五十铃这块蛋糕分一部分给他们吃。当时的布局是,在贵州建发动机基地,在云南建车身基地,在重庆建底盘基地。

1987年7月,在成都组建了西南轻型汽车联营公司,确定由贵州航天工业总公司乌江机械厂、云南蓝箭汽车制造厂、重庆汽车制造厂、成都飞机公司为定点总装厂,年产1.5万辆。根据分工,贵航下属的红光机械厂、乌江机械厂、群力铸造厂和八一二所为西南联营公司成员单位,八一二所为工艺中心,乌江机械厂承担1.5万辆车的装配,红光机械厂承担后桥总成,群力铸造厂承担后桥、变速器等零部件的铸造。

西南轻型车联营公司牵涉到四个省级行政区、航天和航空,以及部分军工企业,企业隶属关系错综复杂,利益关系更是一团乱麻。有一部很著名的俄罗斯电影名叫《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市场也不相信“眼泪”。以五十铃项目为纽带将三省一市的多家企业捆绑到一起,结果强扭的瓜不甜。企业再困难,也要遵从市场规律。从行政隶属关系上看,三省一市的企业每个人头上都有一个“婆婆”,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财政上是分灶吃饭,企业是属于地方的,搞成了“西南汽车联营公司”,是听联营公司的还是听我地方政府的?每个“婆婆”都有控制“媳妇”的手段,更何况,这些企业各家都有各家的想法,都想自立门户,谁也不愿意为他人“打工”。按联营公司最初的要求,云南兰箭汽车厂花1亿元进口了五十铃的全套驾驶室模具,再投资1亿元的焊装线,又花了6000万~7000万元建起油漆生产线,全部投资10亿元,年产纲领6万套。兰箭厂下血本投资形成专业化生产能力,但西南各厂分属于西南三省,各人有各人的“婆婆”,各家有各家的算盘,结果步调不一致,造成五十铃轻型汽车项目进展缓慢。原定的生产纲领是乌江机械厂、兰箭汽车制造厂、重庆汽车制造厂、成都飞机制造厂各自组装并实现年产1.5万辆,但直至1995年,仅贵州航天后组建的合资公司实现了年产3400辆,仍远远低于原来的预期,其他几家更是不知所终。

甚为遗憾的是,这些由官方出面主导,违反市场经济规律,仅凭“一盘棋”的主观愿望,让那些汽车企业“排排坐,吃果果”,你搞发动机,他搞齿轮,热热闹闹地搞“联合”,不情不愿地“拉郎配”,最终在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的干扰下,花巨资技贸结合引进的五十铃技术在几个地方都泡了汤。回顾这段历史,原中汽公司副总经理胡信民不无遗憾地说:“所有这些规划,因与地方、部门、企业之间的想法不统一,最终都没有按计划实现。”

连小孩子都知道,来得容易的东西得不到珍视,费尽心机买进五十铃优质技术资源被纠缠不清的行政利益东拉西扯,最终“有心栽花花不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