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纸张和薄膜柔印精品奖中有好几个产品都采用了离散型网点新技术。从产品参数表看,因为离散型网点没有多色叠印时的摩尔干涉,所以显得特别细腻,相当于传统的325 lpi印刷。当然,325 lpi这个数值是值得商榷的,但胶印可达到300 lpi,各色叠印时的摩尔干涉条纹特别细,以至于看不出,这个效果是看得到的,因此“相当于”这个说法有可信性。
胶印调频网也没有摩尔干涉,也显得细腻,但胶印调频网重复印刷时难度大,还原性不易掌控,这种技术一般只用于出版印刷,印一些较少重复印制的画册、画报,很少用于包装印刷。因此采用离散型网点,仅强调没有摩尔干涉因而十分细腻是不够的,必须实证该技术不同于调频网,用于包装印刷时不存在还原困难。柔印离散型网点技术,不论是Esko LaMation还是Bellissima DMS,都需要与胶印调频网技术作有效切割。
仔细观察一下这两种离散型网点,可以注意到其色调空间的网点变化。Bellissima DMS的网点,从高光向中间调转换时网点面积变大,基本的细胞单元变粗。Esko LaMation的网点在该区域的点数增多,一个方向上的3~4个点逐步连成了线,被制版公司形象地称为“蚯蚓”,很传神。网点面积增大了,从高光向中间调的延伸,网点面积逐步增大,这同调频网是不一样的。这个特点同柔印的网纹辊配置关系很大,应高度关注。
柔印网纹辊配置规则中,强调印版的最小网点直径不小于网纹辊网穴开口直径,用多精细的印版就需要配多高线数的网纹辊,为的是不让细小网点误塞进网纹辊网穴中,拔出时带出的油墨粘在印版上造成堵版。离散型网点使基本的细胞单元变粗,使网点面积增大,尤其是一些线条似的网点被网纹辊上的网墙阻挡住,使印版网点不容易误塞进网纹辊网穴中,这对柔印提高质量、降低损耗是一个利好。当然,由于对离散型网点知之不多,即使发生堵版,操作人员肉眼也不能马上分辨出。这有点像艾司科水晶网点的作用,即使堵版也不容易被觉察。用户不易察觉,柔印也不用经常停机擦版了。
这个特点对采用卫星式机型的柔印用户太有诱惑力了。卫星式柔印机由于采用中心压印滚筒结构,承印材料紧贴在中心压印滚筒表面,同中心压印滚筒同步运行,几乎没有速度差。这种结构使卫星式柔印机相邻色组之间的承印材料张力差近似为零,即使采用传统的齿轮传动,卫星式机型的套准精度也很高。当采用伺服驱动以后,套印精度又提升了一个台阶。(www.xing528.com)
但是该机型有一个缺陷,由于滚筒直径大,环绕滚筒四周分布的各色组间的干燥装置会使滚筒的表面温度上升,上升温度ΔT会使大直径的钢质滚筒表面膨胀,从而缩小了印版滚筒与压印滚筒之间的距离,使印刷压力增大。业界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很多,有控制滚筒内的水温来替代控制钢辊表面温度的,也有直接在滚筒表面用温度传感器监控调节的,还有通过提高中心滚筒内部初始水温来降低ΔT使金属体膨胀总量减小的,更有采用CCD相机检测印刷压力的标志,再通过伺服驱动使印刷单元后退来达到稳定印刷压力的。这些措施有的有效,有的无效。但有效措施中制造成本会明显上升,尤其是印刷压力负反馈的自动调整价格要高许多。当然更多的是不作为,印版175 lpi不行则用150 lpi,再不行就用20多年前的133 lpi,只要印刷过程中不因印刷压力增大而形成堵版,宁愿牺牲图像层次,甚至退到120 lpi或110 lpi。20多年来,国内薄膜柔印采取的基本就是这一对策。
机组式机型也有自己的软肋。虽然机组式柔印机印刷单元采用滚枕结构后,印刷压力调节的精确性与稳定性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有些设备制造商并没有真正掌握滚枕机构的核心算法。滚枕直径误差太大,有些部位必须要负公差,但加工后的零件却成了正负公差,空有滚枕外形,而无法确保压力调节时不会因误操作使印版沾上多余的油墨。设备上的短板使柔印在解决堵版故障、提高印版网线数、达到凹印或胶印相同的层次分辨力方面总是力不从心。除了个别企业能掌握核心技术,在“凹转柔”课题上进步较快外,柔印业界总体水平同凹印还存在明显差距。
但是本届柔印参评产品展示了一条新的解决路径,采用离散型网点,不再有网线数限制,图像没有摩尔干涉,视觉上不比凹印175 lpi差。即使印刷过程中遇到堵版,也不用停机擦版,轻微故障甚至令人很难察觉。在印刷的层次分辨力方面,“胶转柔”已经看到成果,“凹转柔”离目标也不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