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协会位于华北平原的华山村,截至笔者调查时,它已有十五年的发展历史。其服务覆盖了龙镇和虎镇43个自然村的3600户农户,占当地总人口的20%左右。龙镇和虎镇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两镇处于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自古以来是交通要道,距离最近的县级市大约有20分钟车程。当地土地平坦,黄河流经两镇的最西边,提供了充足的农业用水。因黄河历年改道形成的大片滩涂也为当地带来丰富的土地资源。当地历史悠久,不少名胜古迹成为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些因素使得龙镇和虎镇比较富庶。苹果、柿子、桃、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不少家庭也兼业从事运输、餐饮等工作。龙镇2011年人均收入为7508元,人均土地面积为2.9亩;虎镇2011年人均收入为6064元,人均土地面积为2.7亩。[9]加上黄河改道形成的滩涂,此地农户户均耕作面积在10亩左右。
图3.1 X协会所在地的黄河滩涂
X协会的创办人是当地的一名小学教师宋菱。她家在华山村开了一个农资店,宋菱有空时会帮忙打理生意。她对农民盲目购买化肥和农药存在困惑——她不明白为何农民宁可多花钱,而不在乎对土地和自身健康的伤害,虽然他们这样做可以让自己挣到更多的钱。1998年起,她邀请县城的农业技术专家在自家农资店开展免费的技术培训。第一次培训到场的农民有三百多个,远远超过了农资店的容纳空间。农技培训吸引了大量的村民,也带火了农资店的生意。然而宋菱并没有停留在对自家生意做大的满足上,而是不断发掘农民未被满足的各种需求,逐渐走上了发展社会经济的道路。
2001年,因农技培训经常聚在一起的妇女们,见到在城里广场舞很流行,萌生了组建跳舞小组的想法。利用农业技术培训在周围村庄打下的群众基础,跳舞活动逐渐扩大到三十多个村。活动规模的扩大远远超出宋菱最初的预期。随后宋菱和其他几个热心妇女又组织了村民辩论赛、村民学习小组等其他文化活动。2003年,当地的农民文娱活动达到高潮——宋菱和积极分子们将三十五个村庄的一千多名妇女组织起来,参加地级市的元宵节集体表演活动,并受到市领导的好评。
与此同时,宋菱所在的华山村发生了另一件令人鼓舞的事:大家合力建好了村里的水泥路。华山村以前是土路,到处是垃圾,下雨天泥泞不堪。由于各种原因当时的村两委无法有效行使公共服务的责任。为了解决道路和卫生问题,平时参与文娱活动的积极分子们成立了村容治理理事会,挨家挨户发传单动员各家修理自家门前的一段路。绝大多数村民出义务工响应号召。公共路段则由理事会和宋菱的农资店出钱修理。修路的工作只用了七十天就全部完成。
达到高潮的文娱活动和成功修路凝聚了人心,极大地鼓舞了村民的士气。为了惠及更多村庄,2004年在当地县级政府支持下,宋菱注册了X协会,成为法律实体。经费来源主要是宋菱农资店的利润。宋菱自己在当地有着极大的号召力。得益于群众对宋菱的信任,其丈夫在2008年被推选为华山村村委会主任。之前在X协会做文娱活动的两名骨干妇女也分别被推选为村民小组长和妇女主任。这一方面显示了X协会得到了当地百姓和上级领导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表明,X协会在当地的运作基本不会受到来自基层政府的干涉。
X协会在成立后,开始引导大家发展合作经济。协会先后组织村民们成立手工艺生产小组、蒸馍作坊、涂料厂和千亩生态园。这期间,X协会经历了一些挫折。经过调整,从2008年开始,协会确立了“综合规划,以公共服务和经济合作为两大发展主线”的战略。调整后的X协会除了涉及经济发展,更承接了乡土文化复兴、生态修复、社区照顾等多项社会功能。
在笔者调查时,X协会已经成为一个可以自负盈亏的综合性农民服务组织。它的主要业务由两大部门构成:产生经济收益的部门和社会服务部门。产生经济收益的部门包括农资店、手工艺合作社、农产品销售和小额信贷业务等。这些部门获得的利润有一部分用来补贴社会服务。社会服务部门则包括社区养老服务、儿童教育服务、技术培训部和负责社区卫生环境以及文化建设的“生态家园”等。
案例2:青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春熙村项目(www.xing528.com)
青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青田”)是一个以发展中国农村社会工作为使命的社会组织。其项目点分布于云南、广东、湖南、四川等多个省份,多是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青田最开始以组织文娱活动、推动文化建设为切入口来服务农村社区。但文娱活动没有回应村民最关注的生计问题,不能持久地吸引村民。之后青田开始聚焦村民的生计建设。
前期服务农村社区的经验,让青田对规模化、产业化的扶贫项目有一定的反思。他们希望“通过替代性市场打造可持续的生计方式”。在生产端,他们号召农户生态种植,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在需求端,他们引导消费者以合理的价格补偿农户投入的劳动力,构建城乡互助的产销关系。
本书所介绍的案例是青田在春熙村实施的项目。春熙村是华南地区的一个小山村,属于国家森林保护区和水带生态区,自然环境优越。其所属的行政村红荔村共有五个自然村,总人口约1800人。由于位于水源地,受保护水源限制,红荔村无法发展工业以及养殖业,加上地理位置颇为偏僻,属于地级贫困村。据村委会统计,区内人均年收入3000元以下。春熙村人口约400人,是五个自然村中条件最差的。春熙村山地较多,耕地较少,人均耕地不到六分。大多数年轻人到城市打工。留下的村民居住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老式泥砖房里,主要收入来源是在山地上种植砂糖橘。村民们也种植少量水稻、蔬菜供自己食用。农闲时间部分村民以伐木赚取劳动工资。
图3.2 春熙村地貌
春熙村项目是当地省政府采购的扶贫项目,周期为3年。自2009年进驻春熙村以来,青田主要推进村民的生计改善,辅之以社区文化再造。青田逐步认识到:为了吸引更多村民参与,需要开发不同的经济活动,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同时避免单个经济活动中参与人数过多引发的竞争。他们的长远目标是成立综合性农业合作社,涵盖不同生计发展互助小组。目前春熙村的项目主要有三个内容。
一是乡村旅游。基于春熙村环境优美、村庄古朴、民居建筑风格鲜明等特点,当地村民和青田都认为此地适宜发展乡村旅游。不同于商业旅游开发,青田反对过度开发旅游资源吸引大众游客,而是将目标人群定位在关注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并具有一定思考能力的游客上。小众旅游在为当地带来收入的同时,也防止对社区原有风土人情、景观风貌造成破坏。
经过近三个月的实地调查,青田选取了七位比较弱势的妇女组成乡村旅馆互助小组(以下简称互助组)。她们或是家中有病人,或是来自单亲家庭,或是家中经济条件不好。在其他村民的帮助下,青田与互助组租下几间废旧的土砖房进行改造装修,并于2011年5月正式对外营业。2011年年底,另一位妇女加入,互助组目前共八位成员。除经营旅馆外,互助组成员有时亦参与生态种植与手工农产品制作。该互助组一直运营至今。
二是生态种植和养殖。青田号召村民在种植过程中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在养殖过程中减少饲料和药物的使用,并以高出普通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收购生态种植养殖产品。青田在市区开设农产品商店,与部分餐厅达成合作关系,同时借助乡村旅游吸引消费者到村购买。生态种植养殖高峰时有四十多户参与。但因各种原因,笔者调查时生态种植养殖已经停止。
三是农产品简单加工。利用当地的特色水果,青田帮助村民开发水果酵素、果酒、果精等产品。这些产品大多以生态种植水果为原料,且为手工加工,与生态农产品共用销售渠道。笔者调查时,有两户固定参与农产品简单加工,互助组的成员偶尔也参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