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质性研究的本体论和认识论视角

质性研究的本体论和认识论视角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在本体论上,质性研究认为真理是被社会建构出来的,而并非客观存在的。在认识论上,质性研究认为认识真理必然要受到研究者自身经验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人的主观意识总是与“真相”相互作用。因此质性研究更契合本书的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

质性研究的本体论和认识论视角

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争论自20世纪70年代引发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对于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哪一个更科学这一问题,不同的本体论认识论决定了人们的看法。定量社会科学研究借鉴自然科学实证主义范式。其本体论认为存在唯一的、客观的、不受人类影响的真理。从认识论上讲,定量研究认为研究者和研究对象是相互独立的,因此研究者可以在与研究对象互不影响的情况下开展研究。[1]

质性研究虽然早期受到实证主义的影响,但经过演变,它逐渐包容了多种范式。质性研究最明显的范式转变是对“后现代敏感性(postmodern sensibilities)”的接受。[2]在本体论上,质性研究认为真理是被社会建构出来的,而并非客观存在的。在认识论上,质性研究认为认识真理必然要受到研究者自身经验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人的主观意识总是与“真相”相互作用。[3]

范式的差异决定了质性研究不同于定量研究。首先,质性研究关注过程、背景和因果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定量研究则关注可测量的变量,以产生可推广的结论。其次,在吸收后现代理论的基础上,质性研究的评价标准与定量研究不同,这些标准除了考察过程的规范性、结论的逻辑性以外,还要评估研究者在调查中的个人责任、研究伦理、与信息提供者的对话等。第三,质性研究通过观察和访谈研究对象,试图结合社会背景理解个体的叙述,而定量研究往往依靠问卷来收集数据,并以此推断总体的情况。第四,受研究方法影响,质性研究更容易被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所约束。第五,质性研究可以产生详细而丰富的描述,从而提炼新的主题。

本书是一个探索性的研究,需要描述社会经济实践的背景和过程,识别不同的主体对社会经济的看法。因此需要在具体情境中收集数据,并且在生成主题的同时,进行丰富的细节描述。因此质性研究更契合本书的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www.xing528.com)

质性研究在本体论、认识论和解释方法上也有许多不同的子范式。本书主要采用后实证主义的视角。后实证主义可以看作批判实证主义。与实证主义相似,它采用还原、逻辑和经验的方法来识别因果关系[4]与实证主义不同的是,后实证主义认为尽管存在真理,但人们很难完全识别真理。人们所知道的只是真理的轮廓或部分真相。

对于本书而言,社会经济实践是一种客观现象,其发展过程、策略和结果可以被描述和识别。同时,本书也承认,由于调查对象不愿披露一些事实以及研究者是局外人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田野调查无法完整和准确地收集全部关键事实。比如,农户对社会经济的看法,除了取决于实践的真实效果外,还受农户与社会经济组织者的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笔者在部分情形下无法确定信息的真实程度,但可以通过多种信息源开展逻辑推测,增加资料和解释的可靠性

没有“完全独立”的范式,不同范式总是相互作用的。当研究者声称自己使用某一种范式时,他们总是在需要的时候不经意地使用其他范式。“标榜”使用了后实证主义范式的本书亦然。例如,本书在第六章描述了一位女性农民对社会经济的负面看法。她的一些判断与现实相矛盾。笔者并没有强调她的对错,而是分析了她如此解读的原因和背后隐含的意义。这里其实采用了建构主义的范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