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报告是改出来的,这话着实不假。从一开始仓促而就,没有经过太多讨论和推敲形成的文本,到经过一遍遍反复修改,案例文本越来越成熟,与最初的版本相比会有很大的不同与进步,甚至是脱胎换骨。改动过程中的艰辛若非执笔者是无法体会的,而看着报告日渐完善,随之而来的欣喜也是难以言喻的。辛苦有之,但收获更有之。
修改案例文本不是随意改动篇章结构,也不是不痛不痒地进行小修小补,它一定是经由向老师请教,与课题组成员不断讨论甚至争论得来的。例如S涌治理小组在S涌的治理故事这一案例报告的撰写中,从摘要到如何提出问题,到如何进行案例的编写,讲好故事,再到如何结合理论用学术语言对文本进行分析,指导老师都直切要害地指出了问题,并给出了细致的意见和指导。善于吸取老师的意见,并及时进行文本修改,十分关键,不仅能使案例文本日臻完善,不断趋近期待值,打磨出好的案例文本,而且经由这一过程,有助于团队成员将课堂上所未能消化尽的知识和技巧,及时内化于心,成为自己的知识积累。
通过反复修改,S涌治理小组掌握了案例文本各部分的撰写要领,现将S涌治理小组的思考梳理如下。
(1)摘要应“摘其要点而发”。摘要是以提供文章内容梗概为目的,无须多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章重要内容即可,研究背景不宜过多,主要梳理文中重要观点,使读者通过摘要可以大致掌握案例文本的主要内容。(www.xing528.com)
(2)注意写作技巧。首先,聚焦研究问题,凝练核心研究问题;其次,明确主线,并且一条主线一以贯之,保持核心行动者时刻“在场”,围绕矛盾焦点把核心行动者的行动及其背后的逻辑呈现出来,在“进不去的三百米”案例中,就以龙舟文化为逻辑主线,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意识提及龙舟文化,通过虚拟故事情节的发生的方式,揭示案例矛盾,呈现案例故事。
(3)思考题的提问要紧紧围绕案例文本,注重引发读者的思考,而不能直接将答案透露其中。如在“如何打通进不去的三百米”案例的思考题部分,初版的报告中是如此提问的:“传统资源失效:龙舟文化浸润下的村民为何不愿配合治水工程的开展?”经老师的提醒,将冒号前这一有引导性的评论去除,作为单纯的思考题,更能引发读者思考。
(4)案例分析部分,使用学术语言。针对思考题所提出的问题,每一个部分都要有系统的理论观点加以论述。行文的方式与案例编写部分有所不同,案例分析部分应用理论观点呈现,利用案例素材佐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侧面展开论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