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垃圾桶邻避冲突:困局与表现

垃圾桶邻避冲突:困局与表现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区居委会与小区物业为响应上级号召,撤走楼道垃圾桶,并准备在小区设立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点与误时投放点以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但由于垃圾站选址不当、后续工作存在一系列问题,最终引发居民不满,加剧邻避冲突。3)风波持续:垃圾桶不能只放在我家楼下对于居委会对记者的回复,居民表示不满。10月21日,为消除居民的不满情绪,居委会通知垃圾站将在10月31日撤掉。

垃圾桶邻避冲突:困局与表现

1.商业型住宅小区的垃圾桶之争

广州市O街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T区中西部,街道下辖22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撤村改制公司,全街面积4.3平方公里,总人口177198人(2010年)。道路交通四通八达,全街有主干道10条。L小区位于广州市T区O街道,总建筑面积1020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46856平方米,共计房屋476户。与一般商品房社区不同,L小区尚未建立业主委员会,小区日常事务管理主要由物业公司负责,该物业公司自小区建立后由房地产公司组建,至今为小区服务十余年,长期与小区居委会合作。同时,该小区为典型的商住两用小区,楼上为普通住宅,楼下店铺较多,主要为饮食餐饮类店铺,并开设于小区内。自广州市推行垃圾分类以来,L小区一直积极配合垃圾分类工作。小区居委会与小区物业为响应上级号召,撤走楼道垃圾桶,并准备在小区设立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点与误时投放点以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对于小区居民和业主而言,此举不仅响应了垃圾分类的号召,也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小区周边环境。但由于垃圾站选址不当、后续工作存在一系列问题,最终引发居民不满,加剧邻避冲突。

1)风波初起:居民求助媒体曝光垃圾桶点

2019年10月11日,L小区2号楼李某联系了一家媒体对该小区垃圾站设置进行举报,经调查发现L小区的垃圾站位于小区主干道边正南面,居民楼正下方,小区的出入口。由于该小区是商业型住宅小区,大量餐饮店的厨余垃圾被扔入小区垃圾站中,致使小区内臭气熏天,雨天污水横流,蚊虫滋生,老鼠繁殖众多,损害居民健康。而且每天清晨6点是垃圾车的收运时间,垃圾车进入小区噪声巨大,严重影响周围居民休息。居民多次向居委会和物业反映以上问题,但是居委会和物业始终没有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居民无法忍受这样的现状,不得已才求助媒体,希望通过媒体的曝光能够给居委会和物业带来一定的压力,进而解决问题。

2)领导回应:方便全小区投放垃圾

居委会领导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垃圾点放在全小区中心,就能方便全小区居民投放垃圾。对于商业垃圾的问题,因为餐饮店也交了管理费,所以物业允许垃圾投入小区,他答应居民会及时清理垃圾。关于当前垃圾点是否需要搬离,可以过段时间通过全小区投票来决定。而在垃圾投放时间上,垃圾只能在晚上6点到9点清倒,其他时间不接收垃圾,特别是餐饮垃圾,会有执法队严格执行,这样就能严格控制垃圾的堆积时间,减少气味。

3)风波持续:垃圾桶不能只放在我家楼下

对于居委会对记者的回复,居民表示不满。首先,即便是再投票决定垃圾误时投放点的位置,也要考虑到垃圾站在原位置存在了17年,这是附近100多户居民对整个小区的贡献,所以再次选址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其次,2号楼(现在垃圾站所在的楼)李某表示,这不是多数人欺负少数人吗?2号楼居民作为受垃圾影响的少部分人,相对于不受垃圾站影响的绝大部分人来说,在是否搬走垃圾站的投票中会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2号楼大部分居民抗议道:“垃圾是全小区的垃圾,凭什么总放在我们家楼下。为什么不把误时投放点轮流安排,这样大家才公平。”“大不了全小区都不设误时投放点,让原垃圾点变成我们的定时投放点。”

4)再次回应:居委会让步,撤掉垃圾桶

针对居民的不满,10月19日,在居委会牵头的调节会上,居委会主任传达区委书记的指示:垃圾房要拆,但是误时投放点的设置处需要大家一起讨论。2号楼居民对此表示出不信任的态度。有其他楼的居民表示现在不管把垃圾点放在哪里,大家都不会同意,还不如就放在现在的2号楼那里。这引起了2号楼代表的集体反对,2号楼李某提出禁止误时投放点出现在小区内。居民为此展开讨论,场面一度陷入混乱,垃圾桶如一只皮球般被各栋居民踢来踢去,谁都不想让垃圾桶放在自己家附近,对于垃圾桶选址莫衷一是。最后调节会草草了之,居民的不满情绪并没有得到疏解。10月21日,为消除居民的不满情绪,居委会通知垃圾站将在10月31日撤掉。

5)争论再起:垃圾桶为什么不放在原来的地方

垃圾站撤掉后的一个星期,路过的居民发现L小区A1楼路边堆满垃圾,居委会主任解释说小区垃圾集中在A1楼路边是为了方便收运垃圾。却引发A1楼居民的愤怒,认为垃圾在A1楼停放久的话,会使A1楼成为变相的垃圾站,居委会是在欺骗A1楼的居民,虽然把原来的垃圾房拆了,但是变相把污染源放这边,并开始把矛头指向2号楼,认为就是他们从中作梗,让垃圾桶搬迁到他们楼下。愤怒之下,A1楼业主把垃圾桶拉到了2号楼楼下。

与A1楼的态度不同,2号楼、4号楼居民在微信群里表示:居民内讧没意义,因为谁都不想把垃圾堆放在自家附近,我们要一致向外,把矛头对准居委会和物业。11月8日,2号楼居民将楼下的垃圾桶放在居委会和物业楼下。

6)战火未熄,垃圾站何去何从

11月8日,居民们扔完垃圾桶后,居委会主任回复说:“以后原垃圾站上午8点到10点会有垃圾集中,其他时间不会有垃圾车。但是这两个小时内,垃圾还是放在原来的位置,其余的时间,垃圾分散到各个定时投放点。”但是2号楼居民坚决不允许垃圾放在自己家楼下,两个小时也不行,“我们确实需要垃圾桶,但是我们就是不允许它放在我们家楼下”。

11月9日,清洁员把管理处和居委会的垃圾全部清走了,垃圾最终还是弄到2号楼下集中。居委会主任说,目前较好的方案是购置垃圾车:垃圾先分散到各家楼下,等垃圾车统一收运,11月中旬就会有垃圾车了,至于垃圾集中点的位置,要等业委会成立后再定。

在商品房社区的日常事务中,垃圾桶作为一类公共卫生设施,尽管在社区日常中,其摆放属于琐碎细微的工作,但由于其特殊的负外部性,在商品房社区这一强调住房财产以及产权利益的情形下,所有居民都将为自身维权而战。由于商品房社区居民间联系较少,居民争取共同利益维护的方式只取决于是否能达成利益共同体;若在同一居民群体中无法达成利益的一致,则可能引发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冲突乃至相互倾轧,继而加剧垃圾桶的邻避冲突。在案例中也能发现,受限于居民与居委会、居民与物业的沟通缺乏,社区居民往往将二者只看作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在居委会和物业存在服务质量不相匹配或者存在举措过失的情形下,居民往往会倾向于选择迁怒于二者,认为二者的服务供给不当是导致一系列邻避冲突的根本原因,这使得居委会和物业在邻避冲突过程中反而处于弱势一方,以求通过“改进服务”或者终止、延缓垃圾桶设置的方式来降低邻避冲突的烈度。

由此可看出,在商品房社区中,围绕“利益”,邻避冲突由此产生。在商品房社区,尽管社会关系淡漠,但由于社区事务中一个个为维护自身权益而产生的利益诉求者聚成团体,使得原子化的个体在邻避冲突中由微小走向壮大。不同群体间利益的高度分化,使得邻避冲突成为易燃的火药桶,随时可能因不可调和而爆炸。

2.封闭式住宅小区的垃圾桶之争

XJ花园小区坐落于广州市BY区H街道。XJ花园小区由五个分区组成——中央庭院、雍翠园、A区、B区、C区,小区内有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小区配套有体育公园、肉菜市场、小学、幼儿园银行、超市等,有多路公交车直达小区。整个XJ花园小区只有一个业委会,分别由中央庭院、雍翠园、A区、B区、C区的业主代表组成。但是由于小区组成的多样性,各代表仅仅代表本小区的利益,人数少的小区代表少,往往处于劣势,因而其代表性受到质疑。2019年6月,BY区政府审议通过了《BY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该方案指出,要进一步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重点加强对实行垃圾分类重要性和必要性、居民分类习惯养成等方面的宣传。2019年10月8日,XJ花园小区管理处发布通知,从10月10日开始实施全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清洁工不再上楼收垃圾并撤除在楼道内的垃圾桶,住户需要根据《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类类别索引》分类,在7∶00至9∶00或者18∶00至21∶00时间段,将垃圾拿到定时投放点准确分类投放。在XJ花园小区的五个分区中,中央庭院属于较高端小区,位于整个XJ花园小区的中心,建有围墙,大概有200户业主,业主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较高,每栋楼的业主都不愿意把垃圾桶摆放在自己的楼门口,由此引发了关于垃圾分类后垃圾桶摆放地点的争论。

1)小范围:我不想开窗就看见垃圾桶(www.xing528.com)

在XJ花园小区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后,中央庭院的部分业主就开始讨论垃圾桶的摆放地点。最初,只有少数人针对垃圾桶的摆放地点提出了质疑,并在业主微信群进行讨论,其中受影响最大的、住在低层的业主反应最强烈,他们大多数人表示“不想推开窗户就看见垃圾桶”,并且垃圾的气味会影响日常生活。住在高层的用户则表示不在意垃圾桶摆放的地点。“其实我无所谓啦,因为我住在高层,垃圾桶放在哪里对我影响都不大,但是我也能理解低层住户。”一位住在15楼的业主说。因此,在垃圾桶摆放争论前期,只有少部分业主在业主微信群投票选择垃圾桶摆放地点,通过大概60户业主的投票,暂时把垃圾桶的摆放地点放在了各栋楼的中心,也就是小花园内,但是由于整个小区面积较小,垃圾桶放在小区中央就会影响相近的四栋楼,这就引起了这四栋楼业主的不满。在社区人地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居民不大愿意将自己的休闲空间让渡给公共空间,用于臭烘烘的垃圾点。此外,还有其他楼栋的业主有在花园散步的习惯,认为小花园是整个小区居民的活动场所,垃圾桶放在小花园中央不仅会影响业主的日常活动,也不利于小区的整体环境。由此,垃圾分类后垃圾桶的摆放地点开始成为业主关注的焦点。

2)大范围:我花那么多钱买的不是垃圾场

之后,越来越多的业主参与到垃圾桶摆放地点的争论中,业主微信群里200多户业主针对垃圾桶摆放地点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截止到10月26日,这种争论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但一直没有争论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大家散步都要经过小花园中间,与其影响大家,还不如先找个角落暂时安放垃圾桶。之后,垃圾桶摆放地点由小区的中央暂时转移到了小区进门左侧的空地上,立刻遭到了垃圾投放点附近的居民特别是住在低层的居民的强烈抗议,虽然垃圾点到该楼的距离有十余米,但是低楼层业主表示“在家里甚至好像都能闻到垃圾的气味,而且凭什么要我一开窗就看到垃圾桶”。

此外,在业主微信群内,有业主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垃圾分类后的“二次污染”问题,起因是工作人员在垃圾点分拣垃圾时会对垃圾进行破袋,破袋后垃圾及污水就会流得满地都是,且很难清理,这让业主更不愿意让垃圾桶放在自己家附近。业主对此提出了质疑,因为清洁人员的行为对小区的环境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推而广之,便产生了对垃圾分类的质疑。有业主认为实行垃圾分类后小区环境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改善,反而还增加了业主的负担,业主交了远高于普通小区的物业费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服务,甚至有业主认为该小区应该恢复垃圾分类之前由清洁人员上楼收集垃圾的惯例。

3)回到原点:自己制造的垃圾自己买账

经过半个多月时间的争吵,其中产生了垃圾桶可能会摆放的N个地方的方案都被各楼栋的业主一一否决了。就在局面僵持不下的情况下,挨着垃圾桶最近的住户倡议将垃圾桶的摆放点变回垃圾分类前的地点,亦即将垃圾桶放回到各楼栋的楼道处,建议得到了众多业主的同意。一夜之间,所有垃圾桶由集中的垃圾点搬回去了各楼道下面,业主的微信群也归于平静。垃圾分类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只有几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安静地躺在楼道下面,但也好像发生了很多事情,小区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3.单位房住宅小区的垃圾桶之争

SY小区系非封闭式管理小区,建于1999年,位于广州市天河龙口西路,多栋楼坐落在马路两边,属于石牌街道辖区,主要作为市直机关单位宿舍楼。SY小区归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主管,是典型的单位房住宅小区,人员相对集中,小区规划相对合理。全小区由9栋30层高的楼宇组成,小区共有约1800户业主,其中4栋楼宇的住户为公职人员。作为广州市垃圾分类样板小区,SY小区率先达到了垃圾分类的相关工作要求。每栋楼或者每两栋楼下都配置了1个智能定时垃圾投放点,全小区设置1个智能误时垃圾投放点,各楼栋楼道垃圾桶也全部撤出。小区里随处可见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连外围的草坪上都插上了关于垃圾分类的标语,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也较强。此外,每天7∶00至9∶00和19∶00至21∶00,石牌街道组织的垃圾分类志愿者都来到定时投放点前指导居民,定时投放点可以处理全小区70%~80%的垃圾。而石牌街道也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党建引领、居民自治、资源全回收、垃圾专收专运”的宝贵经验,针对工作中发现的难题,摸索出了可供借鉴、值得推广的创新做法。无论是硬件配置,还是软件配套,SY小区都走在广州市多数小区前面。

1)建设初期:单位制的包容性消弭摩擦

作为公务员聚集的单位房住宅小区,SY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受到机关干部的高度重视。市政府副秘书长古石阳曾多次到SY小区督导垃圾分类工作,要求政府机关干部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率先垂范,从政府公寓做起,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为推进SY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石牌街道还专门成立了由街道分类办、居委会和物业公司组成的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在政治任务的推动下,整体素质较高的“单位人”表示理解并积极响应号召,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对于楼道撤桶,楼下多了几个定时投放点,居民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异议。即便有,也因为在同质性较高的熟人社区中,居民相互之间通过交流、互动,将不和谐的声音逐渐弱化。由此,在单位制惯习约束、居民整体较高素质和政府强大资源投放力度的共同作用下,SY小区在垃圾分类、垃圾桶布局重置初期呈现一片祥和。

2)定时垃圾桶不定时:“就因为你们乱扔在我家楼下”

然而,在垃圾分类运行一段时间后,垃圾桶的邻避效应逐渐显现。“为什么要扔在我家楼下?”是在SY小区D栋住户反对C栋住户把垃圾扔到他们楼下的声音。由于C栋跟D栋挨得比较近,所以两栋楼共享一个定时智能垃圾点。

在建设定时智能垃圾点的时候,D栋居民对此表示理解与支持,因为他们楼栋下面原先就有一个垃圾点,只不过是将其升级成定时智能垃圾站点。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本该定时出现的定时垃圾点变得不那么定时了,一切皆因部分居民的公德意识不强,看到垃圾点就把垃圾扔到地上,不管有没有垃圾桶,也不管有没有到垃圾投放时间。不仅增加了垃圾量,而且堆积在地上、污水横流的垃圾吸引了虫蚊聚集。D栋居民因此感到不满,“凭什么他们的垃圾要扔在我家楼下?”出于减少垃圾乱扔行为的考虑,定时垃圾点已非“定时”,晚上7点才开始放置的垃圾桶提前两个小时就在原处,让居民愈感不忿:“这样不就让垃圾在我们楼下堆放的时间更长了吗?”于是D栋的业主开始建群拉人,壮大自己的声势,向居委会声讨。居委会在无奈之下,组织多方协商无果,最后采取的办法就是在C栋楼下亦增设一个定时投放点。但是垃圾乱扔、定时垃圾点不定时等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

3)垃圾站负外部性增强:“难以忍受的二次分类”

如果说,垃圾桶是居民不满的导火索,那么垃圾中转站就是邻避运动的爆发点。垃圾分类对于居民的垃圾投放目标就是要“投放精准”,然而当下垃圾分类推行的时间很短,部分居民仍未养成分类习惯,在居民投放环节要实现精准分类比较困难,所以不难见到部分居民混装乱扔的现象。为此,这些投放不精准的垃圾需要靠二次分类来兜底。在SY这一样板小区,二次分类已成常态,各个定时定点投放点距离二次分类收集点普遍超过100米。清洁工在早上6点半开始,就要将垃圾桶从收集点运往分布在小区各处的投放点,9点钟后,再将各个投放点的垃圾桶运回收集点。SY整个小区只有一个误时投放点以及一个垃圾中转站,该站大概能放30个垃圾桶,全小区总共约有80个垃圾桶,垃圾堆放数量巨大。为了方便,清洁工在垃圾站外二次分拣完之后,才将垃圾桶拉进垃圾站里。原先垃圾桶一拉到投放点就运走,但是二次分类让垃圾逗留的时间更长,而且破袋易让气味散发。这引发附近居民不满:“为什么让我一出门就闻到这么臭的垃圾桶?”

4)居民是否要为政府规划买单

SY小区建于1999年,虽然至今已有20年的楼龄,但是经过多次社区微改造以及设施升级,在小区规划方面还是较周围小区先进,却依旧面临着规划不科学等质疑。在误时垃圾投放点建设前,有少部分业主是持反对意见的,因此他们通过投诉、新闻媒体曝光等方式向街道反映,但是街道与居委会跟持反对意见的业主谈判时,为了尽快落实垃圾分类政策,没有将小区每日产生垃圾的实际情况、垃圾中转站能存放的量、误时垃圾投放点的运行后果等主动告诉业主,所以业主的反对在得到街道和居委会的误时垃圾投放点建设样板图展示下以及调解后消停了。但是误时垃圾投放点完工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居民发现事实不如自己所愿。全部小区的垃圾都被扔到这个误时垃圾投放点中,而且垃圾中转站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清洁工只能在一旁破袋做垃圾分拣工作,堵塞道路,引发恶臭。居民对此表示强烈不满“:为什么政府不能提前将误时垃圾投放点设置在离居民区有一定距离的公共区域中呢?”政府没有提前规划好垃圾投放点与居民区的距离,让居民承担环境损失,岂是公平之举?

在单位房住宅小区中的垃圾桶摆放邻避运动可以归纳如下:在单位制惯习约束、居民整体素质较高和政府资源投放力度强大的共同作用下,居民在初期并不反感垃圾桶摆放的现有布局,但是由于垃圾桶这一邻避设施所固有的负外部性和利益分配的不均衡性,再加上物业、居委会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消弭矛盾,导致后期产生邻避运动。

卢梭认为:在不同的意志中,哪个更集中,哪个就更活跃,因此公意总是最弱的,个人意志是最强的。[14]垃圾桶邻避产生的问题无法消弭在共同体意识强烈的单位房住宅小区中,其背后的原因引人深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