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打造双循环中国与全球新纽带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打造双循环中国与全球新纽带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程实表示,中国产业升级对全球科创扩散起到了加速作用。“蹄疾步稳地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高水平开放,有望加速新纽带的缔结。”在全球疫情中,中国将为全球经济金融提供稀缺的“稳定锚”,与国际伙伴共享双赢机遇。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打造双循环中国与全球新纽带

程实日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双循环” 将从为全球经济金融提供“稳定锚”和为全球价值链升级提供“推进器”两方面缔结中国与全球体系的新纽带,跨越当前全球化所遭遇的深层阻碍。而加速这种新纽带的缔结,需要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高水平开放。

“目前全球化的深层阻碍主要存在于两大层面,一是‘老问题’,过去数十年间,部分发达国家在获取全球化红利的同时,未能处理好内部的红利分配问题,导致贫富差距社会矛盾不断扩大,推动内部民粹主义、外部保护主义的双重涨潮,进而从全球化的领导者转向‘退群者’;二是‘新问题’,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各国采取了更为严格的进出口检疫,拖慢运输、通关等环节。据世界银行测算,对于大部分贸易品而言,一天的延误就相当于加征超过1%的关税,这增加了全球化的成本。因此,面对疫情的长期威胁,低成本不再是供应链最重要的参考指标,稳定性正得到跨国公司的加倍重视,促使一些跨国企业将部分供应链回迁至母国。”程实表示。

他认为,“双循环”一方面将为全球经济金融提供“稳定锚”,另一方面能为全球价值链升级提供“推进器”,从而缔结中国与全球体系的新纽带,助推全球化跨越当前所遭遇的深层阻碍。

程实说,中国为全球经济金融提供“稳定锚”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从供给侧看,在中国防疫和经济政策的支持下,中国经济率先完成复工复产,对外出口表现超出市场预期。中国产业体系正在有效弥补疫情时代全球供给侧的短板,进而保障了全球供应链的持续运转。第二,从需求侧看,在全球经济深度衰退、总需求严重不足的大环境下,中国推出了一系列深挖内需潜力的改革政策,有望为全球经济提供宝贵的需求增量,并向外传导,加速区域和全球经济走出困局。第三,从金融侧看,人民币资产立足于经济基本面的稳健性和结构性机遇,在提供超额收益率的同时,保持与全球其他资产波动的低相关性,为全球长线资金提供了穿越波动的“压舱石”。

“双循环”还可为全球价值链升级提供“推进器”。程实表示,中国产业升级对全球科创扩散起到了加速作用。中国产业升级的过程也是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提升的过程,有助于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加速区域科创合作,促使后发经济体更便利地享受技术扩散。作为全球价值链的枢纽之一,中国产业升级将以国际产能合作为纽带,拉动价值链下游经济体“雁阵式”的递进升级,推动新技术、新业态在价值链上的广泛扩散。同时,数字经济打开了国际分工的新渠道。在疫情严重阻滞全球货物贸易的背景下,数字经济通过居家办公、远程服务等形式,为跨国服务贸易和分工提供了新的空间。而通过物联网、5G等数字技术的改造,全球价值链将更加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能够通过优化组织形式和弹性生产,抵减疫情时代的额外成本和不确定性冲击,从而使新的国际分工网络能够生存和发展。

“蹄疾步稳地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高水平开放,有望加速新纽带的缔结。”程实表示。他说,对内而言,伴随国际资本流入和市场准入放宽,国际金融机构将加速进入中国市场。全球竞争者的涌入将激活“鲶鱼效应”,加快国内金融行业对资产定价、风险管理、资金融通等核心能力的提升,进而在宏观层面优化“内循环”中的资源配置。专业化的机构投资者将逐步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引导交易行为和市场预期趋于理性和多元化,为市场长期繁荣提供微观基础。(www.xing528.com)

对外而言,基于金融市场的更高水平开放,中国经济“内循环”亦有望把握“外循环”的重塑机遇。在全球疫情中,中国将为全球经济金融提供稀缺的“稳定锚”,与国际伙伴共享双赢机遇。中国经济金融有望更加主动地参与全球价值链条、经贸体系和治理格局的重塑优化,从根本上规避脱钩风险、改善外部环境、防范外溢冲击。

(新华社北京2020年9月29日电 新华社记者 张莫)

知识链接

鲶鱼效应是指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鲶鱼效应是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