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订有针对性产业战略,助力经济内循环启动

制订有针对性产业战略,助力经济内循环启动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目前我国启动经济内循环,需要制订有针对性的产业发展战略,坚定产业发展优先的正确方向,通过契合中国客观经济发展实际,孵化出更加有利于中国经济内生动力的经济增长因子,打破经济内循环障碍,使各类社会经济资源能得到最佳配置,实现高效利用,从而带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新经济内循环增长之路。

制订有针对性产业战略,助力经济内循环启动

莫开伟 李庆植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着眼中长期,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安排,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启动经济内循环是一个新的经济学命题,也是我国需要探索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之路。

我国当前启动经济内循环有不少优势: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经济回旋余地宽,带动内需的潜能较大。从目前看,政府部门正在采取措施刺激内需,也在税收及其他制度安排上缩小国民收入分配差距,且在很多民生工程投入上向企业和民众倾斜,这样为提高经济韧性奠定了坚实基础。还要看到,目前人民币币值坚挺,物价比较稳定,不仅提高了外来资本投资兴趣,更增强了民众投资信心,这一切都为启动经济内循环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前,在我国启动经济内循环既有外在压力,又有内在动力。一方面,启动经济内循环是我国经济质量提升并打破各种内外不利因素对本国经济影响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从粗放型、中低质量向集约化、高质量方向转轨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面临的困难和阻力不少,瓶颈也较多,启动经济内循环显得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从当前现实看,无论外部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启动经济内循环都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即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这个阶段的必然趋势。

当然,需要明白的是,启动经济内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两者是可以相得益彰的。从这个逻辑观出发,启动经济内循环是激发国内企业转变市场方向,将国内市场放在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根据国内市场需求特点、需求规模生产出能让国内消费者感兴趣的产品。同时政府及企业想办法激发或唤醒国内消费,将国民消费的着力点和兴趣点吸引到国内消费市场上来,让激发内需活力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成为我国各类企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由此,目前我国启动经济内循环,需要制订有针对性的产业发展战略,坚定产业发展优先的正确方向,通过契合中国客观经济发展实际,孵化出更加有利于中国经济内生动力的经济增长因子,打破经济内循环障碍,使各类社会经济资源能得到最佳配置,实现高效利用,从而带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新经济内循环增长之路。

就当前我国客观经济现实而言,经济内循环产业发展战略应主要集中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重塑企业生存发展生态、促进社会各类资源合理配置以及政府下放权力激活市场主体活力等四个方面。(www.xing528.com)

首先,提高企业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附加值,实现企业相互间的良性互动,真正拉动我国内需,为启动经济内循环模式奠定扎实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唯有经济内循环模式启动起来,才能真正起到解决这一矛盾的作用,潜藏在民众身上的巨大内需潜能才会被真正焕发出来,经济内循环模式也才会真正扎稳根基。

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需要企业分层次建立产品价值体系。一是夯实基础层面。企业要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安全性以及符合生态环保等多项与法律法规有关的基础价值,满足消费者最基本的需求。同时,加快向较高附加值、消耗较少资源的方向转型,从而带动整个经济增长方式的真正转变,为拉动我国巨大的内需蓄积动能。二是拓展高级层面。企业应建立一定的知名度,为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多功能,在外观、性能、设计、环保等多方面增加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其次,重塑企业经营生态,提高我国企业社会信任度,为启动经济内循环模式营造有利条件。启动经济内循环,当务之急是建立企业责任,提高企业社会声誉,增加企业的社会胜任度,而要实现这一根本目标,需要加大力度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企业,加重处罚污染环境、产品安全性等恶意违法的企业,使企业更加珍视自己的产品质量和社会责任,从而让经济内循环获得全社会力量的支持。

再次,重新建立我国各类产业引导制度,颁布新的产业发展目录,提高产业发展信息,引导社会经济资源合理分配,为启动我国经济内循环模式提供新的推动力。我国已在产业发展方面制订了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或产业发展目录,这使我国产业整体发展不断朝着健康、协调、可持续方向转化,各种粗放产业发展模式受到遏制,对合理科学配置我国经济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们还应该看到,不少产业领域的发展依然处于一定的盲目状态,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接,产业发展的科学化、合理化受到较大制约。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需要各类经济资源的精细化配置。针对此,当前各级政府在市场经济中除了灵活运用那只“无形之手”,合理分配社会经济的各种资源,有效促进经济内循环的健康发展之外,还应更加重视“有形之手”的作用,就是当前我国启动经济内循环增长模式,需要中央政府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技术力量,对所有产业进行重新规划,制订和发布新的产业发展目录,建立生产与市场有效的对接信息模式,做到让生产者知道市场需要什么、需要多少,然后让生产者根据市场需求数量和需求特点来生产,消除生产盲目性,实现经济资源配置的科学合理和社会各类产能的平衡,从而确保经济内循环发展的顺利进行。

最后,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让经济内循环模式能真正焕发出市场活力。应当说,我国政府近年在“简政放权”方面确实下定了决心,也付出了巨大努力,激发了市场活力,简政放权成效明显。当前各级政府在“简政放权”上仍需努力,不能停歇,把为企业提供良好生存发展环境当成最重要使命,消除对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掣肘。尤其要充分意识到启动经济内循环模式需要经济软环境的不断优化,增强进一步简政放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重新对目前仍在进行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梳理,列出可以精简的行政审批事项名单,确定精简时间表,将其纳入各级政府实施考核目标,建立专门的考核班子和责任机制,督促简政放权事项的到位。为了确保这些改革到位,还应做好各级政府思想引导工作,让中国经济内循环模式在所有领域都生根、开花和结果,推动中国经济良性增长和造福民生。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作者李庆植系外资企业高管人员 《上海证券报》2020年8月2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