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

北京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村集体经济整体利润率不足4%,一产利润率明显低于二产和三产。农村集体经济增长贡献率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量占全市GDP增量的比率。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情况基本以2013年为分界点。

北京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

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经过几个阶段的积累和发展,在整体上表现出总量大、分布不平衡、利润率不高、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农民收入增速减缓等特点,由此产生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压力大、集体经济效益偏低、集体经济组织化程度下降、农民增收动力不足等问题。如何在当前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形势下实现集体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出发点,引导集体经济向服务型产业升级;需要以乡村治理现代化为着力点,提高集体经济组织化程度;需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落脚点,探索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

一、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主要特点

(一)农村集体资产总量持续增长,增速有所下滑,区域分布不平衡

1.集体资产总额持续增长,近年增速下降。2006年以来,北京市农村集体资产总额保持逐年递增的趋势。但2009年以后,集体资产增速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12年以来增速下滑明显。2015年,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总额5590亿元,同比增速为7.3%。[9]

图1 2006—2015年集体资产总额及增长情况

2.集体资产区域分布不平衡现象逐渐加大。(1)空间结构分布上,中心城区集体资产占比超过六成。“一主”地区(中心城区,包括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集体资产总额占比最大,且逐年增加,2015年超过60%;“一副”与“多点”地区(通州,大兴、房山、昌平、顺义)集体资产总额占比从42%降至32%;“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集体资产占比逐步降至10%以下。

图2 2006—2015年集体资产总额占比情况

(2)行政区域分布上,海淀、丰台、朝阳三强超过“半壁江山”。2015年,海淀、丰台、朝阳的集体资产分别在千亿元以上,三区集体资产总额合计占比接近59%;而平谷、怀柔、密云、延庆、石景山的集体资产都不足百亿元。从图3可以看到,2009年以后,各区之间的差距开始逐步加大。

图3 2006—2015年北京市各区集体资产变化情况

3.集体资产负债率稳中有降。集体资产负债率基本保持在60%左右,其中,村级集体资产负债率与总体走势基本一致,在2014、2015两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对于一部分村集体来说,资不抵债现象已经影响到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图4 2006—2015年集体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二)农村集体经济利润率偏低,产业结构仍需优化,集体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所下降

1.集体经济整体利润率偏低。农村集体经济整体利润率不足4%,一产利润率明显低于二产和三产。其中,一产利润率不足1%,二产和三产的利润率为3%—4.5%。

图5 2006—2015年北京市农村经济组织整体运行情况

图6 2006—2015年北京市农村经济组织产业结构利润率

2.集体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产比重上升,但幅度不大。

(1)从产业结构来看,集体经济三产占比保持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不大。2015年,第三产业占比56.8%,第二产业占比42.3%,与2015年全市三产和二产占比79.8%、19.6%相比,集体产业结构仍需继续调整,应加大对低端产业的疏解力度,增加服务业比重。

图7 2006—2015年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大产业收入构成情况

(2)从行业来看,集体经济收入由主要依靠工业逐渐转向主要依靠服务业。工业占集体经济主营业务收入比重逐渐下降,服务业比重增加。从2013年开始,服务业收入占比超过工业,成为集体经济收入最大来源。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由以工业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初步呈现出从中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变的特点,与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年开始颁布)要求相适应。

图8 2004—2015年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3.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比重和增长贡献率“双下降”。

(1)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占农村地区经济收入比重持续下降。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下降,2015年为1140.3亿元;同时,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占农村地区经济收入比重持续下降,从2006年的41%下降为2015年的19.8%,体现了北京市农村集体逐步退出产业经营领域的阶段性特点。

图9 2006—2015年北京市农村经济整体运行情况

(2)农村集体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基本呈下降趋势。农村集体经济增长贡献率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量占全市GDP增量的比率。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情况基本以2013年为分界点。其中2013年之前,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基本保持为正值,2013年及以后全部呈负值,且在2014年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十余年来的最低值,为-18.11%。

图10 2006—2015年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增长贡献率情况

(三)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有减缓势头,工资性收入是主要影响因素

1.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减缓,有被城镇反超的趋势。从2015年开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逐渐拉近,并在2017年上半年反被城镇拉开0.8个百分点。要实现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超过城镇,压力较大。

图11 2008—2017年上半年北京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情况

图12 2017年上半年北京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2.农民工资性收入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1)工资性收入近年来占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六成以上。2016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4.6%;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2.3%,工资性收入是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www.xing528.com)

(2)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例从2015年开始超过城镇。2015年和2016年,北京市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到75%左右,比城镇居民这一比重高出约13个百分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图13 2006—2016年北京市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比情况

3.农民财产净收入中半数以上为房屋租金收入,但2016年财产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只有6.1%。2006—2014年,北京市农村居民的财产净收入逐年增加。从收入构成看,房屋租金收入占财产净收入的比例也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直到2013年,北京市农村居民房屋租金收入占比达到七成以上。但是数据显示,财产净收入和租金收入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仍然很小,2016年分别只占6.1%和3%。

表1 2006—2016年北京市农村居民租金收入情况

二、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压力大

北京市农村集体账面资产总量庞大,如果将集体土地等资源性资产计算在内,总体规模达到10万亿元级别,但近年来集体资产增速从之前持续多年的两位数高增长降低至3%—8%的中低速区间,使得集体资产如何更加有效地实现保值增值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集体经济效益偏低

根据前面的特点分析,集体经济效益偏低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利润率低、增长贡献率低、产业结构仍需优化。造成集体经济效益低的主要原因是在现有制度条件下,集体经济组织在市场经济中相对封闭,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难以实现与外部市场的自由流动,从而缺乏创造提升价值的能力。此外,集体经济组织需要承担村级公共服务开支与成员分红,一定程度上也使得集体经济扩大再生产能力受到限制。

(三)集体经济组织化程度下降,话语权缺失

在农村地区经济收入中,集体经济收入比重持续下降,从2006年的41%下降为2015年的19.8%,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北京市乡镇企业体制改革,农村集体逐步退出产业经营领域,转而发展土地、厂房物业租赁,集体经济进入地产经济阶段,而镇、村两级私有企业的规模与份额不断扩大。由于缺乏具体的经营业务,集体经济组织化程度有所下降,人才体系建设跟不上,在市场经济中话语权缺失。

(四)集体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农民增收动力不足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在疏解整治中的不断提升,北京市从2014年颁布《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由于集体产业以工业、建筑业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集体产业的发展,而由于新的产业方向不明确以及审批手续原因暂时无法落地,集体产业出现“空档期”,农村就业岗位与人才缺失,导致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的农民收入增长机制动力不足。

三、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

新阶段北京市集体经济不再是单纯的生产型和加工型产业,而是为首都“四个中心”功能服务的城市整体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新阶段北京市集体经济面临转型升级,不仅是贯彻中央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阶段性发展的必然规律。

(一)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出发点,引导集体经济向服务型产业升级

1.引导发展集体经济六大服务型产业。北京市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是以发展服务经济和绿色经济为主,拓展集体经济功能,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增进效益。具体可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引导发展生态涵养、文化创意会议会展、健康养老、基础设施维护和公共服务、都市现代农业等服务型产业。

2.研究制定差异化的集体经济分区发展指导意见。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为指导,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和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出台集体经济分区发展指导意见。例如,“一主”(中心城区)以文化创意、会议会展和都市现代农业等服务型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一副”(城市副中心)以会议会展、文化创意等服务型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多点”(平原新城)以文化创意、康健养老、都市现代农业等服务型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一区”(生态涵养区)以生态涵养、会议会展、健康养老、基础设施维护和公共服务型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各区具体情况可根据规划和需求具体分析。

(二)以乡村治理现代化为着力点,提高集体经济组织化程度

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集体经济来讲,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与社会服务功能,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集聚农村资源的“特别法人”作用。

1.强化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转变发展观念。充分认识到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政治意义,集体经济转型升级是现实需要,要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积极宣传政策,做好群众服务工作。改变过去认为只有工业、矿业、制造业等行业才能致富的观念,认识到通过服务经济、绿色经济也能实现增长,而且能持续健康增长,引导村民参与集体经济转型升级,提高自身收入。

2.放活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构建现代化的治理结构,放活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在城乡结合部,应当实现基层治理体系的政经分离,通过制度化的形式将各类组织的职责界定清楚,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提高集体经济效益。在偏远山区,应当加强基层干部治理能力的培养,不但要培养干部党务、政务管理能力,而且要培养干部搞活经济、创新经营的能力。通过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农村基层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3.提升集体经济组织化程度,增加市场话语权。从组织结构上看,集体经济组织为发展服务型产业提供了三个有利条件:一是组织条件,服务型产业不要求很高的专业技能,但同样需要分工合作,需要一定的组织载体,这就要求集体经济组织及专业合作社真正发挥作用。二是资源条件,分散家庭不便于提供发展产业所需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而集体经济组织在要素供给上具有相对便利性,同时也可以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提供就业岗位,提高成员工资性收入,有利于地区稳定。三是政策条件,以集体经济组织为载体,可以享受相关政策优惠和涉农补贴。通过集体经济组织这三个条件,可以有效提升服务型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增加经营主体在市场交易中的话语权。

(三)以促进农民增收为落脚点,探索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

1.增加集体就业岗位,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作为农民可支配收入中最大的组成部分,增加工资性收入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具体来说,培育规范的劳动就业组织,提高从业人员职业化水平;引导各级财政出资的绿色生态建设项目和社会公共管理服务项目,安置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适当将基础设施维护、公益性就业岗位向低收入群体倾斜。

2.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强化集体资产的规范监管,明确经管部门职责,探索多种形式的资产保值增值渠道。城乡结合部地区应充分发挥集体资产的区位优势,利用信托、资产管理、委托代理等方式提高集体资产收益;山区继续探索利用闲置农宅发展民宿经济等方式,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3.适当加大集体产业疏解地区的转移性支付力度。在疏解整治过程中,部分地区农村居民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在短期内收入减少,市级公共财政可以考虑适度加大对这些地区的转移性支付力度,提高生态岗位补贴。

4.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机制,通过基本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农技专家下乡、组织对外考察交流等方式,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逐步解决农村劳动力技能无法胜任相关岗位的问题。

执笔人:周颖、武梅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