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动商丘高质量文明城市发展

推动商丘高质量文明城市发展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实现商丘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举措,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利民工程、实事工程。

推动商丘高质量文明城市发展

【摘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推动商丘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商丘市自2013年提出创建文明城市以来,全市上下同心协力,创建水平日益提高,创建成效日益显现,群众参与日益广泛。但是,创建水平、效果与创建的高标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仍需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创城工作机制,坚持以市民为中心,扎实推进全域建设,加强城市精细管理,补齐城市发展短板,彰显商丘本土优势,叫响商丘城市精神等方面提质增效,通过发动各地各部门、各社会组织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其中,增强社会各界对城市发展满意度和归属感,激发广大市民维护城市形象的热情,通过创城活动,真正把商丘建设成为和谐美丽生态宜居的亮丽城市。

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综合体现,彰显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整体形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实现商丘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城市综合治理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举措,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利民工程、实事工程。

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推动商丘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近年来,通过不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商丘市城乡环境面貌、社会公共秩序、公共服务水平、居民生活品质均有了显著变化。城市道路、内河水系水质、城市公共设施、投资创业环境、市容市貌、城市秩序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城市的“面子”更亮丽了。市民素质提升了,“商丘好人”变多了,学雷锋做好事的人多了,身边的志愿者多了,开展的公益活动多了,移风易俗有成效了,群众满意度也更高了,城市的“里子”更有内涵了。

(一)创城工作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庄严承诺

创城过程本质上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是凝聚全力、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过程,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过程。为此,商丘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文明创建常态化和城乡联动一体化为重点,以为民利民惠民为宗旨,全面发动、全员参与、全力推进,着力打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优秀文化,让城市更具魅力、生活更加美好、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商丘自2013年提出创建文明城市以来,全市各地、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创建水平日益提高,创建成效日益显现,群众参与日益广泛。这些年,商丘聚焦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切实做到狠抓教育引导,切实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狠抓基础建设,加快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狠抓环境提升,着力改善城市整体形象;狠抓专项整治,有效规范城市发展秩序;狠抓民生改善,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狠抓细节完善,确保创建工作精细化、规范化,全力以赴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

2013年,商丘市获得省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全国文明城市每3年评选表彰1次,3年为1个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从提名城市中经测评产生。2017年是评选年,商丘市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荣誉称号,从2018年开始进入下一个评选周期,2018年、2019年进行年度测评,2020年进行综合测评,将3年成绩按15%、25%、60%的比例相加得出总成绩,依据总成绩确定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我市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全市上下积极响应,掀起了全民参与的创建热潮,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文明创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影响融入发展大局、落到工作实处、走进百姓生活,城市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升,得到了市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广大市民的参与度、认可度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二)创城工作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有效载体

文明,既是城市响亮的名片,更是城市的竞争力、生产力,文明城市的创建离不开新的发展理念的引领。崇尚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城市兴旺崛起的源泉,只有勇于创新的城市才能永葆活力。协调的格局是文明城市的重要特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相协调,新城时代美、老城历史美和乡村自然美之间相协调,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之间相协调,是谱写文明城市和谐音符的关键。绿色是经济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绿色的生活方式,文明的生活行为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准。包容与开放,是一座城市繁荣昌盛、文明永续的重要前提。共享理念是文明高度发达的重要标志体现。

通过创建文明城市,城市功能、城市服务、城市秩序、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实现人文气质的提升和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实现城市现代文明程度的新提升、新跨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要求。通过创建文明城市,城市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不断健全,能够形成管理有序、环境整洁、治安良好、文化丰富、风尚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新需求。通过加强行政执法、公共服务、涉外服务等窗口单位建设,推动各窗口单位完善服务设施、规范服务标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树立了文明优质服务的崭新形象。通过整治不文明生活行为,开展文明排队、文明乘车、文明行路活动,形成了文明有序的良好公共秩序;整治不文明经营行为,形成了规范守信的良好经营秩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形成了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通过加强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城市的文化底蕴不断丰富和发展。通过宣传城市精神,城市的地域特色、文化内涵、时代风貌得到充分展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就能感受到文明的呼唤、道德的力量,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显著提高。

(三)创城工作是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的具体举措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城市综合治理的奋斗目标,更是政府、社会、市场的合力。从市民最迫切需要满足的需求、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推动城市综合治理的务实举措落实,充分尊重市民、社会、企业对城市综合治理决策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切实解决社会各界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使全体市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文明创建,让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在变化,每一个细节都在美化。商丘市先后荣获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十多项国家级殊荣。这些荣誉,是对商丘城市管理水平和综合治理能力的充分肯定,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打造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城市综合治理交流平台,建立了民间交流合作对话机制。推动各层级城市综合治理规划有机叠合形成行动方案,把一项项具体治理措施落实到位。借助创建精神文明城市这个载体,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开展创建“好家庭、好家风、好家训”等活动,建立“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加强基层法治建设,推进社区矫正教育工作,创建“民主法治社区(村)”等,强化城市综合治理,推进城市不文明行为整治活动等;优化大众创业环境,加大科研创新投入,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创业创新、孵化园区建设,构建公共服务新体系,加大污水、垃圾处理厂和城市水厂建设力度等;加强城市特色建设,保护历史景区,推行城镇风貌改造,共建美丽乡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四)创城工作是加强精神文明全域建设的重要平台

建设全域化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是商丘深入贯彻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化发展的重要目标,更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重大挑战。从“全域化”的要求来看,如何实现城乡、区域创建均衡化,需要加快破解,如何解决城市硬件和市民素质提升,还有许多难点问题亟待解决。从争先进位的角度来看,如何深化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创建成果,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角度来看,如何进一步统筹全社会力量、形成整体合力,需要我们不断开拓创新、探索前进。

近年来,商丘市委市政府着眼“全域创建”的长远发展,坚持“百城提升、全域创建”同步规划,坚持抓重点、补短板,以壮士断腕的精神,打了一场漂亮的城市建设战役。依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结合商丘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全市着力实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十大重点工程,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基础、优化了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

商丘先后实施了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河道清淤疏浚绿化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等,城市面貌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商丘又相继开工建设了群艺馆、科技馆、体育中心二期工程等一大批公益设施。同时强力实施中心城市综合提升工程,加快推进高铁商贸区、日月湖商务中心区、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建设,城市环境、城市品位、城市功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五)创城工作是推动商丘城乡统筹发展的生动实践

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省长陈润儿提出的创建文明城市“三全、三带、三提升”工作要求,商丘市实施了城市带农村、机关带基层、干部带群众工作措施。一方面是坚持市县联动、城乡共创,着眼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推进了文明城市带动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窗口的创建,全市600多个文明单位分别结对帮扶106个社区、220条背街小巷、210个行政村,不断整合资源向基层延伸,让精神文明创建不留死角,让文明创建的丰硕成果惠及每一位群众。另一方面是全民参与文明创建。全市评选、表彰了180名道德模范、136名“商丘好人”、300多名美德少年、10万余户“星级文明户”和2万余名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并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奖励。

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年培养市级以上文明村镇对象157个,为实现在“十三五”期间50%以上村镇达到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村镇目标奠定了基础。全市建成15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899个农家书屋,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5万余场,市博物馆建成并免费向公众开放。强力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坚持党员干部带动,广大群众自治,创新方法机制,受到中宣部、省委、市委领导的高度肯定。全市召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会议,印发实施意见、工作方案及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动全市移风易俗工作持续深入发展。

二、商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建工作机制不畅,整体合力还不足

一是齐抓共管联合工作机制尚未形成。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涉及多个部门,要想形成推动合力,就需要各个职能部门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必要时候可以定期开展多部门联动工作日,以保障关键工作做实,接点工作做到位。不少责任单位或者未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列入重点工作,或者搞单打一、缺乏协调配合,不作为、慢作为,置身事外、推诿扯皮的现象也在一定范围存在。

二是工作任务压力传导还不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创文办等组织协调机构全员全力积极推动。但是从工作实践看,不少工作任务、工作压力传导还不够,有的责任单位图形式走过场,不用真把式,不下真功夫,广大社区居民群众也没有广泛参与进来、融入进去。

(二)主题宣传力度不大,市民知晓率不高

一是主题宣传的广度、深度不够。目前我们还没有一部可以突出主题、展示形象、制作精良而且让人过目不忘的城市宣传专题片,现有的影像资料还远不能满足我们对于创建文明城市的需要。对城市脏、乱、差现象和影响城市的不良行为曝光力度不够,公益广告投放还不足,尚未做到全覆盖。

二是市民群众“三率一度”较低。在创建文明城市宣传、创建活动开展、创建载体应用、创建成果展示等环节,不够深入基层,不够面向群众,不够贴近老百姓的内心与生活。临时性举措、一刀切方法还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实地测评期间,恒源热力供暖出现问题导致一部分市民群众怨声载道。

三是市民文明素质还不够高。伴随全市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变城市,郊区变城区,村民变市民。但是,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还没有同步跟进,居民群众特别是中老年居民的不文明陋习比较多,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不易教化与转变。

(三)精细管理程度不够,基础设施不达标

一是公共文化场馆建设滞后。市图书馆、文化馆、规划馆、纪念馆、科技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还在建设或规划中,不符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的相关要求,也不能满足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与其他兄弟地市相比,仍然有不小差距,也严重影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成绩。

二是背街小巷改造缓慢。全市1109条背街小巷改造推进缓慢,城区内一些背街小巷黄土裸露、坑洼不平,电线蜘蛛网”遍布,存在乱搭乱建;还有部分沿街道路路面、人行道损毁严重,卫生环境较差,在中央测评中暴露出明显问题。

三是农贸市场建设管理不达标。市场建设投入资金不到位,建设标准不够高,管理措施不完善,普遍存在“脏乱差”等问题;还有的农贸市场与街道界限划分不清,商贩随意设置摊位,消防通道和环境卫生难以得到保障。在上报中央测评实地点位具体名单时,都很难凑够最低上报数量。

四是社区、小区和无主楼院管理薄弱。由于历史欠账多,有不少社区没有基本办公场所,也没有公共文化服务等场所和设施,15分钟生活圈不便利;许多居民小区、无主楼院、城中村管理混乱,垃圾清运不及时,杂物随意堆放,电动车随意占道停放,居民利用公共空间养鸡、种菜,私接电动车充电设施问题仍未杜绝。

(四)市内交通秩序混乱,窗口服务不规范(www.xing528.com)

一是部分道路规划布局不合理。部分街道狭窄,车流量大,道路基础设施陈旧,无法分流浩大的车流,交通受堵时有发生。近几年,虽然投入资金对部分道路进行了整改建设,对车辆分流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需求。另外,由于部分城区建设不合理,街道职能规划不明确,导致了以神火大道为代表的部分主干道每逢节假日、少下班高峰期过分拥挤,其他街道分流效果不明显,交通混乱。个别路段本身就道路狭窄,车辆又乱停乱放,私家车、电动车、三轮车混为一体,无交通意识,严重堵塞道路。同时,有限的大型停车场不能满足日益庞大的车队,停车泊位少,导致车辆随处停放,远远不能适应需求。

二是三轮车、电动车成为烫手山芋。由于方便、廉价、节能等原因,三轮车、电动车已成为人们出行代步的主力。时下,越来越多的三轮摩托车、电动车拥入市场、摆上路面,加剧了交通的无序和混乱,也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一大隐患。

三是由于城区正处在基础设施集中建设阶段,各主次干道施工开挖地段多,热力管网改造任务重,布点多,对城市环境和交通秩序影响较大;市区监控摄像设备太少,甚至无法完成中央测评必要条件;存在交通设施和标识线不齐全、停车位不充足、管理不规范等诸多问题,还有车辆逆行、随意调头、机非混行、非机动车和行人闯红灯现象。

四是火车站出租车拉客甩客宰客拒载现象仍然存在,车内环境较为脏乱;银行网点有临时突击思想;部分窗口单位未按要求展示行业规范和行业创建成果,无障碍设施、消防设施不全或被侵占现象仍然存在,周边交通秩序不畅。

(五)校园周边环境堪忧,城乡发展不均衡

一是校园周边交通秩序仍然比较混乱。部分地处市中心的学校,校园的大门面临交通主干道,警示牌、标识标线、信号灯、管理力量、管理措施都不到位。上下学时段家长接送车辆无序停放,路窄车多,上下学时人车混杂,导致道路拥堵,交通堵塞,喇叭乱鸣,群众意见较大。

二是校园周边不安全因素仍然较多。部分学生交通安全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在马路上追逐打闹,骑车带人,不按规定走斑马线等现象还时有发生;部分校园周边还存在乱设摊点兜售“三无”食品的现象,部分商店超范围经营食品,以廉价消费吸引学生,影响学生健康,虽经多次整治,但效果仍不理想。

三是城乡一体化创建水平低。乡镇普遍存在硬件建设不足,环境秩序较差,文化设施不齐全,创建氛围不浓,乡镇沿途道路两侧不整洁、占道经营等现象。乡镇文化站及各种功能室偏少或设置不合理,开放程度和利用率不高。文明村镇创建和家风文化、移风易俗等重点工作不突出。

三、商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现阶段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组织程度不够高,部门联动不到位

目前在创建文明城过程中,基层治理还比较薄弱,网络还不太健全,突出表现在对环境卫生的整治还不明显。比如,部分背街小巷存在道路破损、坑洼积水、排水设施不够完善的现象;部分城市主次干道盲道破损、残缺,时常被占压;主城区的停车秩序问题比较突出;个别项目的工作进展不大,效率不高,存在拖拉现象,影响了整体创建活动的进程。创建文明城市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性很强的复杂工程,其在建设过程中牵涉到多个部门的配合和联动。这种多样性和城市治理的复杂性,导致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存在着层级管理职能相对薄弱的问题,尤其是居委会、村委会的管理职能还很薄弱,存在权力小责任大、人员少任务多的漏斗现象。而且,由于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不够细化,创城指标与具体工作结合不够紧密,任务分解机制、压力传导机制以及考评问责机制还不到位,导致少数乡镇、办事处及有关部门对这项工作的认识不够深,行动不够快,力度不够大,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还没有真正形成,仍存在个别单位组织化水平不高、重视程度不够、力量相对薄弱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到位等问题。

(二)创城理念有偏差,目标定位不明确

创建全国文明城工作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推进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多样化、多层次的向往和期待,不断提高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发展更可持续。而我们现在对城市治理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一是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还没有真正实现从城市设计师向城市管理者的转变。二是服务理念不深入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窗口单位部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服务的便捷性还不够,还没有意识到城市管理的核心是提升服务,不仅要从建设者向管理者转变,最终要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三是突击式、运动式习惯性管理模式比较普遍,抓常抓长落实落细不够,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建设不够。四是综合协调不够,小城管职能难以完成大创建任务,要重点推进城市治理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五是县区、街道办事处在创城过程中的作用发挥不够,存在市级强化、区级弱化、街道办事处淡化的倾向。

(三)创建氛围不浓厚,市民参与不主动

一是宣传的力度、广度和深度还不到位,还没有做到全覆盖。创建氛围是创建文明城市最直观、最先行的体现。在公众知晓率方面,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知晓率明显高于普通村民和无固定工作单位的流动人口,城市居民知晓率也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宣传虽然对公众知晓率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宣传过于表面化、抽象化,宣传不深、不透,公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该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深刻内涵则知之甚少。

二是市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不够。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是一项惠民工程。如何更好、更快、更有效地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来,不仅是开展创建工作的原则要求,也是该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广大市民尽管有较高的参与意愿,但对自身在创建过程中角色定位认识还有待提高,参与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持续度还有待提高。

(四)品牌特色不鲜明,城市功能不完善

一是城市品牌特色不鲜明。一个城市独有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底蕴是城市内在的灵魂和底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是要把这种独特的品牌特色最大化地挖掘和推介出去,以提升城市的美誉度和市民的满意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实现路径是多样化的,文明城市创建需要有统一的工作要求,这是创建工作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但是,这与突出地方特色,展现地域风采和文化特色并不矛盾。保有地方特色,彰显城市的风采其实是文明创建的一种特殊性表达。而要将这个特殊性真正表达好,需要创新机制,拓展领域,科学规划,目前商丘这方面做得还不到位。

二是城市网格化管理实效性不足。依然不同程度存在道路违章、车辆乱停乱放、行人翻栏横穿马路、乱摆摊乱设点、占道经营、露天烧烤、私搭乱建、乱扯乱挂、乱抛杂物、乱贴小广告、道路清扫保洁质量不高等顽疾。

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助推商丘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建议

(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创城工作机制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的部门共同来完成,分工协作非常重要。要建立管理资源整合、部门职能互补、工作有机衔接、运转协调有序、全民全域推进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机制。将全市各部门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并实现上、下、部门间以及同级部门间的有机协调配合。按照“牵头人负责、主管人负责”的原则和标准,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坚持将创建工作成效与文明单位考核挂钩、与有关干部绩效挂钩,用成绩和事实说话,推动创建工作的各项指标顺利达标。要做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体现文明的主题,体现出文明城市应有的水平和容貌。

(二)坚持以市民为中心,扎实推进全域建设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体现全市整体工作成效的重要抓手,也是检验全市各行各业和全体市民综合素质和总体精神面貌的重要试金石,成绩来之不易,进位任重道远,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随随便便就能够取得的。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创建。我们提出全民创建、全域创建、全民共享,核心问题是要广泛发动全体市民和全体群众。只有把群众发动起来,把群众的激情激发出来,才能形成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和无穷动力,让群众参与创建、监督创建、推动创建。创城工作的核心问题不在于把路修平、路灯全明、道路干净、卫生无死角就行了,而在于发动群众,只有把群众发动起来,才能真正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才能真正搞好创建。在发动群众方面,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切实做到人人爱护环境,人人参与创建,形成发动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新高潮。我们要学习先进创建经验,工作部署后要发动全市人民,尤其要发动中心城区的市民来监督我们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加强城市精细管理,补齐城市发展短板

一是扎实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作为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提高文明城市创建水平的重要途径,不急功近利,更多采用绣花功夫改善商丘人居环境,让城市更和谐、更有序、更宜居、更有温度。

二是着力解决居民出行难停车难的问题。切实解决主次干道、主要交通路口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齐全等问题。加大道路基础设施新建、修补、提升改造工作,确保人行道、路牙石、缘石坡无缺失、残破,绿化带无缺株、断垄。倡导行人、电动车、自行车遵守交通规则,驾驶车辆遵章守法、礼让行人。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标志标线。加快推进停车场建设,按照“应划尽划”的原则在中心城区划定机动和非机动停车线。

三是赋予中心城区更大的城市管理权限,强化街道社区管理服务,让城区有管事的权力,让街道办事处有办事的财力,让基层有发展的活力,让市民有参与的动力。

(四)彰显商丘本土优势,叫响商丘城市精神

创建文明城市可以借鉴外地的经验,但也绝不能忽视自身特色的发挥。城市优势常常源于城市个性,城市魅力尽在彰显城市特色。一是着力将商丘历史人文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区位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强势,叫响“华商之源、通达商丘”这一品牌,城市品牌促进文明城市创建,便抓住了文明城市创建的核心。商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商部落的起源地,是商人商品商业的发源地,被誉为“华商之源”,同时商丘地处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区位交通优势非常明显,“通达商丘”彰显了商丘的优势和着力发展枢纽经济的需要,如果忽视了这个基本特征,那么文明城市的创建也就没有了“灵魂”。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不会随着创建活动的结束或获评文明城市称号而停止。全市各地各部门、各社会组织和广大市民通过积极参与,有利于增强社会各界对城市发展满意度和归属感,有利于激发广大市民维护城市形象的热情。社会各界、广大市民在创建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凝聚力、向心力,将对商丘这座古老又现代的城市健康有序发展产生最积极的意义、最深远的影响,也必将会取得最有成果的收获。

(主持:李 民 执笔:曹志刚 成员:薛 刚 胡 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