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展全域旅游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大力提高全域旅游的水平是促进商丘市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和促进商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新时期,全力发展以文化为核心的全域旅游,打响“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品牌,叫响“一城阅尽五千年”,是商丘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是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旅游业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服务人民群众的有效方式,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商丘市旅游业发展进程中的一场深刻变革。
一、商丘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发展状况日益向好
1.产业规模日益壮大。
一是旅游人次增多。2014—2018年,商丘共接待国内外游客分别为962.95万人次、1077.09万人次、1198.7万人次、1414.7万人次、1608.37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1.2%、11.9%、11.3%、18.1%、13.7%,年均增长率为13.24%。2018年商丘市国内外旅游人次约为本地常住人口数量的1.74倍。二是旅游收入增加。2014—2018年,商丘旅游总收入分别为19.55亿元、22.09亿元、25.02亿元、29.95亿元、34.3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4%、13.0%、13.3%、19.7%、14.6%,年均增长率为14.6%。商丘旅游业收入占GDP比重由2014年的1.15%上升到2018年的1.44%。
2.旅游形象日益亮丽。
在商丘高铁站地下广场、商丘好人公园、应天公园等宣传商丘历史文化,拍摄商丘全域文化旅游宣传片,构建全套全域文化旅游品牌VI体系,编撰《一城阅尽五千年》图书、制作商丘旅游创意视频、对菏泽等邻近三市开展免费游商丘等,全力打响“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文化旅游品牌,提升了商丘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3.带动功能日益凸显。
商丘全域文化旅游“三个圈”规划,辐射延展,有利于讲好商丘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旅游业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脱贫致富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显现。例如,商丘有20多个乡镇和50余个村开展乡村旅游活动,带动村民直接就业1万人,间接就业农民1.5万人,其中包括大量的贫困人员。
4.产品供给日益丰富。
商丘古城旅游区、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等被评选为商丘十景,日月湖景区被评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芒砀山旅游区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厕所革命”稳步推进,商丘古城美食街迎客,商丘古城将在2019年国庆开放等加快了景区提质增效的步伐,促进了旅游产品供给体系的完善。
5.管理水平日益增高。
全域旅游是将旅游目的地当做一个大景区来统筹建设,要求达到景区内外一体化,作为核心区域的景区仍然是重中之重,这对景区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升景区管理服务水平,商丘积极开展旅游景区集中整治行动,围绕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功能完善、管理水平提高、综合环境提升等方面进行检查、暗访,查找存在的问题,逐条逐项提出整改提升意见,并积极组织整改。
(二)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1.旅游人次较少。
2014—2018年,在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中,洛阳市、郑州市、开封市、南阳市和焦作市等5市的旅游人次总和依次位列前5名,分别为56920、46827.9、26238.48、23868.86、21224.87万人次,而商丘则位列第15位,旅游人次总和为6261.81万人次。2014—2018年,洛阳等5市旅游人次总和分别是商丘的9.09、7.48、4.19、3.81、3.39倍。
2.综合效益较低。
虽然商丘旅游收入数据呈上升状态,但是,基于当下旅游热的整体大环境,这一数据对于商丘的旅游发展现状来说,并不是非常乐观。商丘旅游业收入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14年的3.66%下降到2018年的3.37%。并且,2014—2018年,在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中,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焦作市、安阳市等5市的旅游总收入依次位列前5名,分别为5533.11亿元、4477.43亿元、1921.7亿元、1716.93亿元、1682.2亿元,而商丘则位列第17位,旅游总收入为130.92亿元。2014—2018年,郑州等5市旅游总收入分别是商丘的42.26、34.20、14.68、13.11、12.85倍。
3.管理水平较弱。
一是市场监管较弱。如商丘某大型游乐园,每个营业者要交10万元押金,并交40%的管理费,造成活动点费用居高不下,游客与经营者怨声载道。黑导游欺凌游客、产品低劣假冒、恶霸欺行霸市、饮食不健康、住宿不安全、游客不文明等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智慧能力较弱。由于商丘智慧城市建设软硬件设施依然在建设中,旅游的智慧化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门票的在线购买、景点wifi的覆盖、办公的智能化、智能化的讲解等依然有待提升。三是服务管理较弱。商丘交通便捷,号称“通达商丘”,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等情况,市内交通极为不便利,经常出现拥堵,并且商丘景点存在小、少、散的特点,如果要游玩商丘,道路的畅通、公交的便捷是重要因素。另外,停车难、如厕难、吃饭难、咨询难、住宿难等服务管理也需要及时解决。
4.内涵挖掘不足。
商丘虽然文化资源丰厚,但是商文化、汉梁文化、木兰文化、火文化、孔祖文化、庄子文化、范仲淹文化、红色文化、廉政文化、名人文化、根亲文化、明清黄河故道、归德古城等资源内涵挖掘较弱,特色品牌塑造不强。例如,柘城的炎帝朱襄文化与湖南株洲的炎帝神农氏文化内涵挖掘力度相比,十分不足。范仲淹文化和应天书院文化与南阳邓州市花洲书院宣扬的范仲淹文化相比,也是相差甚远。李白杜甫游梁园的故事、桃花扇的传说、木兰保家卫国的传奇、张巡许远守睢阳的壮烈、名人雅士在商丘的足迹等均待挖掘发扬。
5.融合发展不够。
旅游业要做大做强,产业融合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推进全域旅游的一个核心就是推进“旅游+”,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发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医疗旅游、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等增长点,培育旅游大产业。“旅游+”凸显不够,融合不深,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将很难实现。例如,商丘的某些生态农业园土地闲置、杂草丛生,一些景点为旅游而旅游,缺乏必要的经济附加产品,市场活力不足等,这些都是融合不深的缘故,没有把景点或者生态园等建设成一个城,不仅具有传统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功能,而且具有全域旅游的特征,不仅是一份大事业,而且是一个大产业。
6.体制机制束缚。
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存在区域分割、部门分割、条块分割、信息分割等问题,供给过多依赖政府单一主体,市场化发展存在体制机制障碍。商丘的全域旅游管理体制等存在诸多束缚,如果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资源、环境、土地、产业、社区、居民、基础设施等要素的集中配置和统一调控,就无法触及旅游业深化改革的根本环节。
二、推进商丘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高端规划项目
一是多规合一,出台政策。
要紧紧围绕中央和河南省关于全域旅游的相关会议与文件精神,立足市情,将全域旅游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中,编制区域发展旅游规划,而不是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力求多规合一。比如南阳市乡村旅游繁荣带动了本地乡村旅店的发展,可是由于前期旅店规划建设缺失,未作出具体的建设标准,村民自行建房,本地管理部门以消防安全等各种理由,动辄抓人,掏钱放人,村民怨声载道,出现了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这是规划滞后带来的恶果。
二是因地制宜,适时调整。
比如新乡市“先进群体”带动的红色旅游效果不一,曾经耳熟能详的“事迹”,有的地方现在看起来有些颓废,有的地方却是充满生机活力,比较起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显得颓废的地方缺乏规划,没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致产业不兴、人口流失、生产落后、卫生脏乱等等。
三是完善体系,强化落实。
编制旅游产品指导目录,制定旅游公共服务、营销推广、市场治理、人力资源等专项规划和实施计划或行动方案。形成包含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重大项目设计规划等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规范有效的规划体系。商丘立足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定位等,从而打造依托商丘古城形成历史文化展示的古城文化中心,打造“一山一水一城一寺”系列著名景区,打响“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旅游品牌,叫响“一城阅尽五千年”旅游口号,全力打造以文化为核心的全域旅游,强调顶层规划设计,确保项目建设有序开展。
(二)推进融合发展,提升综合效益
全域旅游通过重大旅游项目等增长点,可带动周边产业和业态的集群化、自发性、联动式发展,继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融合是旅游产业实现大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旅游+”功能有利于推动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旅游大产业,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但是,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发展“旅游+”,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发展“+旅游”,要自觉从“旅游+”转变到“+旅游”的发展模式,因为“旅游+”倡导的是旅游业主动融入别的产业以求发展,而“+旅游”倡导的是别的产业主动融合旅游业,从而促进全域旅游的发展。
一是实现“文化+”的融合。(www.xing528.com)
第一,统一宣传品牌。在对全市历史文化资源统一调查的基础上,分门别类,整合资源。对其中有代表性、有地方特色、有深刻内涵、有强大影响力的历史文化资源“正名”。商丘从来就不缺少优秀的文化资源,而最为缺少的是对文化资源品牌的“正名”。曾经对商丘的历史文化资源命名过“商文化”“宋文化”“汉文化”“商宋文化”等,但是均未获得过一致认可。因此,商丘的历史文化资源必须在整合的基础上取得一个一致的对外旅游宣传的品牌,打响“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旅游品牌,叫响“一城阅尽五千年”旅游口号,全力打造以文化为核心的全域旅游,势在必行。第二,建设项目载体。基于全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还不能完全转变为“无景点”全域旅游的模式,仍然需要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因此,要发挥商丘古城、明清黄河故道、大运河遗址等历史文化优势,加强黄河故道生态带综合保护开发利用、商丘古城保护性利用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持续打造“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品牌,叫响“一城阅尽五千年”口号,讲好商丘故事,打造商丘古城精品,形成“一山一水一城一寺”文化旅游空间格局,创建国家人文旅游示范基地,把商丘打造成为文化旅游目的地。第三,提升供给质量。将柘城泥人、睢县毛笔、夏邑宫灯等特色文化元素融入日常消费品设计,开发实用、美观、便携的旅游商品,建设一批旅游商品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创客基地,在中心城市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一批休闲购物街区和旅游商品集散市场,在机场、高铁站、旅游服务中心、重点旅游景区等地设置特色旅游商品购物区。第四,加强文化创意。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文化旅游产品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市场决定着文化旅游产品的供给需求。不同的消费群体有着不同的需求,文化创意在有效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档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资源要与创意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与设计功能,促进文旅产业的升级转型,才能促进文化旅游产品消费模式的创新,向市场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旅游产品。例如,在西安,高、中、低端的兵马俑应有尽有,低至10元,中至百元,高至千元;在开封,清明上河园内文化产品琳琅满目,一幅《清明上河图》帛画,价格在20元到80元之间,这些文化产品已经形成产业化制作模式,可以大规模批量生产,高、中、低端产品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而在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内向游客出售的小型青铜鼎,因其材质、铸造工艺等特殊,价格不低于200元;在郑州,河南博物院举办的民俗文化节会上,一个泥捏生肖最低15元,这些产品延续传统工艺,孕育中华文化特色,工艺精,质量高,但是如何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注入现代元素,实现批量生产,提升产品供给,不再是一口价,必须适应市场需求,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第五,打造创新品牌。支持条件成熟的旅游名镇、名村、文化街区、文化创意园区和历史文化旅游区积极创建旅游创业创新基地,拓展创客实践空间,构建产业孵化器,打造旅游创业创新品牌。
二是实现“服务+”的融合。
在这样一个“快旅慢游”的全域旅游时代,一定要构建一个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全市“点、线、面”有机结合的旅游目的地建设。第一,实现“交通+”。要充分展现商丘交通枢纽的便利优势,缩短周边地区客源地距离,加强全市全域文化旅游“三个圈”规划辐射延展功能,加大市内交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内交通拥堵不畅的情况,治理交通违法及不文明交通行为,引导旅游者低碳出行,提高节能环保交通工具使用比例,大力推广公共交通、骑行或徒步等绿色生态出行方式,沟通“最后一公里”,打造畅通快捷高效的旅游交通体系,高标准建设生态旅游停车场、旅游廊道,完善主要景区沿途交通旅游标识,实施交通旅游惠民政策,积极开展针对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沿线客源城市的宣传促销活动,设计精品旅游交通线路,打造具有通达、游憩、体验、运动、健身、文化、教育等复合功能的主题旅游线路。第二,实现“住宿+”。提升全市星级酒店的软硬件服务设施,酒店内摆放旅游宣传册和宣传书籍,对酒店服务人员加强旅游知识培训,熟悉商丘景点及旅游线路等。在明清黄河故道等旅游景点设置生态旅游休憩场所,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酒店,积极发展特色乡村酒店、汽车旅馆、青年旅舍、主题风情客栈和文化民宿,鼓励发展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帐篷酒店、露营地等新型住宿业态。第三,实现“智慧+”。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要充分融合旅游资源,支持“互联网+”,建设旅游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智慧旅游。在旅游目的地,确保免费wifi全覆盖,实现网上预约,网上购票,在线语音解说,实现景区数字化工程,智能化停车,提升旅游安全质量,创新发展“互联网+”新型服务模式,促进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全力打造新型智慧旅游城市。第四,实现“厕所革命+”。积极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加强政策引导、标准规范、技术创新、典型示范,规划建设旅游厕所和生态公厕,完善厕所导航,实现主要旅游景区、旅游场所、旅游线路和乡村旅游点的厕所全部达到A级标准。
三是实现“乡村+”的融合。
全域旅游是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实施推进精准扶贫的新动力。发展乡村旅游是落实乡村振兴战备的重要内容,要把乡村旅游项目打造成精品,乡村旅游要彻底去掉低俗的想法。乡村旅游不是低端旅游、不是劣质旅游,不是盖几间茅草房、放几块石头就是乡村旅游。低劣产品不但带不来效益,还会对商丘旅游的名声带来负面效应。要深入推进旅游扶贫、旅游富民工程,积极推动农村闲置农房开发乡村旅游,盘活农村沉睡资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旅游资源禀赋比较好的乡镇,规划建设一村一品的田园综合体;在产业集中度高的非建制镇区域,规划建设特色文旅小镇。不具备打造田园综合体、特色文旅小镇的乡镇可积极推动采摘游、农家乐、现代农业庄园、度假乡村建设等,在乡村旅游建设中融入智慧旅游,将零星的采摘园、农家乐等编织成网。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扶持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丰富商丘旅游的新业态,拓展农业的产业链条,促进全市乡村旅游高起点、高质量发展。
(三)实施精准营销,开拓旅游市场
一是宣传旅游形象。
积极发挥各类平台作用,利用多种宣传手段,全方位推介商丘旅游形象。发挥品牌引领功能,形成支撑“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形象的旅游品牌体系,深入开展“定位古都城、读懂古都城、全景古都城、大话古都城、崛起古都城、探秘古都城、爱我古都城、畅游古都城”八大核心行动。创新营销方式,强化线上线下结合、虚拟网络与实体服务对接。
二是打造节会品牌。
积极打造中国国际华商节、民俗文化节、庄子文化节、木兰文化节、火神台庙会等节会活动品牌。鼓励各地方结合自身实际,组织策划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旅游活动,提升商丘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寻根问祖圣地、名人访谒之地、文化寻源之地。要坚持不懈地构建商丘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布局,打造一县(区)一品。民权县要着力打造庄子文化故里,构建庄子系列文化旅游产业;睢阳区要着力打造商文化品牌,构建商文化旅游产业链条;虞城县要着力打造木兰文化品牌,营造保家卫国、尊老爱幼、不怕牺牲、机智勇敢的文化旅游氛围,构建木兰文化旅游产业系列;梁园区要着力打造汉梁文化品牌,形成汉梁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宁陵县要加大建设葛天文化品牌,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葛天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柘城县要着力打造炎帝文化品牌,打造炎帝朱襄氏故里称号,开展座谈会和研讨会,逐步与新郑黄帝故里联合打造炎黄故里旅游以及寻根问祖祭奠活动;夏邑县要持续打造孔祖故里文化旅游品牌,争取与山东孔子文化宣传部门携手合作,共谋发展;睢县要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唱响睢杞保卫战主旋律,结合每年举办的铁人三项赛,融入“中国鞋都”品牌,构建“凤城”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链条。
三是对接丝绸之路。
积极参与丝绸之路文化之旅,联合沿黄九省(区),共同打造黄河文明之旅、古都之旅、寻根之旅、名胜之旅、风光之旅五大国际精品线路,依托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址,共同开发大运河精品旅游线路。
四是打造特色业态。
优化提升旅游餐饮业,打造一批特色美食街区。创新发展旅游购物业,依托老字号品牌,突出商丘文化元素,推出“老家礼物”系列旅游商品。丰富完善旅游娱乐业,开发有本地特色的表演项目。打造特色小城镇,加快永城市芒山镇等旅游风情小镇建设,以及加快民权县王公庄村、夏邑县龙河湾新村等名村建设,加强历史文化传承。以特色商业区、商务中心区建设为载体,加强集休闲游憩、文化体验、文化娱乐、旅游购物、特色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休闲街区建设,提升城市的旅游服务功能。
五是讲好商丘故事。
打造“故事城”,以“史”为线,以“物”为点,坚持有遗迹、有人物、有故事、有启发的“四有”标准,对核心历史遗存遗迹进行包装升级,讲述历史故事,使这些遗存遗迹更有内涵和内容,通过讲好商丘故事,全力叫响“一城阅尽五千年”,全面展现华夏五千年文明史。
(四)加强改革创新,深化体制改革
一是管理体制改革。
商丘可以成立旅游发展改革委员会,全面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以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为重点,构建产权关系明晰、责任主体明确、市场对接充分的景区经营管理体制。探索构建大旅游综合管理治理体制机制,实现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全域旅游、旅游品牌化同步发展。以市场主导、执业灵活、服务规范、社会监督为目标,推进导游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导游准入制度。完善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违规退出机制,对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下降、投诉较多的旅行社和A级景区、星级饭店,给予警告、通报、降级、取消等处理,实现常态化、动态化管理。完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鼓励发展旅游中介组织,将旅游景区、旅游饭店、乡村旅游点的等级评定和行业培训、宣传促销等职能交由评定委员会或行业协会承担。
二是金融体制改革。
发展全域旅游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靠政府资金发展全域旅游只能是杯水车薪。第一,设立旅游发展基金,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效应,撬动社会资本进入旅游行业;第二,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推出一批景区、宾馆、餐饮、交通等商业性旅游投资项目,支持鼓励投资客商投资商丘的旅游产业;第三,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第四,整合各类资金对旅游产业发展快发展好的乡镇、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支持,探索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更多金融资本、产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旅游产业发展。
三是人才体制改革。
实施人才兴旅工程,提升旅游人才总体素质,加快构建一支由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旅游企业经营人才、旅游专业技术人才、乡村旅游实用人才构成的旅游人才队伍。利用商丘师院、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旅游院(系)教育资源,高标准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训基地。加快高技能旅游人才培养。强化对各级旅游部门领导干部和旅游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旅游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建立和完善旅游从业人员岗位培训、资格认证、技能考核、岗位考核、级别认证等制度,加强对一线旅游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
(五)加强惠民服务,提升深度体验
一是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景区增加免费开放空间,推动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免费开放,落实残疾人、老年人、现役军人、未成年人、学生等景区门票减免政策。鼓励发行旅游一卡通、电子消费券、旅游年卡等,为游客、市民提供旅游便利服务。例如,2017年9月15日至10月31日,对菏泽市、宿迁市、亳州市三市开展免费游商丘活动,惠及三市约2100万市民。对全市记者协会、诗歌学和诗词赋学会、摄影家协会会员实行免费游览政策。对全市15周岁以下青少年实行免费游览政策,以及针对“爱我古都城”中学生旅游作文大赛实施了“小手拉大手”免费游览政策等,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导向,激发旅游热情,掀起旅游热潮。
二是加强载体供给。
全域旅游贵在共建共享,要让人民切身感受到参与全域旅游创建的幸福感、快乐感、获得感。商丘要加快主题公园、沿河廊道、生态庄园等深化全域旅游共建共享载体建设,为居民提供休闲、文化体验、康体养生等休闲场地。商丘市博物馆定期开放,游客近距离接触文物、感悟历史。商丘是火文化之乡,燧人氏钻木取火令无数游客痴迷遐想,研学中心为此提供了相应的体验,并且在研学中心还有拓片体验、服饰体验等。
(六)优化旅游环境,倡导绿色生态
一是加强市场监管。
建立健全旅游信用公示制度,打击旅游失信行为。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健全旅游综合监管和联合执法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逐步实现旅游综合执法。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构建旅游标准化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旅游标准化服务管理水平。为维持市场秩序,旅游局要加强对旅游市场监管,重点打击“黑导”、“黑社”、低价竞争、强迫购物、虚假广告宣传、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通过旅游综合整治,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树立商丘良好的旅游形象。
二是提升文明自觉。
深入开展旅游志愿服务公益行动,建立一批旅游志愿服务工作站。建立文明旅游法规体系,落实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行动指南。开展文明旅游主题活动,加强对出境旅游者的文明提示和团组管理,提高旅游者和旅游从业者、经营者的文明自觉。
三是践行绿色理念。
开展绿色旅游公益宣传,加强生态文明、绿色旅游教育和培训,引导全行业、全社会树立绿色旅游观念,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方式,发布绿色旅游消费指南,形成绿色消费自觉。建立健全以绿色景区、绿色饭店、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为核心的绿色旅游标准体系,推行绿色旅游产品、绿色旅游企业认证制度。全力促进商丘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主持:吴 旭 执笔:熊作余 成员:郝雯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