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动商丘高质量发展,需要认清商丘发展形势,把握商丘发展机遇,找准商丘发展抓手。就形势而言,商丘既有良好发展基础,也存在不小差距和突出短板。就机遇而言,商丘依然面临着产业转移、交通枢纽建设、系列政策红利、全域旅游和城市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就抓手而言,要抓产业转型升级,突出创新性;抓交通枢纽构建,突出综合性;抓中心城区建设,突出带动性;抓区域经济合作,突出主动性;抓文化旅游发展,突出全域性;抓干部作风整顿,突出实干性。
高质量发展是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商丘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的题中之义。深刻认识当前商丘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已有的基础、发展的机遇以及主要抓手,对增强发展信心,以昂扬姿态投身到商丘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充分认清商丘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形势是事物发展的基本状况和趋势,认清形势才能把握未来。只有把商丘放在全国全省视域范围之内来考察,才能真正把握住商丘发展的总体态势。
(一)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
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指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发展新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谋划经济工作的根本指针。自从提出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以来,全国各地都在对高质量发展进行谋划和布局,纷纷推出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策略,力图在高质量发展上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可以说,高质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在这种主基调之下,商丘要想在高质量发展中有所作为就必须及早布局,尽快落实。
(二)商丘依然处在我省发展的第三方阵
虽然这些年来商丘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与省内其他地级市横向比较,依然处于第三方阵。商丘地处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远离省会政治、经济中心,受一级中心城市的辐射少,经济发展一直趋于边缘化。18个省辖市按经济实力和活力可以分为三大方阵,郑州、洛阳、许昌为第一方阵,黄淮四市和濮阳为第三方阵,其他10个省辖市为第二方阵。2017年商丘人均GDP为24854元,全省人均GDP为39222元,商丘仅为全省人均GDP的63.4%,在河南排名倒数第二;商丘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17493元,全省为36000元,仅为全省的63%,依然处在发展的第三方阵。
(三)在周边城市激烈竞争中已稍显滞后
虽然商丘近十年的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周边同类城市相比仍然差强人意。如与山东省临沂市相比,临沂在1984年是一座典型的农业城市,几乎没有工业。但是80年代末之后,随着临沂发展小商品市场,历经10余年努力,到90年代临沂市已经成为鲁南、苏北最大的小商品城,后来更是成为与浙江义乌齐名的商贸名城、物流之都;GDP也一路飙升,从80年代的全国150名左右,2006年上升到全国前50名。再如徐州,有传统工业基础,1984年GDP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排名26位,2006年人均GDP排名第57,2016年徐州GDP达到了5808亿,全国排名在第31位。再看商丘发展历程,商丘1984年GDP在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总量排名在223名,2006年GDP在92名,2016年GDP在107位,人均生产总值更靠后,说明2006年后的10年,发展不尽如人意。周边相对落后城市也都在全面布局、奋力直追,竞争态势异常激烈。而商丘市对经济转型认识迟、行动慢、力度小、成效差,在同类城市竞争中已经落伍。
(四)底子薄、基础差、总量小局面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近年来,商丘发展势头不错,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我们不能回避的是,商丘人口多、基础差、底子薄、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市情还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商丘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传统农业区,虽然被誉为粮食生产核心区,但由于农业附加值低,农产品价格低,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存在较大的剪刀差。工业发展方面,没有大型支柱性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多为低端和劳动密集型,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竞争力弱小。城市建设方面,近几年,商丘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发力,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城市建设的软硬件均达不到发展的实际要求。在软环境方面,人口素质不高、优质教育资源欠缺、高端医疗不足、干事创业热情不高等因素制约了城市的整体发展。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功能不健全,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集聚区建设进入瓶颈期,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五)“人才大战”背景下人才缺失成为发展的最大痛点
时下,“人才大战”越烧越旺,已经从一线城市蔓延到二、三、四线城市。“人才大战”说明当前人才已逐渐超过资本成为最稀缺资源,成为各地的竞争焦点,且这种竞争带有全方位性和多领域性。商丘虽为人口大市,拥有三所本科高校,但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从能力结构看,表现为初级人才多,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包括缺乏具有战略思维、世界眼光的党政领导人才;缺乏高层次的高新技术拔尖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缺乏具有战略眼光善于经营善于管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同时还缺乏实用型、操作型、高级蓝领人才。特别是商丘受制于历史因素影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编制空缺较少,以至于人才招聘和引进的数量极少。近10年来,商丘通过公开招聘引进的人才数量远远低于周边城市,甚至数十年比不上其他地市一两年招聘引进的人才多。所以,编制短缺严重制约了商丘市正常的人才流入,造成了商丘非常突出的人才断层现象。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商丘高质量发展。
综合看,商丘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质量不高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特别是与周边城市比较,无论是发展的速度还是规模都已落后。我们必须承认这种现实,正视这种现实。在认清发展面临着严峻形势的同时,也要看到商丘发展所面临的重要发展机遇,分析这些机遇所带来的发展可能性,进一步增强信心。
二、牢牢把握商丘高质量发展机遇
(一)东部产业转移方兴未艾,高速推进
产业转移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引起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变化的趋势,将部分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地区,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地区转移的过程和现象。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本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商丘处于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是河南省重要的东部门户,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得天独厚,因此商丘被确立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东部产业转移虽然历经多年,但由于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加大、资源环境约束紧张以及中西部四通八达快速交通路径的形成,使得转移的速度和规模至今仍没有放慢,因此,对于商丘来说,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依然是发展和优化本地产业结构、壮大经济规模的主要方式。
(二)综合交通枢纽全力构筑,正在形成
交通区位是商丘不可多得的独特优势。商丘地处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是河南省第二大交通枢纽城市。商丘处于陇海铁路与京九铁路十字交会中心,郑徐高铁和商合杭高铁开通后将再次形成高铁十字架,成为高铁普铁“双十字”铁路枢纽。2016年3月,商丘观堂国际机场作为全国重要的支线机场之一,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目前正在前期施工建设。商丘观堂国际机场建成后将成为河南省五大民航机场之一,能够辐射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实现将近2000万人的“航空出行梦”,对商丘当地及周边的人流、物流、经济流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商丘全力构筑的国道、高速“米”字形公路枢纽,“三环九放射”的市域快速交通网络正在形成,航空、水运、轨道体系等交通枢纽配套日趋完善,构建集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为一体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趋于形成。如此重要的综合交通优势,就地级市而言,在全国少有、省内罕见,如果商丘能够紧扣“区域性交通枢纽”发展定位,倾力打造交通枢纽城市,将交通枢纽转化为经济枢纽,能够辐射包括周口、开封、菏泽、亳州、淮北、阜阳等200公里以内的经济发展洼地,将成为商丘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核心力量。
(三)系列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利好重大
在国家层面,2015年国家正式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商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商丘借此可以打造成为向东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融合的“一带一路”上的重要战略支点。2016年国务院通过新的促进中部崛起规划,拉开了新一轮中部崛起的序幕。2016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将中原城市群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支持长治、邯郸、聊城、安阳、蚌埠、阜阳、商丘、南阳建设成为区域中心城市。2018年10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包括商丘在内的河南7市位列其中。国务院层面将在政策实施、跨区域重大工程建设、资金投入、土地保障、体制创新等方面对淮河生态经济带给予支持,商丘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在省级层面,河南省战略支撑愈发坚实,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五大战略规划使河南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战略叠加效应持续增强。国家和省级层面的发展战略都为商丘的跨越发展带来了丰厚的政策红利,利用好这些政策,加大商丘对外开放程度,必将为商丘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融入郑州发展圈注入强大动力。
(四)全域旅游布局紧锣密鼓,强劲发力
商丘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古迹圣地遗留众多,自然风光优美秀丽。当前,商丘市正在围绕打响“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文化旅游品牌,加快推进商丘古都城保护性修复与展示工作,2019年将完成古城修复建设工程量的90%,2019年10月1日,商丘古城将对世界开放。古城前所未有的全方位高品质改造已接近尾声,新古城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日月湖景区是一项以引黄调蓄、灌溉补源、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已经聚集了较高人气,并在2017年12月成功申创为国家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黄河故道旅游度假区正在全力构造,永城芒砀山风景区成功晋升5A级。众多系列历史与自然景观的打造,将使商丘旅游迈上新的台阶。以此为基础,构建全方位的旅游新格局,打造全域旅游精品线路和精品景点,形成优美自然风光与城市繁荣景象共生共荣的密切结合。商丘如果能够把握好时机,促进旅游业由多到精、由量到质的转变和全面提升,文化旅游将成为拉动商丘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极点。
(五)城市建设发展日新月异,魅力突显
城市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商丘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古都城。近年来,随着商丘一批又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以及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大放异彩,绘就出一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如今,商丘城建成效渐显,各区域城建发展日新月异,城市配套功能逐渐完善,引领城市发展的重大项目取得突破,包括商丘古城有条不紊地推进建设、新大学城的投入使用、各区域兴建的公园竣工等,城市基础进一步夯实。商丘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城区规模在省内名列前茅。特别是随着高铁站建设,道北一改过去落后、拥挤、破烂的面貌,将出现一座崭新的高铁新城。商丘已经真正具备了发展为大城市的潜能。
三、努力找准商丘高质量发展抓手
认清商丘发展的形势,把握住商丘的发展机遇,目的就是找到商丘的发展抓手。只有对前两者的正确分析和把握,才能找到符合商丘实际的发展抓手;只有找准商丘的发展抓手,才能实现商丘的跨越性高质量发展。
(一)突出创新性,抓产业转型升级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以创新为前提。迈出高质量发展的商丘步伐,就要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重点,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
1.延伸链条主导产业。
随着这些年商丘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环保设备、电子信息、五金量具、医药、超硬材料等一批发展较为良好的主导产业。这些主导产业已经具备相当规模,成为商丘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但同时,这些产业面临着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条不完善、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已经陷入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期。打破这种瓶颈就必须以延伸链条为基础,实现上中下游的有机联动与聚集。产业链越完善,成本就越低,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就越强。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重点在于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只有技术上创新和突破,才能不断细化产业链条、拉长产业链条。
2.重点布局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一般都是高技术产业,创新就显得更加重要。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以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为主的新兴产业层出不穷。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商丘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具有一定优势,初步形成了以新材料产业、电动车产业、环保专用设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为主体的新兴产业。但总体看,商丘的高端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小,实力弱,局限性大。下一步需要抢先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创新引领、壮大规模,加快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成果产业化,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大力实施智能制造行动,推动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智慧园区试点示范,着力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3.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是转型升级的主战场。目前,商丘传统产业依然占主导地位,如何创新改造提升这些传统产业就显得尤为紧迫。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是要通过创新来改变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状况,使传统产业具备更多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商丘传统产业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为主,关键就是要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尤其是加快实施以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供应链管理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强化以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为内容的“四基”建设,注重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网络技术,实现机器换人、流程创新、产品创新和模式转变,充分利用生产性服务,塑造商丘传统产业增长新优势,打造传统产业可持续竞争力,让传统产业的核心得以在新技术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突出综合性交通枢纽构建
商丘最大优势和特点就是区域交通便利,是连接东南西北的交通大动脉,优越性是其他地级市无可比拟的。关键是如何构筑起全方面的立体交通,变交通优势为枢纽优势,变枢纽优势为枢纽经济。
1.加快形成综合性交通枢纽。(www.xing528.com)
强化以航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水路航运为主干的现代化立体式综合性交通体系建设。建议争取国家铁路计划支持,利用商丘市地处豫、鲁、苏、皖接合部地理位置优势,建设以商丘市为中心辐射或环绕周边城市的城际铁路网线;商丘军民合用机场建设必须加快推进速度,以抢占周边城市的市场份额先机;商丘要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以郑州为中心“米”字形交通运输通道建设,进一步提升商丘在全国交通运输中的重要枢纽地位。谋划“三环九放射”快速通道建设,推进与鹿邑、曹县、砀山、单县、亳州、兰考等周边城市间客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的便捷联系。加快建设水路航运速度,倒排工期,不拖后腿。
2.加快建成区域性物流基地。
发展枢纽经济,物流要先行。以服务豫、鲁、苏、皖接合部地区为中心,以综合运输枢纽为支撑,吸引大型物流企业在商丘设立配送中心,把商丘建成重要的物流企业配送中心所在地,在省内形成与郑州、漯河三足鼎立之势;推动铁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铁路物流园,依托西货场铁路专线规划建设铁路综合物流园,筹建以医药物流、汽车物流、粮食和面粉为主的铁路特色物流园;加快公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商丘传化公路港建设,以此为契机,把商丘建成公铁联运中心;在睢阳区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商丘高速物流园区;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商丘保税物流中心优势,实现与河南保税物流中心联合运营,在国际物流中具有一席之地。
3.加快构筑现代化信息中心。
交通运输与物流发展必须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才能高效便捷。这就需要建设好现代化的信息中心,把基础设施的“硬”与信息技术的“软”有效地结合起来。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商丘需要大力推进条码、北斗定位、射频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采购、仓储、运输、配送、分拣等业务的信息化和信息共享,推动物流全业务过程的透明化和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物流运营管理中的创新应用,使物流系统更加柔性、更加灵活,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端到端的柔性服务。
(三)突出带动性,抓中心城区建设
中心城区是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运输、信息与科技中心和人才密集之地,是经济区域内生产和交换集中的地方,对周围地区具有较强的经济辐射作用。因此要抓好中心城区建设,增强其辐射力和带动性。
1.准确把握城市发展定位。
城市定位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只有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才能有选择性地发展相关的产业。商丘的发展定位,必须根据商丘自身的独特条件、所面临的发展环境以及动态变化,科学地筛选商丘地位的基本组成要素,合理地确定城市发展的基调、特色和策略,抓住商丘最基本的特征,引领自身发展的目标、占据的空间、扮演的角色、竞争的位置。目前,对于商丘而言,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就是商丘城市的性质定位。为什么把商丘定位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主要在于以下几点:一是区位依据。商丘位于豫、鲁、苏、皖四省接合地带,是河南的东大门,被称为“豫东门户”,可以作为省际之间重要的沟通桥梁,能够辐射包括周口、开封、菏泽、亳州、淮北、阜阳等200公里以内的经济发展洼地。二是交通依据。商丘是河南第二大交通枢纽,仅次于郑州,其交通优势在全国地级市来看数一数二,是贯通南北东西大动脉的普铁高铁双十字架。三是政策依据。商丘是国务院规划建设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一带一路”和中部崛起“两纵两横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2017年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支持商丘建设成为区域中心城市。
2.优先布局发展高端产业。
中心城区作为发展的高地,不但要在政治、文化、科技上全面领先,而且要有雄厚的产业基础,这是中心城区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基石和关键。目前来看,商丘中心城区产业优势不明显、产业特色不鲜明、高端产业不聚集,甚至比不上各县域产业发展的力度。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因此,对于中心城区产业发展而言,要优先布局那些高科技高技术以及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特别是要发展高增值、强辐射的现代服务业,壮大先进制造业和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发展,适应居民消费需求多样化,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水平。对不具有发展前景的部分传统产业予以淘汰或者转移到相关联的县级产业集聚区。
3.打造一流城市配套环境。
由于资金不足、理念落后等原因,过去商丘中心城区建设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注重城市规模的盲目扩张和建筑物等硬件设施的打造,而缺乏对生态环境、城市内河水系、给排水、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致使自然生态环境建设没有随着城区扩张而改善,甚至导致人居生态环境恶化,威胁到城市的健康发展。因此,抓好中心城区建设,必须打造一流的城市配套环境,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行精细化、网格化管理,重点解决城市管理中“早发现”“谁来发现”“谁来落实”“谁来督促”的问题。注重生态城市建设,提高城区宜居指数,积极开展国家级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创建。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满足人民群众各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改善市容市貌,提升群众文明素质,提高商丘城市品位。
(四)突出主动性,抓区域经济合作
区域经济合作能够促进区域间不同城市优势互补,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推动各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打造共同发展引擎,激发各区域发展潜能。在日益开放的社会,更应该注重区域之间合作,主动参与,积极作为。
1.树立主动开放理念。
开放带来活力,封闭导致落后,这已经是被实践证明的真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坚持了改革开放不动摇,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地区的开发与发展都离不开其他区域的资源互换与资源互补。商丘处在豫、鲁、苏、皖四省交接地带,区域优势明显,周边200公里内基本处在同一发展层次。可以说,谁能主动作为,抢占先机,谁就能在区域合作中占据高位,发挥引领作用。因此,商丘必须树立主动开放理念,自觉加入到区域发展中来。
2.找准合作重点领域。
做好区域经济合作,必须找准合作的重点领域。要以重点领域合作为突破口,在农业产业化、科技创新、文化产业方面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商贸流通、对外贸易、口岸通关、市场监管等的对接。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以交通、水利、能源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对接为重点,合力构建区域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加速形成主要城市间“1小时城际交通圈”和至周边城市的“2小时交通圈”。在产业合作上,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在跨省域兼并重组、壮大龙头企业、扩大相互投资等方面加强协作与配套,建立以产业链为基础的对接机制,提升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在加快生态环保建设上,加强淮河、包河、沱浍河等重点水域上下游治理和保护,提高跨流域环境污染处置能力,共同推进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区建设。区域城市间的交往不仅仅停留在政府间的往来,而是要让更多行业与部门参与进来,形成发展合力。
3.建立共担共享机制。
共担共享机制是保障区域间合作共赢的重要方式。可以建立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成本分担机制。建立统一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建立科技创新协调机制,推动科技创新政策一体化。探索建立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基金。根据城市群建设实际需求,鼓励地方研究筹建以社会资本为主导、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淮海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基金,积极引入各类社会资本,重点支持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联防联治、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建立一体化区域市场。全面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形成和公平竞争的各种地方性法规政策,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区域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和跨区域市场监管协调机制,联合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共同维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突出全域性,抓文化旅游发展
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是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是城市旅游业的依托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说,文化旅游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产业”。商丘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文化旅游上条件得天独厚。在全面梳理商丘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的基础上,要构建起全域旅游格局。
1.重新梳理商丘文化资源。
商丘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历史遗迹遗存星罗棋布。拥有周朝宋国故城、汉代柘城故城、西汉梁王墓群、隋唐大运河商丘南关码头遗址、明朝归德府城墙、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等15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孟庄遗址、清凉山遗址、王油坊遗址、穆氏四合院等63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丘市市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不胜枚举。拥有商文化、汉梁文化、火文化、孔祖文化、木兰文化、庄子文化等六大文化品牌。然而这些众多的历史遗存与文化样式并没有得到深入挖掘与有效整合,还处于横向上的文化罗列阶段,缺乏纵向的有机联系。文化品牌的开发打造离不开文化研究的支撑,更离不来对这些文化的梳理和整合。因此,需要对商丘杂多而混乱的文化样式进行重新挖掘、梳理和归类。
2.重点打造商丘文化品牌。
在梳理商丘文化资源、廓清文化不同样式、整合文化形态的基础上,要重点打造具有商丘特色的文化品牌。虽然近年我们有意识地开始打造文化品牌,但由于缺乏深度挖掘与统一谋划,文化品牌的建设却不尽如人意。有的还只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标杆性的品牌项目,在全国全省范围内能够形成较大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品牌较少。许多文化资源没有通过包装策划凸显文化魅力、成为旅游商品,很多旅游产品没有体现出深刻的商丘特色文化内涵。特别是在文化旅游发展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各地都争先恐后致力于文化宣传与推介,打造自身文化品牌,有些相似的文化要素已被别人抢占了先机。因此,打造商丘文化品牌就显得刻不容缓。我们在长期战略上,可以打造商丘文化品牌集群,分阶段地打造独具商丘特色的“六大文化品牌”;但在短期内,必须握紧拳头、集中精力,全力打造1—2个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文化品牌。
3.精心布局商丘旅游线路。
在充分挖掘现有文化资源、打造现有文化品牌、构建现有特色景点的基础上,要精心布局商丘文化旅游路线。在旅游线路设计的过程中,要合理选择旅游目的地,科学配置和组合各个旅游景点,以达到旅游线路设计最优化的目的。应充分考虑旅游者的心理与精力,将游客的心理、兴致与景观特色分布结合起来,注意高潮景点在线路上的分布与布局。对于商丘而言,要重点突出以商丘古城为核心的古城文化旅游路线,以永城芒砀山为核心的古代皇家文化旅游路线,以民权庄子故里为核心的古代圣人文化旅游路线,以永城陈官庄淮海战役纪念馆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旅游路线等,以此带动文化全域旅游的跨越发展,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商丘高地,将商丘打造成世界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
(六)突出实干性,抓干部作风整顿
党政领导干部是一群特殊群体,不但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性,而且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关键力量。干部的工作作风是干部队伍能否干好事、干成事的重要保证。因此,抓干部首先要抓作风,突出干部的实干精神。
1.拓宽监督渠道。
多元的监督渠道有利于形成监督合力,形成全方位的监督模式。对于作风问题,要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重点监督举报内容。要采取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传统监督与现代监督相结合的方式。特别还要发挥外部监督的重要作用,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在新形势下,应进一步拓宽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监督的渠道,真正将领导干部的工作和生活置于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在传统的邮箱、邮信、电话监督举报的基础上,要特别利用好信息社会监督举报的便捷性、隐匿性与安全性,全面畅通网络监督举报渠道,真正实现监督的公开性、群众性和广泛性。
2.严格整改问责。
对于发现的干部作风问题,必须按照相关规定,予以严肃整改问责,绝不姑息。以强化通报批评为重点,建立完善干部作风建设警示教育机制。通报警示,做到发现一起违规案件就通报一起,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和严肃批评。诫勉警示,对发生作风问题的单位主要领导进行诫勉约谈,并提出整改要求。保持惩治力度,对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是党员干部的一律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有职务的一律免去职务,一律实名通报曝光,一律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3.建立长效机制。
作风整顿决不能一阵风,而要抓在经常。需要建立起一系列的长效机制、制度,如果机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执行不力,那么,作风建设就得不到制度保证。为此,要详细制定各项作风整顿的规章制度,包括权力制约机制、干部监督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惩罚奖励机制等。抓住作风建设的关键环节,形成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机制,形成科学有效运行的制度体系。
(主持:郭 涛 执笔:邓义昌 成员:李炎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