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AT互联网研究所研究资料显示,自2008年以来,全球互联网流量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移动互联网的使用量却呈现出大幅度的增长。美国2008年以后移动互联网进入高速成长的阶段,使用人数不断攀升,根据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comScore公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1月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上升到6320万人,一半以上的移动互联网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浏览新闻、获取信息及进行娱乐。
日本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启动时间可以追溯到1992年日本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公司推出的i\|mode模式,该模式是采用HTML格式,针对不同业务制订合理资费及创新营销理念等,为全球移动互联网提供了很好的可资借鉴的运营模式。随后日本移动互联网的业务种类不断推陈出新,2008年以后形成了以搜索、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站为主的成熟的商业模式。
韩国的移动互联网始于2002年,根据KTF的市场调查,2008年,韩国平均2.75个手机用户中就有一个用户使用高速互联网,超过80%的年轻人使用移动互联网服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韩国移动互联网的市场前景广阔。
2009年以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为主要标志,中国互联网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首次超过了PC用户,中国网络购物规模直逼美国,成为全球互联网第二大市场。同时,互联网企业变得更加理性开放,传统企业也在与互联网企业的交锋中逐步走向融合与共存。例如,截至2016年12月31日,阿里巴巴累计投资传统产业超过1000亿元,其中重大投资项目超过20个,阿里巴巴与苏宁、银泰、三江等进行了深度合作,近期更与中国最大的商贸集团百联达成战略合作。(www.xing528.com)
在中国,随着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基础设施,变现能力成为移动互联网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社交、视频、新闻、工具和购物等领域,移动应用的渗透率超过50%。电商对中国消费发展影响作用明显,网络零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大幅度提高,中国手机网民在人口中的渗透力逐年上升,2015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超过6亿,约占中国人口的45%,其中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年轻群体为主,并持续向各个年龄层扩散。这些都为移动互联网消费市场培育了大量的基础用户,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也跟随网民的消费习惯而发生变化。这个时期,互联网商业模式开始向移动互联网渗透。一方面是互联网企业的移动化,大型的互联网企业,例如百度、腾讯、新浪等都开始不同程度地布局移动互联网,另一方面是互联网应用的移动化,比如,即时通信、电子商务、支付、搜索引擎等应用都有对应的移动互联网端的应用。用户只需下载相应的APP,就可以在智能手机上轻松地进行邮件的接收与发送;用支付宝、微信等轻松完成购物支付行为;用手机百度就可以搜索相关信息;下载新浪、搜狐、新闻头条等手机客户端,就可以轻松地在手机上浏览新闻和各类信息资讯。PC时代是一网知天下,移动互联网时代则是一部智能手机知天下、走天下。
随着3G、4G时代的到来,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市场领域不断细分。流量费、移动娱乐、移动购物、移动营销和移动生活服务等5大细分市场持续发力及不断进行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迎来了强劲增长。2012—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分别为1835亿、4734.2亿、13437.7亿和30794.6亿,对应的2013—2015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58%、183.8%和129.2%。移动购物占比分别为37.4%、55.3%、64.10%和67.40%,移动生活服务占比分别为3.6%、6.4%、13.7%和18.6%。移动购物和移动生活服务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主要服务的领域。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新娱乐方式、新阅读方式、新社交方式,以及新社会服务方式。像腾讯、淘宝、京东、唯品会、新浪、搜狐、百度、滴滴、携程,以及摩拜单车等中国互联网企业都面临着新一轮的创新与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