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队管理的含义
企业团队是指人们在相对平等、自愿的前提下,以企业的项目任务为依托,让员工适当打破原有的部门界限组建项目团队,直接对顾客和公司的总体目标负责,以群体和协作优势赢得竞争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 团队是由知识、技能互补的人员组成的,以项目任务为目标导向,为实现共同的绩效目标,具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和执行权的联合体,或叫作工作单元。 团队是以对“人”的管理来推动对“事”的管理的新方式。 它由一些具有共同信念的人为达到共同目的而组织起来,各成员有明确的角色定位,通过沟通与交流,保持目标、方法、手段的高度一致,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运用集体智慧将整个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同一方向,创造出优良业绩。
团队精神是团队共有的价值观、信念和习惯体系,是团队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的工作方式、思维习惯和行为准则。 团队精神有利于发挥集体组织的力量,有助于成员之间的交流,通过充分的信息共享,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研究表明,无论企业还是公共部门实行的团队管理,都有利于员工个人素质的提高、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与经营业绩的拓展。
(二)影响团队管理的因素
影响团队管理的因素有多种,众多专家学者与企业界精英对此有不同的认识与见解。 美国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的创始人塔尔科特·帕森斯在他的《社会行动的结构》中明确提出行动系统的4 个基本范畴——AGIL[3],即适应(A)、达鹄(G)、整合(I)、维模(L),是任何行动系统(包括社会系统)都必须满足的,为我们研究团队管理的因素提供了很好的功能分析框架。
1.发展目标
团队目标是团队成员统一行动的标准、共同活动的客观依据,这与达鹄作为社会系统的目标一致,要求系统有能力确定自己的目标次序和调动系统内部的能量,以集中实现系统目标。 一个高效的团队要求把个体的行动统一于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整合不同个体的目标,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协调一致而有成效的行动。
2.制度约束
制度是团队为实现自身目标而对员工的行为给予的一定限制,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 整合就是为了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能有效地发挥功能,必然将各个部分联系在一起,使各个部分之间协调一致,不致出现游离、脱节和断裂。 这里的整合在团队管理中起着制度的约束功能,制度的约束是人与物、人与运营制度的结合,它既是人的意识与观念形态的反映,又是由一定物的形式所构成。(www.xing528.com)
3.团队文化
团队文化是一个组织的灵魂,是属于系统运行中的“维模”范畴,可保证系统重新开始运行时能照常恢复互动关系。 “系统必须拥有特定机制经常维护处于潜在状态的模式”,这就是精神文化,是以观念形态表现的文化内容。 通过团队文化的建立,培育和培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凝聚力,从而塑造团队的精神灵魂。 一个团队没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就会丧失战斗力和竞争力。
4.成员管理
团队管理的核心是团队成员的管理。 成员管理就是识人、用人,重视团队每一个成员的价值,发挥成员的作用。 企业留不住人才的真正原因是一些人才没有用武之地。万科物业提出的“先有满意的员工,后有满意的顾客”的理念,就是重视员工价值,发挥员工作用,给员工发展空间和机会,从而能够打造一个骨干员工低流动率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创造了公司佳绩。
(三)加强团队管理的途径
大多数“未来的组织”模式,如“网络化组织”“集群组织”“非层级化组织”“横向组织”等,都是以建立能量超越个人的团队作为实现主要业绩的前提。 根据这一趋势要求,加强团队管理就成了每个组织必须面对的难题与挑战。
(1)确立团队和员工利益相一致的发展目标。 目标对团队来说,包含两层功能:一是为团队决策提供前提与导向;二是形成团队精神的核心动力。 团队的目标是全体成员的利益承诺,是协调大家行为的航标。 一个切实可行的团队目标对个体具有激励和鞭策作用,个体能否积极地响应团队目标,要看目标是否正确、明晰,是否具有挑战性。
(2)加强制度化管理,通过制度化管理强化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 一个团队,必须通过制度化管理明确职责、目标、利益,才能使每个成员按照团队的目标、分工、职责开展工作,完成团队任务。 还要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明确利益分配标准,用经济杠杆调动成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团队的运行效率与工作热情。
(3)建立团队文化,塑造团队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 建立有凝聚力的团队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员工的压力管理和情绪疏导,注重员工素质的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多种形式的团队文化娱乐等组织活动。 “以人为本”就是认同团队的核心价值观,且成员自身能力又符合团队要求。 这样才能塑造出充满活力且有着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的团队精神。[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