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打破传统产业链的困局?

如何打破传统产业链的困局?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毫无疑问,用户成了这条过长产业链的最大“受害者”,这是典型的价值不对等。产业链涉及供给的一方。这就形成了传统企业经营的一个“怪圈”。在过长、过剩之外,传统产业链还存在资产过重的问题。毫无疑问,传统产业链中过重的资产,对企业来说就如同一部“吸血机器”,严重损害企业的发展后劲。过长、过剩和过重的三大伤害,成了传统产业链下企业的“不能承受之重”。

如何打破传统产业链的困局?

在本章之中,我们会“跳出三界看三界”,从一家企业的外部来思考和回答一个问题,即身处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如何实现企业基因重组、价值创新,并依靠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达成行业第一的远大目标。

在前面的所有章节中,无论是战略设计、产品研发、人才战略、用户战略,还是预算管理、绩效机制、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其实质都是从一家企业内部的关键环节来探讨成为行业第一的规律、工具和方法。

但是,一家企业的发展从来都离不开外部环境。这里的外部环境就是指其所处的产业链,这是所有企业都逃不了、避不开的。如今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产业链的结合会对传统民营企业产生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会催生出无数商业模式创新的机遇。

那么,中小民营企业如何才能抓住并用好这个机遇,迭代出适合自身情况的“杀手级”商业模式呢?

让我们先从产业链说起。

举例来说,现在我们在上海买到一件意大利生产的名牌衬衣。有点产业链常识的人会知道,这件衬衣经过一个长长的产业链才能被消费者买到(见图9-1)。

图9-1

首先我们需要有原材料,比如纱线、布匹等。接着,我们还需要进行设计。设计完毕,企业就开始生产,同时开始推广品牌。随后,企业开始销售这件衬衣。

我们已经知道,营销需要渠道和推广。在这里,渠道的作用更为重要,因为这件衬衣的生产地是意大利,想要将其卖到中国,就需要寻找中国代理商、利用代理商的渠道。于是,这家企业开始寻找全球总代理,接着是寻找亚洲区总代理,然后是寻找中国区总代理。再深入下去,还会有中国各大片区比如华东区总代理,最后有了上海总代理。

找完渠道后,这件衬衣离顾客还隔着“一道门”,那就是品牌专门店。最终,某一天这件衬衣被消费者以5000元的价格买回了家。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件衬衣的价值真的有5000元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这件衬衣本身可能只值400元。但是,为什么它的价值会被放大十多倍,直接被定价5000元呢?有人可能会说,其附加值高。附加值包括品牌价值、设计水准、产品品质、服务体验等。当然,这些都符合价值创新、产品聚焦等规律,这家企业确实做出了拥有超高品质的产品,定价较高无可厚非。

问题依然存在:即便产品的附加值高,用户真的就需要用5000元的高价购买这件衬衣吗?实际上,用户花的5000元,有很大一部分都被花在上面那个长长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从这张图我们就可以看出,本来一件只值400元的衬衣,经过这一系列产业链环节,用户就需要花费5000元去购买。毫无疑问,用户成了这条过长产业链的最大“受害者”,这是典型的价值不对等。

其实,产业链过长对用户的损害不只如此。由于产业链过长,所以生产厂商无法直接面对用户,他们并不了解用户的产品体验、用户到底需要什么、用户是否有更加个性化的定制需求等。因此,他们在设计和生产的时候经常是闭门造车,这又如何能够做出真正超越用户期望的高品质产品呢?

事实上,企业本身也会因为产业链过长受到损害。产业链过长意味着企业的管理成本不断增加,以低维的成本思维来看,这对企业来说也是很难摆脱的伤痛。

产业链还会存在过剩的问题。(www.xing528.com)

产业链涉及供给的一方。目前中央提出的改革思路,就是要在供给侧进行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的“三去”改革。这恰恰说明中央看到了一个普遍现象——各种产业链上产能过剩。

这有什么样的危害呢?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很多资本家生产出牛奶后根本卖不出去,但是又不想送人,干脆就全部倒进太平洋里去。

有些人可能会简单地评价说资本家毫无人道主义精神。然而,如果站在商业逻辑的角度上,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这是产能过剩、无法消化库存时的一种极端举动。

企业的产能过剩至少会造成如下一些危害。

第一,库存积压严重。

关于这一点,曾经有这么一个笑话:一家服装企业的老总,承受不了企业不断亏损的压力,准备跳楼自杀。但是,他从12层的高楼跳下去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被摔死,原因就是这座楼有高达11层的服装库存。其实,真的不能仅仅将它当笑话看。中国即使在未来五年内都不生产服装,中国人也不会少衣服穿,因为产品已经严重过剩了。

第二,企业陷入经营“怪圈”(见图9-2)。

图9-2

一家企业的产能如果过剩,那么它很快就会陷入经营的“怪圈”:低价值、低利润、低投入和低价格。

这个怪圈的逻辑是:企业产能过剩,产品就会长期处于低价值、低利润的境地,使得企业在研发、生产和人才引进上只能进行低投入,进而造成产品的低价值、低价格。

同时,企业也无法留住人才,这又加剧了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低品质状况,而低品质的产品无疑只能是低价格、低利润的。这就形成了传统企业经营的一个“怪圈”。

第三,产能过剩的企业,极易陷入价格战误区。

为了消化过剩的产能,很多企业只能无可奈何地选择打价格战,希望通过降价来减少库存。然而,大打价格战只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危害。很快,企业不仅不能真正地消化过剩产能,反而会亏损严重,甚至倒闭。

在过长、过剩之外,传统产业链还存在资产过重的问题。

上文提到,企业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其实并不是财富或者收入,更不是利润,而恰恰是企业的一种负债。企业有太多的资产,往往会严重占用资金,进而导致现金流压力,成本投入也会相应增加。毫无疑问,传统产业链中过重的资产,对企业来说就如同一部“吸血机器”,严重损害企业的发展后劲。

过长、过剩和过重的三大伤害,成了传统产业链下企业的“不能承受之重”。在传统企业伤痕累累的时候,互联网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