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论指出不同企业的开放式创新环境中的创新模式具有差异性和特殊性。考虑到理论的饱和性和延展性,本文在选取实践案例时遵循两点原则:一是案例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的时间比较长,能够明确地划分开放式创新模式;二是案例企业必须具有不同的行业特征,并且其开放模式具有该行业典型性和代表性。由此,汲取了三家世界500强企业作为开放环境下高新技术企业双元创新发展典型案例予以阐述。
(一)开放环境下某公司的双元创新发展实践(例1)
某公司作为我国通信技术行业的领先企业,成立于1987年,最初的起营业务是代理香港公司的交换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扩大到基于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三大业务板块的研发生产销售,2020年《财富》公布世界企业500强榜中,该公司列第49位。通过总结其多年的发展历程,梳理出该公司开放式创新环境三个主要的转变阶段:
一是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环境(1997—2003年)。20世纪90年代末全球通信设备市场需求迅速增长,国内的通信技术发展相对落后,外部技术环境迭代加速,技术不确定性加剧。此时该公司敏锐地觉察到“封闭式创新”的局限性,迅速打造“开放式创新”环境,公司根据自身技术落后的特点,选择了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环境,制定了“外部技术内部化”的“拿来主义”策略,通过在俄罗斯成立合资公司,随后在印度、瑞典和美国等地成立研究所,利用联合研发、引入技术资源和创新人才等具体措施,为企业发展双元创新带来了巨大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创新资源,使其双元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功。渐进性创新主要表现为公司在印度成立的研发中心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获得CMM4级认证、CMM5级认证。成为中国移动全国CAMEL Phase Ⅱ智能网的主要供应商,该网络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和最先进的智能网络。2002年通过了UL的TL9000质量管理系统认证,并且为中国移动部署世界上第一个移动模式,这在移动通信技术上是一个重大突破。
二是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环境(2003—2015年)。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通信设备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市场处于稳定期。经过第一阶段的积累,已经能够较好地应对外界技术不确定的影响。因此,企业制定了占领细分市场的新发展战略,通过将部分生产环节外包以及部分专利外部商业化等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环境的营造,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在这一阶段,该公司联合创新中心、研发中心和创新联盟等外部合作继续扩张,确保企业双元创新顺利发展。在2006年香港ITU展上,推出了基于All IP网络的FMC解决方案。作为全球移动软交换市场的领导者,移动软交换出货量居全球第一。2009年,无线接入市场份额跻身全球第二,率先发布从路由器到传输系统的端到端100G解决方案。2010年,超越了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朗讯,成为全球仅次于爱立信的第二大通信设备制造商。在之后的几年里实现了在现有网络上的任意节点、任意设备部署,零改造即可实现IP网络的可视化、可管理。
三是耦合型开放式创新环境(2016年至今)。近5年以来全球高新技术产业格局进入大变革时代,市场容量趋近饱和,市场需求衰退,竞争更加激烈,技术跨越的窗口初见端倪。把握技术窗口实现技术跨越是其审时度势后确定的又一发展方向。耦合型开放式创新环境是当下该品牌营造的重要创新环境。在这种环境下,该公司通过搭建开发者使用平台,面向全世界搜寻好的创新创意,组建由政府、科研机构(大学)、互联网平台企业和社会民众共同创建的开放式创新社区,同时,加大对内外部创新资源和商业化渠道的整合力度,促使知识双向流动更加复杂和频繁,信息沟通由线性向网状转变,创新资源的获得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极大激发了企业的双元创新。
(二)开放环境下某公司的双元创新发展实践(例2)
日用化学品行业的跨国巨头之一的某公司成立于1837年,最初的业务是销售肥皂和蜡烛,超过多年的历练,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遍布洗衣房、盥洗室、起居室、卧室、厨房、婴儿房和浴室等各个领域家喻户晓的品牌,产品涉及婴儿护理、织物护理、女性护理、男士理容、秀发护理、居家护理、口腔护理、个人健康护理、皮肤和个人护理等方面。回顾其开放式创新环境主要有两个转变阶段:
一是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环境(2000—2007年)。进入21世纪,众多知名品牌开始蚕食某公司的市场份额,市场竞争激烈并且顾客需求变动增大。为此,公司将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环境作为当时主打企业文化,创新战略选择“联盟开发”。为了全球的优秀人才为自己所用,2005年该公司设置了“外部创新主管”这个职位和创建了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创新侦察员”队伍,这个多达70人的队伍每天的工作就是借助复杂的搜索工具查看上亿的网页、全球专利数据库和科学文献,以“大海捞针”的方式找到对公司有利的重大技术突破和专家学者。同时,该公司通过启动实施“技术型企业家”计划,使全球50多万名独立发明家成为其创新服务提供商。当其提出技术问题,就可以从世界各地得到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当这些发明家有某些重大创新时,也会优先卖给该公司。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环境为其取得了双元创新的巨大创新绩效。(www.xing528.com)
二是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环境(2007—2012年)。经过上一轮的快速发展,日化品行业步入新技术范式的诞生阶段。为了获取更多类型各异的创新资源,该公司选择了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环境,通过将企业内部认定无效的“包袱专利”进行出售或外部市场化。这种“包袱专利”是指企业内部在3年之内没有被公司内任何部门采用的某项专利技术。2009年公司在中国、日本同时开设了“联系与发展”网站,除了获取外部创新资源之外,还不定期发布自身产品、技术、品牌等授权信息。此举为企业降低20%创新成本,而研发生产力提高了近60%,创新成功率提高两倍多。2012年推出了集洗涤剂、去污剂、增白剂于一体的产品,是传统洗衣范畴的一项重大突破。
企业专门成立了风险投资公司,通过创建成熟品牌更好地解决消费者,目前在该公司不提供解决方案的产品类别中出现的日常问题,以推动其创新发展。2013年至今,某公司处于对下一轮开放式创新环境如何营造的探索阶段。
(三)开放环境下某公司的技术创新发展实践(例3)
诞生于1984年的某公司,是某集团家电行业的主品牌。37年来,由最初电冰箱生产转变为现在的智能家电全套解决方案。某品牌始终站在技术革命和时代发展的前列,引领中国乃至世界家电产业的发展潮流。通过了解某品牌的发展过程,对其实施开放式创新环境归纳为两个主要阶段:
一是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环境(2009—2015年)。其实施开放式创新环境时间相对较晚,其原因主要是2010年前后随着全球互联网的兴起,全球家电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用户需求开始出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经过之前多年的封闭式创新发展,企业已经初具规模,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本,并以此为契机,创平台品牌,致力打造从传统家电企业转变为互联网企业。2009年成立了研发资源中心,整合了全球电子、生物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科研机构,引入大量的创新资源,以人单合一价值引领为基础,通过“平台、小微”等组织结构变革,实现了与上下游企业的关系从零和博弈变成利益共享共同体。通过全球创新能力布局,该公司逐步在全球各地的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高效地对接着全球一流创新资源,进行着“因需而变”的全面技术创新。
二是耦合型开放式创新环境(2016年至今)。2016年我国物联网进入发展壮大时期,某公司将发展战略调整为从传统制造企业转型为共创共赢的物联网社群生态,并率先在全球创立物联网生态品牌。此时单一的开放式创新环境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创新需求,因此,构筑了由“10大研发中心、5大创新中心、1个社群平台”的三层研发体系,其中“社群全球平台”因其开放的模式,正吸引着全球各地的创新者加入。某公司的耦合型开放式创新环境的三层研发生态模式,将在全球家电格局竞争中持续实现技术引领。2018年度(第十五届)世界品牌实验室《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该公司在世界品牌500强中排名第41位。2019年“2019年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排行榜在纽约正式发布,作为“物联网生态品牌”成功登榜,“物联网生态”是今年BrandZ全球榜的新增品类,该公司成为该品类下全球首个上榜品牌。2019年其品牌价值131.1亿元,同比增长39%,品牌价值增速全榜排名第三。现在在满足用户的最佳体验并与用户不断交互迭代的同时,还构建了共创共赢的链群生态,从而实现生态圈内利益相关方的不断增值。2020年某公司以全球唯一物联网生态品牌蝉联百强,全球排名较去年提升21位,品牌价值显著提升,生态品牌持续引领。截至目前,极致创新的该品牌获得了超过255项世界级工业设计大奖,位居行业第一。累计申请专利5.7万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6万余项,覆盖28个国家和地区。某公司的未来发展战略是将继续携手全球一流生态合作方,建设衣、食、住、行、康、养、医、教等物联网生态圈,为全球用户定制个性化智慧生活。
纵观上述3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开放环境下双元创新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开放式创新环境类型的选择与营造的具体方式对企业创新至关重要。当企业处于发展初期,需要在行业中崭露头角,同时技术创新资源相对匮乏时,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环境是创新资源获取的首选方式;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自身拥有了一定的创新资源积累,力求在行业中巩固并壮大其地位时,则可以利用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环境来降低创新成本和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创新效率;当企业发展到成熟企业,有能力挑战现有技术范式,改变现有技术轨道,成为新技术的引领者时,耦合型开放式创新环境则是不二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