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识整合能力与双元创新协同性的优化方案

知识整合能力与双元创新协同性的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识整合能力是双元创新协同发展正确选择与成功实施的基础。知识整合不仅能缩短产品从研发设计到生产的周期,还能利用组织学习创造新知识,确保双元创新的平衡性和互补性所需的创新资源。基于此,本书提出以下假设:H1b:知识整合能力与双元创新平衡性正相关。

知识整合能力与双元创新协同性的优化方案

(一)知识整合的内涵

有学者将知识分为结构知识和组件知识,其中结构知识是将组件知识进行组合,形成产品或技术的整体知识,组件知识是凝聚在产品或技术中独立的知识。并认为知识整合是对所获取的知识进行重新配置,以产生新知识,进而提升企业能力。而将知识整合定义为组织所拥有专业化知识组合的过程。并提出知识整合有两种实现途径:一是指导,即知识在专业与非专业人员之间通过交流,促使隐性知识发挥显性作用。二是组织惯例,即在组织规则和制度的作用下,利用组织中团队互动活动来实现知识的作用。陈力、鲁若愚认为知识整合是对组织内部知识进行挖掘组合的过程,从而形成系统性、条理性的知识体系(陈力,鲁若愚,2003)。魏江、王铜安认为知识整合是组织内部进行知识挖掘与组织外部获取知识相结合,以及吸收、重构等一系列动态的过程(魏江,王铜安,2008)。李向义、罗洪云、王艳秋等提出知识整合是对内外部获取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学习、吸收,形成创新知识,弥补现有知识不足,有助于提高组织工作效率(李向义,罗洪云,王艳秋,韩晓琳,2011)。

综合上述学者们对知识整合内涵的分析,可以得到比较一致的观点,即知识整合是基于组织内外部知识、信息等社会资源进行获取、认知、融合、解构和重组的动态循环过程,以创造出组织创新所需要的新知识为目的。

(二)知识整合的分类

根据知识来源不同有学者把知识整合分为外部整合和内部整合两种类型。杜静根据知识之间的相关性,将知识整合分为横向整合、纵向整合和交叉整合三种类型(杜静,2003)。魏江、徐蕾认为互补性知识是组织自身不具备且不能自身创造的知识,辅助性知识是组织自身拥有且能开发的知识(魏江,徐蕾,2014)。奉小斌、陈丽琼认为互补性知识是与组织现有知识基础差异大的异质性知识,辅助性知识则是与组织现有知识基础先匹配的同质性知识(奉小斌,陈丽琼,2015)。郭润萍按照知识整合的柔性和效率,将知识整合分为灵活性和效率性知识整合两种(郭润萍,2015)。

(三)知识整合能力与双元创新协同性关系假设(www.xing528.com)

知识整合过程通常发生在组织内部,即知识流通过外部获取进入组织内部,组织及个人对其进行辨识,将对本企业创新有利的知识经过分享实现知识转移,各部门接收后经由消化、吸收为后续知识创造奠定基础。知识整合能力是双元创新协同发展正确选择与成功实施的基础。

实施双元创新协同发展需要整合和重组知识,具有较高知识整合水平的企业通常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知识整合不仅能缩短产品从研发设计到生产的周期,还能利用组织学习创造新知识,确保双元创新的平衡性和互补性所需的创新资源。有研究提出经过辅助性知识整合重组后产生的新知识并没有改变现有知识结构和基础,主要是对现有知识的提炼、选择与实施,对现有知识精度和效度的提高,升级、更新产品、服务、生产工艺过程,有助于实施渐进性创新,达到提升企业短期绩效的目的。经过互补性知识整合后产生的新知识则可能改变现有知识结构体系,为组织实施突破性创新提供差异性创新资源,以帮助组织开辟新技术或市场领域,实现企业长期创新绩效(LIU,2016)。李德强、彭灿、奚雷认为当组织知识整合能力较低时,其结构惯性让组织内部知识整合过程依赖已有的流程和路径,即使组织获取的知识具有新颖性、独特性等特点,最终也难以消化和利用,导致创新资源匮乏(李德强,彭灿,奚雷,2017)。因此,有效的知识整合能力不仅增加组织内部知识交流,而且扩充了内部知识库容量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为双元创新提供更多的潜在复杂性、隐性知识,减少了双元创新知识总量不足和分配不匹配的现象的发生。

基于此,本书提出以下假设:

H1b:知识整合能力与双元创新平衡性正相关

H2b:知识整合能力与双元创新互补性正相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