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一词的含义是单纯、唯一。单一创新源可以理解为创新来源的渠道简单而唯一。根据学者们的总结,单一创新源主要有用户创新、制造商创新和供应商创新等三种途径。
(一)用户创新
用户创新通常出现在购买某种产品的客户在使用其过程中,对产品的功能、外观、售后等环节提出某些改进完善的建议,以此为生产企业提供创新思维,是外部创新源的知识重要贡献者。广义的用户创新应该不仅包括以满足主流用户需求,对产品性能、工艺上微小改进的渐进性创新,还应涵盖技术上无法满足现有主力客户需求,完全颠覆市场的突破性创新两种。现实中生产制造企业通常对满足主流用户需求的渐进性创新高度重视,而忽略技术上无法满足主力客户需求,短期不能出现创新收益的突破性创新,致使用户创新效果与其自身内涵相比,黯然失色。因此,生产制造企业务必高度警觉,及时捕捉突破性创新时机,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前提是领先用户创新。
领先用户概念最早由美国希佩尔从创新源的角度提出,是指那些具有丰富产品经验和知识,有超乎众人需求和强烈创新精神的用户。他们不能或不愿等到新产品或服务逐渐被市场接受的过程,经常会提前开发新产品或服务。此外,领先用户和普通用户所贡献的创新价值并不对称,领先用户的创新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助于企业感知和把握市场趋势。需求领先于普通用户是领先用户的基本特征之一。领先用户需求通常比普通用户早数月甚至数年,其现时需求往往会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需求,因此,领先用户对于企业把握未来市场需求有重要价值。第二,通过对产品创新模糊前端管理的改善来增加产品竞争力。领先用户着眼于满足产品潜在客户的需求,因而对现有产品更加容易产生不满,加之其本身强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得突破性产品创意的提出和解决方案变成可能,不但有利于推动生产制造企业实施突破性创新,而且所协助开发的产品具有更大的商业吸引力和竞争力。第三,有利于降低新产品的开发成本。领先用户拥有粘滞信息和专业知识,导致具有其创新成本低的优势。由于参与创新能获得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产品,使其愿意无偿参与公开创新,这也是领先用户和生产制造企业“双赢”的过程。第四,有利于促进新产品推广和创新扩散。领先用户常常处于整个用户社会网络的中心地位,在用户群体中扮演着意见领袖的角色,是不同用户群体之间的桥梁。
由此可知,普通用户创新和领先用户创新作为双元创新的外部重要创新源之一,需要同时兼顾,齐头并进,才能平衡企业短期和长期创新价值,实现双元创新协同发展。
(二)制造商创新
所谓制造商创新,是指由生产制造企业为主导进行开发投资的创新过程。在此过程中,制造商不仅是产品直接的生产者,也是双元创新最根本的创新主体,最基本的内部创新源。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供应链(Supply Chain)作为从配套零件为起点,历经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功能性的网状链式结构,将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了前伸和后延,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
制造商创新理论(图2-4)表明:出于对自身短期显性经济利益的关注,制造商的创新决策活动总是先关注有无市场潜力,创新时机的把握是在对市场需求进行充分调研之后。虽然市场需求预测信息能够为上游制造商的创新活动提供方向和动力,但由于其不直接参与最终的市场活动,难以获得市场的第一手信息。同时,由于存在“零和博弈”的顾虑,使得掌握市场需求预测信息的下游零售商通常不愿意共享信息,由此造成了制造商创新投入不足,双元创新效果整体绩效欠佳的不利局面。
图2-4 制造商创新理论
既然市场需求信息作为供应链上的每一位成员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战略资源,直接关乎企业存亡。对于上游制造商而言,当其开展创新活动时,如何能让下游零售商愿意向其共享需求预测信息,以及制造商如何根据获得的需求预测信息制定创新投入决策,是制造商创新时亟须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面对市场需求的不确定,零售商往往具有一定的风险偏好,当其作为信息共享主体时,风险偏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零售商的需求预测信息共享意愿。需求信息共享意愿的变化不仅会影响上游制造商的创新投入决策,同时也会影响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双方的均衡决策及利润。(www.xing528.com)
有学者研究发现,如果制造商的创新能力较强,下游零售商通过共享需求预测信息能够影响上游制造商的创新投入,进而实现增加自身及上游制造商的利润时,上游制造商愿意将自身创新相关信息传递给下游零售商从而获得零售商的支持,即获得共享需求预测信息。如果制造商的创新能力较弱,虽然需求预测信息共享能够增加制造商的利润水平,却可能损害零售商的利益时,制造商则需要提前向零售商支付一定的费用才能激励其共享需求预测信息,进而根据随机需求预测量来调整自身的创新投入,进而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王文隆,王成军,胡海华,2019)。
此外,对于制造商创新成果与企业规模大小之间是否有相关性,学者们也进行了相关研究。梅耶斯和马克维斯的研究表明,企业大小与创新数量不存在比例关系,即大型企业并不一定比小企业能开发出更多创新成果。从历史上看,大多数创新,尤其是产品创新基本上出自小企业或独立的发明个人。例如,布雷顿参考美国商业部的报告数据指出,美国在20世纪全部具有开拓性的创新中,三分之二是小公司和独立发明家创造的。但是随后在美国专利局批准的61277项专利中,四分之三的专利来自大公司,这可能说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造商创新需要昂贵的大型研发设备和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小组,而有能力进行科研开发且有雄厚实力承担技术风险的大企业在创新成果获取上比小企业优势明显。
(三)供应商创新
供应商创新理论最早是在《技术创新的源泉》一书中提出,供应商是外部创新源的一种,他们自己并不打算使用或出售其创新成果,而是通过转让或提供给制造商,以此促进他们产品销量的增加。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快速的技术变革和竞争日益加剧的发展轨道。面对复杂的技术环境,创新常常跨多个科技领域,很少有制造商具有这么大幅度的知识和资源,过去单打独斗的创新方式更是少见,特别是在汽车、电子、远程通信和飞机这些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组合各种来源的知识进行快速和持续的技术改进、新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因此,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制造商通过与外部组织的互动来获取新的科学和技术知识就尤其重要。基于此,国外许多供应商就开始着手与制造商进行合作创新,更多地参与制造商的创新活动,出现了“供应商参与技术创新”的局面。例如,美国的波音、克莱斯勒、日本的丰田公司等著名的跨国公司都在全球范围内与其供应商进行合作创新,让供应商参与到公司内部的技术创新中。
供应商参与技术创新在国外开展多年来的实践,极大地推动了日本和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本书梳理出供应商参与技术创新的优势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制造商层面。首先,供应商与制造商二者互补资产的同步组合以及在开发的早期阶段评价各种思想,大大减少了新产品开发的时间。其次,制造商利用供应商的共享市场和技术信息,能减少新产品设计阶段的开发风险和市场风险。再次,供应商与制造商二者互补效应能增加新产品开发的灵活性。最后,与供应商共享的技术和市场信息还能减少不必要的错误,降低新产品开发成本。二是供应商层面。首先,参与制造商创新能够随时促进工程师彼此之间交流互动,更好地拓展供应商的技术能力。其次,供应商按照制造商的意愿和期望持续创新,能够在产品供应链上保持与制造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化解供应商被替代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供应商自身竞争力,促进其发展。最后,长期稳定合作创新带来互相信任的企业文化,以及制造商提供创新的专用资产,都能够更好地激发供应商参与创新的积极性,也为供应商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三种单一创新源(表2-4)之间各有优势,对组织创新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技术环境,凸显出我国在一些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还比较严峻。要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发展,以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的双元创新是组织首选的创新方式。而双元创新的创新效率不仅仅取决于各个行为主体的高效运转,更取决于各个行为主体间的相互联系和合作,单一创新源在这方面显得能量有限。因此,联合创新的提出与推行是大势所趋。
表2-4 三种单一创新源的内容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