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营造优越的科技创新应用环境

营造优越的科技创新应用环境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向国内,加强云南与中部、东部高新技术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合作创新、信息网对接、技术人才交流、创新转移转化等,形成科技合作的良性机制。逐步将各类科技创新主体及市场主体纳入信任体系,逐步拓宽体系覆盖范围,充分发挥信任体系所构建的高效信用机制,加速实现市场信息透明化。

营造优越的科技创新应用环境

1.进一步扩大科技领域开放合作

全面加强国内、国外两方面的联系。面向国内,加强云南与中部、东部高新技术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合作创新、信息网对接、技术人才交流、创新转移转化等,形成科技合作的良性机制。实施省院省校科技合租、国际科技合作提升行动计划,深化与国内大院名校、滇沪、“泛珠三角”、港澳台区域科技合作。面向国外,以助推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为切入点,借助双边、多边交流机制和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中国—南亚科技伙伴计划,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科技交流合作,在科技服务、人力资源开发、共建合作载体、共建技术转移平台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加快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打造国家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基地。

2.构建创新主体及产品服务信任体系

金融投资风险控制、科技创新治理等领域为试点,整合5G、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构建区域化创新主体及产品服务信任体系,有序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逐步将各类科技创新主体及市场主体纳入信任体系,逐步拓宽体系覆盖范围,充分发挥信任体系所构建的高效信用机制,加速实现市场信息透明化。加大市场主体信用监管、加强失信主体惩治力度,构建以诚信和责任为基础的创新生态,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3.完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机制(www.xing528.com)

完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全面整改现行人才评价机制中“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不良现象。根据不同学科领域、不同行业类别、不同层次人才的特点,按照分类、分层原则进行差异化评价。此外,支持科研机构、用人单位通过市场机制和第三方开展多元评价,发挥市场、社会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实行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推动形成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扩大科研机构、高效收入分配自主权,形成长期激励导向,鼓励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合理收入,增加科研人员的成果性收入。进一步发挥科研项目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加强科技成果产权对科研人员的长期激励,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在履行好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

4.营造诚信开放的科研创新环境

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开展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并逐步引导知识产权服务业聚集发展;加快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设置知识产权奖励项目;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应用,探索完善创新成果收益分配制度;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机构,探索建设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机制。加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布局和风险防控,推动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联合开展海外专利布局,面向南亚、东南亚中资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推动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机制,重点针对人才引进、国际参展、产品和技术进出口等活动开展知识产权风险评估。加强学术诚信约束,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将软约束和硬约束相结合,构建高效学术诚信体系,完善学术诚信的防范机制和“零容忍”的惩戒机制,培育开放包容的科研创新姿态。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态度,对各类科技创新人才分门别类、一网打尽。强化大众创新意识,使蕴藏人民群众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