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产业
(1)叫响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加速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以“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为指导,做好“创名牌、育龙头、抓邮寄、建平台、占市场、解难题”等工作。构建以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服务体系为支撑的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体系,扩大农业技术的革新与应用、农业资本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劳动生产率提升等优势,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打造一批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培育一批“绿色食品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一批农业产业跨境合作区,在“十四五” 期间,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自愿型、科技性和外向型迭代产业体系全面形成。全面提升农业对外开放水平,综合提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品种、品质、品牌地位,叫响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2)打好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发挥清洁能源大省的资源优势,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及储能,积极发展太阳能产业、风电产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力发展绿色新能源材料产业,打造西南地区乃至东南亚地区最大的锂电池新能源汽车产业及氢燃料电池产业。提升滇中石油炼化基地建设水平、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发展高端清洁电力密集型工业,推进“互联网+能源”的技术创新;在滇东以及滇东北积极发展煤炭安全清洁生产和清洁高效利用;结合水电基础,在滇西建设环境友好型的清洁能源基地,积极推进光伏产业,创新发展生物质能;在滇东南大力推进天然气管网建设,示范太阳能供热等利用。推进新能源产业各领域重大示范工程建设,重点实施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示范工程、沼气与太阳能结合的大中型农村清洁能源示范工程、山区中小型风电并网示范工程。构筑以绿色低碳、节能高效、多元互补、智慧互联为主要特征的能源消费体系,逐步将云南建设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新型能源基地。
(3)推进绿色生态矿电产业深度结合。实施“矿电结合”战略,将冶金和能源产业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协同发展。以提高资源保障程度为前提,以提高资源能源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现清洁生产、文明生产和绿色生产。以集约化生产和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条为重点,强化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协同推进一批以铝、锌、钛产业、盐化工、硅材料等与电力能源相匹配的高载能产品,着力壮大产业集群,将云南打造成为我国重要基础原材料供应基地,将绿色生态矿电产业培育成拉动云南省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4)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新动能。以节能产品制造、节能技术推广、环保技术装备制造、环保应用和服务、工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绿色建筑的建设等为重点,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将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为云南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将云南打造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中心。重点发展节能技术装备、环保技术装备、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重点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若干个带动效应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建设1~3个技术先进、配套健全、发展规范的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一批拥有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装备和产品,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配套,研发、生产、推广、运营、服务等上下游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www.xing528.com)
2.基础材料产业
(1)新材料产业。以滇中新区为龙头,强化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内合作,共同建设云南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腹地,对接省内及“两亚”市场需求,提升石油炼化一体化水平,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原材料产品制造。依托云南和周边国家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引进贵金属、液态金属、钛新材料等产业,围绕有色金属和稀贵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带动有色金属和稀贵金属新材料开发和成果转化,扩大产业集群。提升医用材料、医疗制品、电工器材、电子元器件、家具用品等新材料制造业制造水平,引领全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将云南省打造成为服务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新材料生产及加工制造重要基地。
(2)石油化工产业。扩大石油化工规模,着重延伸石油化工下游材料及其延伸制造,重点按照“扩规模、引项目、带动制造”的三个环节进行推进。由中石油牵头,大力引入国内外先进设备、工艺和管理模式,进行核心炼化一体化提升。立足全产业链打造的思路,主动承接沿海地区高端石油化工企业转移,积极推动清洁、高效的石油化工及衍生产品制造项目落地投产,实现由产业链的中下游向中上游升级,提升石油化工产业附加值。形成以安宁石油炼化基地为核心,向周边区域逐层辐射的供应网络,打造由原材料到高端制造原料供给的完备供应链,与区域内制造企业展开长期合作,努力降低石油化工衍生品生产成本。
(3)水电铝/硅材精深加工产业。加快工业铝/硅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积极争取北方地区火电铝产能置换、转移指标支持,进一步巩固我省水电铝大省地位。淘汰落后产能,对新(改、扩)建工业硅项目进行减量置换,鼓励组建区域性工业硅产业集团。依托清洁的水电铝,全力打造全省铝/硅产业体系,不断延伸铝材产业链,促进全省铝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以工业硅原料就地利用、稳定低廉电价和土地优惠政策为突破口,加大多晶硅项目招商力度,改造提升生产效率和能力,尽快弥补从工业硅到单晶硅产业链上的“短板缺陷”。持续引进新的多晶硅、单晶硅及硅光伏产业一体化项目,做强做大硅光伏产业链。着力优化铝/硅产业布局。在昭通、大理、文山等具有铝土矿资源、绿色电力资源的州(市)布局水电铝一体化生产基地。在保山、德宏、怒江、临沧、昭通等州(市)重点布局工业硅、多晶硅,在曲靖、保山、丽江、楚雄、大理等州(市)重点布局多晶硅、单晶硅,在昆明、曲靖、楚雄、玉溪、红河、文山等州(市)重点布局硅光伏、硅电子、有机硅等下游产业,鼓励推进硅光伏、硅电子、有机硅、碳化硅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建设,积极构建一批新型硅产业基地。大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加快昭通鲁甸、大理鹤庆、文山富宁等地区水电铝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怒江、昭通、曲靖、临沧多晶硅项目落地建设,促进保山、丽江单晶硅项目建成投产,推进楚雄、红河单晶硅切片加工及电池组装项目建设,引进有机硅及纳米有机硅防水新材料项目,适时推动碳化硅及下游加工应用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