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经济发展成就斐然,但是相对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全省经济发展效益和质量不高、创新驱动能力不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旧突出。
1.基础薄弱总量偏小,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目前,云南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在全国排名仍居后位,在各省(区)生产总值总量上被划分为中国经济的第三梯队。2016年各省(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全国第22位,2017年上升为第20位,2018年仍保持在第20位。人均生产总值则排名更加靠后,2018年人均GDP全国第30位。可以看出,无论是生产总值总量还是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的排名都偏低,反映了云南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不强的经济实力。此外,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全球经济低迷的新常态,随着国际贸易摩擦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上的优势实施绿色壁垒,也严重制约云南农产品、林产品、畜牧产品等的出口。
2.新旧动能接续迟缓,固定资产投资不足
“十三五”期间,由于受到历史发展条件、资源等各种条件限制,全省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步伐不够快,“三去”虽有成果,但任务仍然艰巨,化解煤炭、粗钢、水泥等过剩产能、清理“僵尸企业”,仍是“十三五”后期的重要工作之一。除了“新动能”的拉动迟缓以外,固定资产对经济的拉动效益也待加强。2016年至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分别为19.8%、18%和11.6%,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第一次没有完成预期目标(年增长率16%)。
3.民营经济活力不强,融资环境亟待改善(www.xing528.com)
“十三五”期间,民营经济在云南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功不可没。2016年至2018年民营企业的增加值逐年稳步上升,GDP占比分别46.90%、47.20%和47.30%(如图1-6)。但与国有经济相比,民营经济仍然缺乏一个公平的经营环境、未能享受公平国民待遇。云南民营经济发展面临许多问题:一是政策环境不理想。在税收、土地批租等扶持发展的政策措施等方面无法享受公平待遇,存在企业税负较重、成本较高等发展环境问题;二是融资环境不理想。融资渠道单一,资本融资方式少,地方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融资难、融资贵,致使民营经济发展不足。
图1-6 “十三五”期间非公经济增加值及GDP占比
4.经济结构调整滞后,产业结构趋于单一
一是投资拉动力不足。总体表现为消费结构不合理,产业投资不足导致市场需求净流出;二是粗放型经济特点突出。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一直支撑云南省经济发展的产业以旅游、烟草、电力等资源产业为主,第二产业比重小,第三产业的体系也不够完善,对外贸易产品也是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性产品为主要的出口对象,导致产品附加值小;三是市场配置作用不强。云南市场配置经济资源的作用始终低于全国水平,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发挥有限,缓慢的市场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云南经济发展驱动力的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