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牢固梳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做好治山理水,努力建设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丽省份。
1.最美省份启动建设,生态文明争当排头
紧扣“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以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循环发展。深化国家低碳试点省和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建设,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积极进入水电硅材加工产业体系进程。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三张牌”为抓手,促进绿色产业,培育了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烟草、旅游、能源、有色、生物等支柱产业,成为国家“西电东送”“云电外送”重要绿色能源基地。2019年4月,云南省印发《关于努力将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指导意见》,围绕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进行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顶层设计变为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施工蓝图。2018年全省绿色能源装机比重达到83.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超过43%,均保持全国领先。保山市、华宁县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2.防控治理多措并举,推进“三大保卫战”(www.xing528.com)
云南省以“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为抓手,开展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蓝天保卫战方面,2018年,全省大气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9%,比上年提升0.7个百分点,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云南省还先于全国全面供应符合国Ⅵ(B)标准的车用汽油、国Ⅵ标准车用柴油。比国家要求全面使用国Ⅵ(B)标准汽油要求提前4年完成。同时,治理淘汰黄标车147640辆,全省黄标车全部淘汰。碧水保卫战方面,基本上实现了“4个彻底转变”,深入实施了抚仙湖、洱海、滇池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攻坚战,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局部趋好。2018年抚仙湖、泸沽湖稳定在I类,洱海水质7个月Ⅱ类、5个月Ⅲ类,是2015年以来水质最好的年份,滇池的水质也有改善,由劣Ⅴ类提升到了Ⅳ类,为30年来最好水质。加强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治理,全省主要河流出境跨界断面的水质全面达标。净土保卫战方面,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建立了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和污染地块名录,全省129个县(市、区)全部建立疑似污染地块名单,16个州(市)全部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全省30%产粮(油)大县(市)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方案,划定了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面积5200万亩。截至目前,云南省已完成2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另有13个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3.边境生态屏障构筑,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2012年到2018年,全省森林覆盖率从50.03%提高到60.3%,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一直在98%以上,洱海、滇池等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取得新成效。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建立了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为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体系,使全省9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颁布实施了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收集并保存了我国野生物种种质资源2万多种、20多万份;实施了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行动,一批珍稀濒危物种得到保护。通过建立166个自然保护区、18个国家湿地公园、13个国家公园等保护地,云南省已经建立了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为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体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由18个增加到39个,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等3项指标均居全国第2位,建成了4个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州(市、县),10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8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