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防范十四五云南的四大风险

防范十四五云南的四大风险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也将成为各省各地区制订“十四五”规划时需要考虑的重点。面向“十四五”,云南依然必须关注全球和全球经济下行带来的风险,尽早谋划对策。对云南而言,重点需要防范的是政府债务。“十四五”时期,云南依然面临严重的生态风险,这就要求全省进一步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推进绿色发展。

防范十四五云南的四大风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加上云南自身薄弱的基础和经济实力,使得全省面临巨大的经济下行、系统性金融、生态治理风险和脱贫返贫四大风险,而且这四大风险相互交织,彼此影响。这对“十四五”时期云南的发展带来极大挑战,云南必须要有防范和化解这四大风险的先手和高招。

1.高度重视经济下行风险

根据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称,2019年三季度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制造业生产和国际投资呈收缩态势,商业信心受到冲击,全球经济放缓趋势更加明显,美国经济增速回落,欧洲经济陷入困境,日本经济相对低迷,新兴经济体下行压力加大。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全球经济仍面临下行风险,特别是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必将蔓延至“十四五”期间,也许时间还会更长。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由于处于经济增长的内需动力转换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以及中美贸易博弈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仍有下行可能。这也将成为各省各地区制订“十四五”规划时需要考虑的重点。

云南作为我国欠发达的省份,在面对全国经济下行压力的过程中,2019年上半年,依靠后发优势,成为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省份之一,表现出强大的发展后劲。但云南省仍然基础薄弱,总体经济实力本来就比较小,经济增长速度不能掩盖云南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投资、依靠传统产业的问题。面向“十四五”,云南依然必须关注全球和全球经济下行带来的风险,尽早谋划对策。“十四五”期间,云南必须把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开放创新、营造创新等方面实现突破发展;加速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新兴产业、提档发展现代服务业;探索通过负面清单和鼓励类目录相结合的方式来完善产业政策,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能源农业、资源等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布局、升级改造和绿色发展,依托“互联 网+”等发展新经济,拓展发展新空间;鼓励传统产业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向价值链高端提升;促进工业与信息化的结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现代服务业、中高端消费、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加快形成新动能。

2.全面破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系统性金融风险包含面广,包括融资担保、企业杠杆率、实体经济融资偿债能力以及政府债务,任何一处发生混乱都有可能引发风险。对云南而言,重点需要防范的是政府债务。2018年末,云南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7139.8亿元,同比增长6.2%,地方债务余额/地方GDP为39.9%,地方债务余额/测算地方综合财力为96%。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94.3亿元,在全国排名第20名;其中税收收入1423.2亿,占比71.4%;一般预算支出为6075亿,增速为6.3%;中央补助、上年结转、调入资金和地方债券收入等为5050.6亿,政府性基金收入为1287.3亿,增长75.9%;国有资本经营总收入51.6亿,地方综合财力为8383.9亿,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占比23.8%,政府性基金收入占比15.4%,中央补助、地方债发行和上年结转等占比60.2%。由此可见,云南地方综合财力对中央转移补助等依赖性较高。同时,由于脱贫攻坚任务大,云南地方政府,特别是贫困县大量举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工程,进入“十四五” 后,这些债务大多将进入偿还时期,届时如何偿还债务将是“十四五”云南的工作重点之一,也就是说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更为关键的是,云南企业债务风险也较大,尽管2019年,省属非金融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下,但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企业盈利情况不容乐观。

“十四五”时期,在全国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大量依靠中央转移补助显然不是长久之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加快培育财源的同时,加大力度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加强担保公司清理核查,并建立全省融资担保行业风险监测制度,增强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完善财金运行动态分析机制,前瞻性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清理规范基金管理,按照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和市场化要求规范基金运作管理;强化PPP项目监测督查,出台PPP项目财政支出统计监测及综合考评制度,研发和完善项目财政支出监测系统;加强担保公司清理核查,对现有担保公司、再担保公司加强监管,控制放大倍数;建立云南全省融资担保行业风险监测制度,清理全省金融失信机构;加强呆账核销检查力度,抽查云南全省金融机构核销呆账,督促金融企业认真整改。

3.严防死守生态治理风险(www.xing528.com)

云南生态环境在亚洲和中国的位置极为突出,被称为是“亚洲的水塔”“中国的肺”。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使命,昭示着云南的生态环境、生态治理具有全国乃至世界意义。尽管近几年,全省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以革命性的举措保护、治理九大高原湖泊,全面实施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修复等为重点的标志性战役,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加快绿色发展步伐。但2018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0.34万km2,占土地面积的26.2%,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此外,云南目前仍存在用水方式粗放、工农业用水效率低下、工程性缺水和用水浪费并存、水环境污染和超标排放并存等问题,全省主要河流有一大部分水体受到污染,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影响云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保护好云南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十四五”时期,云南依然面临严重的生态风险,这就要求全省进一步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推进绿色发展。必须做好新时代云南治山治水、显山露水大文章,牢牢把握推进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生态修复转型升级、国土绿化提质增效的重大机遇,开展大规模专业化群众性国土绿化行动,加快荒山荒坡造林和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综合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系统生态保护修复。把云南省的生态修复目标尽快从“以增加面积为主”向“以提高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为主”转变;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为生态脆弱区生产力布局的重要依据;必须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河(湖)长制、国家公园体制等相继建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同时,高度重视云南省生态脆弱、石漠化等生态问题与深度贫困地区相交织的现实情况,推动贫困地区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大力发展“无烟产业”。

4.谨慎防范脱贫返贫风险

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现国家乡村振兴局)在“十二五”期间公布的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中,云南国家级贫困县73个,占全国12.3%,是全国最多的省份。经过不懈奋斗,截至2018年,云南全省已有48个贫困县实现“摘帽”,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目前全省仍有40个贫困县、181万贫困人口(其中27个深度贫困县、涉及贫困人口136.7万人)亟待脱贫,贫困人口占全国未脱贫人口总数的10.9%;全省贫困发生率为5.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贫困发生率高于10%的就有两个,全省脱贫攻坚依旧严峻。应该说,到2020年,全省有绝对的信心完成全部贫困县脱贫摘帽,与全国同步迈入小康社会。但是由于云南贫困面大且贫困程度深、区域性群体性贫困突出、致贫原因种类复杂多样、基础设施配套严重滞后等长期积累的历史性问题突出,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根治,“十四五”时期,我省将是全国返贫问题最严重的省份,稍有松懈,就可能出现扶贫工作被打回“原点”的情况。

这就要求“十四五”期间,我省依然要毫不松懈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县摘帽后的“四个不摘”[4]精神,保持脱贫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实现农村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对已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区、贫困村和贫困户,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做到帮扶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巩固脱贫效果;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障、医疗救助和兜底的医疗保障体系,全面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条件,防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发生;改进帮扶方式,进一步增强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强化产业扶贫,组织消费扶贫,坚持不懈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下足功夫扶知识、扶技术、扶教育;及时调整和改进相关监督考核的项目和指标,将返贫发生率作为进一步监督考核的指标,确保脱贫攻坚成果长远可持续。

综上所述,可以判断:“十四五”时期是中国进入“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外部剧变冲击凸显期、动能转换风险管理期、卡脖子高技术猛攻期、稀缺要素资源争夺期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期等多期叠加的时期,是云南必须实现高质量开放型跨越式发展的五年。“十四五”时期,云南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将更加错综复杂,优势与矛盾并存、压力与潜力同在、机遇和挑战共生,这就要求云南必须强化国家战略统筹、全域多维统筹、中长期统筹、多条底线统筹和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统筹等思路统筹;准确描绘发展路线图、功能矩阵图、生产力布局图、产业转型路线图、资源要素分布图和区域协同发展图等发展蓝图;全面算清资金、产业、人口、土地、环境、政策、公共服务和标杆差距等发展底账;编制重大问题、产业正面(负面)、行政边界、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公共服务、任务责任、民营经济等专题清单;积极搭建创新试点、超级智能、重大科研和全球开放贸易等发展平台;探索制定营商环境、规划调控、土地利用、金融创新、人才集聚、产业政策、城市运营和公共服务等改革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