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都提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强调“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世纪以来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格局日趋均衡,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我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这一时期必将是中国发展变革的五年,也是突破的五年。总体上,国内外发展呈现出以下七大趋势。
1.世界发展引擎东移推动中国加速复兴
起源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西方成为近两百多年世界生产能力的绝对主导者,也推动了欧美成为世界政治经济中心,而亚洲基本上被边缘化。但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东亚地区经济腾飞,复兴之势狂飙突进,亚洲的地位节节攀升。从全球各国GDP排名和分布来看,2018年,全球各国GDP前十位,亚洲国家占据3席,分别是中国、日本、印度,分列第2、第3、第7位。但在2019年的前三季度,世界GDP格局和排名随即发生了具有代表性的变化,在中国、日本排名不变的情况下,印度迅速跻身第5位,GDP增速达到了5.1%,排在中国之后,为世界第二。这说明了亚洲已经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中心,能够与欧洲和美国这两个传统的经济中心相媲美。更重要的是,亚洲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印度和南亚东南亚国家基本上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和空间较大。
同时,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超级优质大市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不可限量。2018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80987亿人民币,折合57551亿美元(按2018年平均汇率1美元兑换6.62人民币折算),与2018年美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364.2亿美元已经非常接近,预计在“十四五”期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加上印度13.24亿人口,日本1.268亿和朝鲜半岛近8000万的人口,以及东盟十国的6.5亿人口,整个东亚、东南亚区域的消费人口数量达到35.8亿。随着该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巨大人口优势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动力,是世界其他各个区域无法比拟的。再者,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基本敲定,这一世界上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东亚自贸区将成为与北美自贸区、东盟自贸区三足鼎立的世界第三大自贸区,中国复兴之势已不可阻挡。
2.中国在合作与竞争中促进全球形成新规则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发挥比较优势、相互合作,构成了高效运转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贸易增长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然而自2018年3月开始,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发动贸易战和科技封锁,让原本处于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面临着重陷衰退的危机。美国政府不仅发动了对华贸易战,而且正在深度和广度上剧烈升级,这给世界前景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成为威胁全球利益与人类福祉的一大祸根。中美贸易战不仅动摇了原来的国际贸易体系,更使得中美经贸关系,全球经济、贸易秩序都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同时,随着全球性的产业大变革,特别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新商业业态的不断发展,对全球秩序、贸易规则提出了新要求,新的全球经贸规则一定需要制定,而且一定是在不断地合作与竞争中逐步制定。
从2019年上半年数据来看,全球贸易竞争格局突变,中欧贸易总额达到了3379.9亿美元,同比增长11%,对东盟的贸易总额达到了2918.5亿美元,增长10%,相比之下,对美国的进口额达到了2583.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9%。也就是说,东盟国超越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四年来,中国首次不再是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从2019年上半年外贸形式上看,“一带一路”对中国进出口拉动作用极为明显,不仅高于全国外贸整体增速,占外贸总值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这充分表明,中国对欧美、日本等传统外贸市场的依赖程度在不断降低,而中国的对外贸易伙伴、渠道和市场也日益多元化,也说明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已成为全球经贸新规则制定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期间,中国将进一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打造进博会、亚投行、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区以及国家级新区等平台,推动全球金融、贸易等在合作与竞争中深度发展和构建新的规则。
3.科技创新加速中国经济不断更新换代
实践证明,任何一个产业都有生命发展周期和发展规律。但随着“ABCD(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大数据Data)+5G”新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科技的力量推动了产业周期快速迭代,一个产业由初创、成长、成熟再到衰退的时间变短;另一方面,科技让企业成为独角兽的时间越来越短,在估值成长上也有加速趋势。过去一个企业要成长为独角兽,可能需要10年、20年。如IBM成长为独角兽花了27年,新东方用了24年,而蚂蚁金服只用了10个月。过去,一个项目可能10年才能达到10亿美元估值,现在可能只需要三四年,甚至一两年,“瑞幸咖啡”仅用18个月上市就是最好的证明。“ABCD+5G”新技术,让我们从消费互联网迈进了产业互联网,从人与人的连接时代走向了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它在重塑这个世界。
“十四五”期间,“ABCD+5G”新技术必将成为我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的一个关键词。但也要看到,我国科技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产品以及高端制造装备等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的问题日益凸显。世界格局进入大调整、大变革的新阶段,出现以科技竞争为核心的全面竞争态势,我国发展将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政治经济环境,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影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隐患。面对目前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情况,各省各地区要特别注重在“十四五”时期布局重大科研专项研究,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在核心关键技术上努力突破。
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文化和文化产业已成为一个国家的身份证,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根据相关部门的数据显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产值占GDP比值都处于相对高的数值,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5%;日本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20%;韩国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8%。实践表明,文化不仅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并且创造了生产力发展的新空间。最近几年来,新起步的中国本土文化产业,沿着纵深拓展的基本方向,各类新型文化业态不断发展,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创意、数字、大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新兴文化产业形态和文化服务业务层出不穷。实践证明,文化不仅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载体,而且创造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www.xing528.com)
近几年来,我国全面加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到和发展文化产业,可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1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4年的2.15%提高到2018年的4.30%,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逐年提高。“十四五”期间,文化必将在融合与竞争中,使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变得更加优秀,找到更多朋友,洒下更多友谊,并通过以下六个方面创造新的生产力:一是文化产品创造主体大众化,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文化产品创造主体;二是文化产品生产手段技术化,信息技术、数字合成技术成为文化产品生产的主要手段;三是文化产品服务方式智能化,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将促成文化产品的颠覆性改变和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脱胎换骨;四是文化产品传播形式平台化,无限的网络空间为文化资源、文化信息同时立体化呈现将提供便捷手段;五是文化产品消费方式个性化,文化产品极大丰富和网络传播的便捷性,可以让消费者从容选择,各取所需;六是文化产品市场国际化,文化通过国际大舞台,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综合竞争力和文明水平大PK的重要载体。
5.生态文明成为“十四五”发展的重大主题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当今世界,过度开垦土地,土壤水资源的污染、沙尘暴肆虐、PM2.5的重度污染、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剧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成为常态,极端恶劣气候、毁灭性灾难时不时“造访”地球,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近年来,自全球153个国家的上万名科学家在不同场合呼吁并提出气候变化威胁着地球的警告。根据《巴黎气候协定》,184个承诺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国家,有四分之三远未实现目标。在“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的好坏必将成为人类发展的重大主题,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乃至整个人类进步的最重要指标。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20.36%增加到2018年的22.96%。但由于全面保护生态环境时间较短、区域和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环境保护基础能力建设差异较大等原因,取得的成效并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突出问题与严峻挑战。“十四五”期间,我国必将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资源总量管理、节约资源有偿使用,以及生态补偿、生态环境治理领导和管理等重点工作。通过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6.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加速现代化
2012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国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创造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堪称旷古未有的“发明”,且全世界独一份。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正处于关键时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国家治理所面临的形势也更加复杂多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不仅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到军事、外事等方面总结了“十三大优势”。更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等13个方面作出许多新的制度安排,发出“中国之治”最强音。站在“十四五”的起点上,全面落实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13个坚持和完善是将是“十四五”时期各省(市)、各地区、各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7.新冠疫情带来巨大但暂时的负面经济影响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截止到3月底,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在海外却在加速扩散。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已蔓延至150多个国家或地区。新冠疫情不仅是对全人类健康的重大考验,也是对世界经济的显著冲击。一方面,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扩散,不确定性急剧升高,投资者信心受挫,从而引发金融和资本市场动荡;另一方面,各国为控制疫情传播严格限制人员流动和交通运输,对经济按下暂停键,从消费端和生产端两个方面同时对经济运行带来压力。根据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的模型研究,疫情至少会使2020年全球经济总量相对基准水平下降4%。
具体来看,新冠疫情对全球资本市场、国际贸易、产业链和跨国投资影响巨大。第一,从全球资本市场来看,自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在全球各主要国家蔓延以来,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美股在短短两周内经历四次熔断,全球股市的大幅动荡令全球资本市场信心严重受损。第二,从国际贸易来看,根据CPB全球货物贸易监测指数显示,2019年全球贸易量较2018年下降0.45%,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下降,在诸多经贸摩擦、国际贸易壁垒增多,全球贸易增长出现停滞的时期,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的蔓延,各国相继采取交通运输管制、限制人口流动等措施,将使全球经贸环境更加严峻。第三,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截至2018年,全球中间产品出口贸易量已达到9.7万亿美元,占全球货物出口贸易量的52%。中国、美国、德国分别为东亚、北美以及西欧地区的产业链中枢;韩国、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也依靠产业优势、地理位置等成为全球产业链的深度参与方。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升级,各国所采取的严格交通运输、人口流动等管制措施,不仅影响各个国家的工业生产,日趋融合的全球产业链也将因此受到一定的挑战。第四,跨国投资方面,在没有疫情的基准情况下,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下文简称:“贸发会”)预测2020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增长5%左右。但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贸发会预测疫情会使得全球FDI下降5%至15%。随着疫情在全球传染范围的扩大,企业营收受到冲击,资金链面临的挑战加大,使得投资者信心容易受挫,对跨国投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