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文中,“创业”有两种表述方式:一是“Venture”;二是“Entrepreneurship”。“Venture”表示动词“创业”,主要是在20世纪创业活动蓬勃兴起以后使用的。在现代企业创业领域,“Entrepreneurship”则主要用于表示静态的“创业状态”或“创业活动”。
使用“Venture”比使用“Entrepreneurship”更能揭示“创建企业”这一动态过程。在中国的词汇系统中,“创业”本义是“创立基业”“创建功业”。很多文献给“创业”不同的定义,《辞海》的解释是“创立基业”。《孟子·梁惠王下》有:“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把创建功业与一脉相承、流传后世联系起来。《现代汉语成语辞典》对“业”的解释就更多了,有学业、业务、工作;专业、就业、转业、事业;财产、家业等。由此可见,“业”的含义真的很广。
从词源上看,我国的创业概念和西方的创业概念又是不同的。西方创业概念主要围绕企业等经济实体,而我国的创业概念范围是很广的,大至国家社稷,小至企业生产乃至家庭生活。
近20年来,关于创业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来自不同学术领域、基于不同研究目的、采用不同方法的学者们建构了不同的创业定义,但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框架。在国外,学者们用下列术语对创业进行定义:新颖的、创新的、灵活的、有活力的、有创造性的,以及能承担风险的经济活动。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理解:第一种,以财富创造为核心。这种观点认为,创业就是创造和积累财富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为了发现商业机会,获取商业利润;第二种,以实体(企业)创造为核心。此观点认为,客观上创业必须建立一个实体,也就是企业。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注册登记,这是创业过程的重要环节;第三种,以自我实现(价值创造与实现)为核心。这种观点认为,创业的目的在于通过价值的创造实现企业家的自我价值。(www.xing528.com)
国内学者将创业的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创业概念是“创建一个新企业的过程”。一般创建一个新企业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第一,企业创办要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法律规定了企业创办的注册资金、人数、机构、营业范围以及纳税的方式和税率等方面的内容;第二,创业要求企业提供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第三,新创企业需要一个创业团队,并能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管理,包括技术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第四,新创企业需要确立适合于产品或服务的营销模式。
广义的创业概念可描述为“创造新的事业的过程”,是指人们为了幸福生活和服务社会而进行的生产经营、组织管理、创造财富、谋求发展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即所有创造新的事业的过程都是创业,既包括营利性组织,也包括非营利性组织;既包括官方设置的部门和机构,也不排斥非政府组织;既包括大型的事业,也包括小规模的事业甚至家业。尽管学界对创业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我们可以从以上定义发现共同的主题:创业是创业者个人或团队主动地寻求发展机遇,通过创新和特立独行来满足自身愿望,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创造价值和财富,获取收入的一种活动过程。现在,“创业”一词的外延很广,可以发生在各种企业和其他组织的各个发展阶段。对于个人而言,只要你从事的工作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无论你是公司老板还是普通职员,你的事业都可以称为创业,且包含通常所说的“自主创业”和“岗位立业”。所谓“自主创业”,是指个人设立公司、开办企业等个人色彩较浓、个体行为较强的创业活动;所谓“岗位立业”,是指个人在集体的某一岗位上,按照岗位要求并结合自己的发展目标而努力的创业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