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上讲,管理创新是指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从内容来看,管理创新是包括战略创新、融资模式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等在内的一项系统工程。从模式的角度看,管理创新的模式主要有集成管理模式、企业再造模式、知识管理模式、网络管理模式、危机管理模式和柔性管理模式。
(一)熊彼特的企业创新理论
开创企业创新理论研究先河的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他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奠定了企业创新的基础。熊彼特将企业创新定义为“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也就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按照这一观点,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与组织管理创新,因为两者均可导致生产函数的变化。具体来说,熊彼特的企业创新包括以下五种情况:
1.创制新产品,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提供新的产品质量。
2.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就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未曾采用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并不需要建立在新的科学发现基础之上,可以是以新的商业方式处理某种产品。
3.开辟新的市场,就是使产品进入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
4.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不管这种来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创造出来的。
5.实行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如建立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
(二)扩散模式论
美国学者萨哈尔在熊彼特等“创新模式—扩散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学习—理解”的技术创新扩散模式。即通过学习进行导入性的扩散,通过理解进行规模性的扩散。该模式指明了将科学技术成功转化为商品并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的能力与途径。技术扩散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新技术在企业内的扩散;二是新技术在企业间的扩散;三是新技术在国家间的扩散。
(三)市场结构论(www.xing528.com)
美国学者莫尔顿·卡曼和南赛·施瓦茨从垄断竞争的角度对技术创新的过程进行研究,进一步发展了熊彼特理论。他们在研究了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后,认为决定技术创新的变量有三个:一是竞争程度,它导致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因为通过技术创新可能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的利润;二是企业规模,它影响技术创新所开辟的市场前景的大小,企业规模越大,它的技术创新所开辟的市场将会越大;三是垄断力量,企业垄断力量越强,它的创新就越不易被对手在短期内模仿,技术创新越能持久。因此,最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是介于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的所谓“中等程度的竞争”的市场结构。在垄断统治条件下,缺乏竞争威胁从而难以引起重大的技术创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缺少保障技术创新的持久收益的垄断力量,同样不利于引起重大的技术创新。所以,市场竞争保持在一定程度下,这时可以使技术创新的速度达到最快,技术创新的内容也较有价值。
(四)创新源理论
以美国学者德鲁克为代表,他系统论述了技术创新的七种内在规律:一是意外事件,如意料之外的成功与失败及外部事件;二是不一致性,其中包含各种各样的经济现实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对它的假设、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价值观的不一致性;三是过程的需要,指基于过程需要的成功的创新;四是产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五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六是观念的变化;七是新知识。他认为系统的创新就在于对变化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寻找,即对创新机会的七种源泉进行监测。这七种创新源泉前四个存在于企业内部,后三个存在于企业外部。
(五)中小企业规模经济
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对规模经济做了最初的分析,他们认为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是产生规模经济的根本理由,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内部就可以采用更加细密化的分工,从而带来规模报酬递增现象。
马歇尔(A.Marshall)在《经济学原理》中,对古典经济学基本知识进行分析后发现,寻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就是垄断发展,而垄断又是遏制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罪魁祸首。规模经济和垄断就成为一对相持不下的矛盾(“马歇尔”冲突),马歇尔本人认为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它的发展都是用“生成—发展—衰退”的过程来解释这一矛盾,还认为垄断不会无限蔓延,规模经济和竞争之间可以获得某种均衡。
奥斯汀·罗宾逊(Austin Robinson)在《竞争的产业结构》中用规模经济基本知识阐述了中小企业的存在。他提出,企业的大规模经济利益有可能因为管理费用的增加递减,因此,对一个存在最佳规模的企业来说,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达到单位平均成本最低点,未必是最佳的。同样,中小企业也可以达到相应的最佳规模。只要能达到最佳规模,企业就能生存与发展,很多中小企业就是以此得以生存。
(六)中小企业交易费用
科斯(Coase)在《经济学》(11月号)上的论文《企业的性质》《产业组织:研究的建议》等文章对现代企业理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说明企业规模时,科斯使用了交易成本工具。对于追加的交易,除了在所讨论的企业中进行外,还可以采取由其他企业完成或通过市场交易完成等方式。究竟选用哪个方面,要抉择的是追加交易时带来的交易成本大小。市场交易不是没有成本,企业内组织交易也有组织管理成本,且它随着交易的增多而不断地增加。当企业规模扩大时,内部行政费用上升,这种上升接近节省下来的市场交易费时,企业规模就不会扩大了。企业选择“做大”还是“做小”关键在于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的比较。
在杨小凯和黄有光(1994)的新兴古典企业理论中,认为随着交易效率不断改善,企业和市场不断地发展,当劳动力的交易费用系数小于中间产品的交易费用系数时,中小企业就会从分工中出现。如果中间产品的交易费用系数下降得比劳动力交易费用系数快,那么这种情况就会降低企业的规模。如果分工在企业之间不断发展,则每个企业也会愈来愈专业化,因此每个企业的活动范围和规模会缩小。如果分工和专业化在每个企业中发展,企业中每个员工的专业化水平和企业的范围及规模将同时提高。但是,如果中间产品的交易费用系数下降得比劳动力的交易费用系数快,那么,在更专业化的企业之间组织分工就会比在企业内部组织分工更有效率。这样,就会使得企业的规模下降,从而中小企业的数目增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