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国服务业公司的经营模式与特点分析

跨国服务业公司的经营模式与特点分析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服务业跨国公司在国际扩张路径选择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非股权安排的广泛使用。目前,麦当劳公司的全系统销售额中,有72.3%是来自非股权安排形式。非股权安排可以使服务业跨国公司利用有限的内部资源来实现更大的利益。在服务业跨国公司全球扩张的路径选择上,非股权安排与战略联盟是最普遍的方式。

跨国服务业公司的经营模式与特点分析

1.服务业跨国公司的经营模式选择

(1)服务业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由于服务的特殊性质,服务业跨国公司在扩张路径的选择上,与制造业跨国公司有很多的不同点。服务业跨国公司在国际扩张路径选择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非股权安排的广泛使用。相对于直接投资建立子公司而言,许多服务业跨国公司在全球扩张过程中更倾向于采用非股权安排形式或是联盟形式,同时母子公司之间保持着一种较松散的网络联系,各公司独立性较强,许多业务甚至采取外包形式。

1)非股权安排。非股权安排又称非股权投资、合同安排或非股权参与式国际直接投资(non-equity participation),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新的国际市场进入方式。它是指跨国公司未在东道国企业中参与股份,而是通过与东道国企业签订有关技术、管理、销售、工程承包等方面的合约,取得对该东道国企业的某种管理控制权。这种投资方式正成为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一种主要形式。

其特点是:没有货币资本注入,是一种合约投资,但有控制权,层次高,富有技术含量,有一定的条件,但风险较小。

随着服务业的国际转移发展,特别是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可分离性,非股权安排方式已成为服务业转移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旅馆、零售、会计法律及其他专业服务方面,无须冒资本风险就可通过非股权安排解决合作中的发放许可、管理合同及结为伙伴等问题,因此非股权安排成为服务业转移的常见方式。

酒店餐饮业在运用非股权安排模式方面是非常突出的。目前,麦当劳公司的全系统销售额中,有72.3%是来自非股权安排形式。而在全球酒店业的跨国活动中,有近65.4%是通过非股权安排实现的,其中最频繁采用的两种模式就是特许经营和管理服务合同。在这两种模式中,酒店餐饮业跨国公司是不会进行任何形式的资产投资的。众所周知,非股权安排之所以在制造业中并不流行,就是因为非股权安排有许多缺陷。然而服务的特殊性质却使服务业跨国公司能够如鱼得水广泛利用这种市场化交易方式。具体优势表现在以下方面。

非股权安排可以使服务业跨国公司利用有限的内部资源来实现更大的利益。对于资源的获取,企业可以从外部购买所需,但是对某些技巧以及人际关系等企业所关心的无形资源,却是无法购买的。而光依靠内部资源往往不够,即使是世界最大的跨国公司也会发现,它们不能仅仅完全依赖企业的内部资源。因此通过非股权安排模式就可以使服务业跨国公司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更大的收益。

非股权安排可以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在许多领域,非股权安排曾被视为所有战略扩张中不起眼的小部分。然而,竞争优势同样可以从非股权安排的公司间合作中产生,特别是在服务业领域中。例如在领导非股权安排潮流方面,国际酒店业务可以说是其他服务领域的先驱者了。在酒店业,管理服务合同形式似乎成为一种最通用的主导模式,而特许经营也是相当流行的。在这里,资本密集的成分(如固定资产)可以与基于知识或管理经验的竞争优势成分相分离。因此,公司间的合作再也不是外围次要成分,而成为全球战略的中心。

非股权安排可以使服务企业更大限度地发挥其关键资产效用。传统国际经营理论都是基于这种观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是为了充分利用它们现已拥有的竞争优势(也就是特殊交易资产,如机器、技术诀窍或是商业秘密)。然而用传统国际经营理论,很难解释酒店业所重视的坚持品牌形象和运作一致的国际转移。因此,跨国酒店企业在国际化中往往较少地关心跨国控制权问题,而更多地关心它们的特殊资产和知识以及帮助企业建立品牌声誉、顾客基础和忠诚度的能力在国际转移中的有效性。当然,该研究没有注意到帮助企业建立品牌声誉、顾客基础和忠诚度的能力不仅仅会在国际化中转移,而且也会在国际化过程中创造出来并发展壮大。

2)战略联盟。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为实现某一战略目标而建立的互相协作、互为补充的合作关系。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跨国公司为了保持和发展自己的生存空间,纷纷组织跨国联盟。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最早出现在汽车业。1979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和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结成战略联盟;随后,战略联盟广泛出现在电子生物工程、汽车制造等资本技术密集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异常激烈,在制造业中被广泛应用的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也开始在服务业中兴起。大型跨国公司(包括竞争对手)为了共享销售网络和资源,共同结成战略联盟。大多数的战略联盟并没有涉及权益结构的改变,许多情况下,战略联盟只是利于联盟双方互相取长补短,一致对外。服务业中最经典的联盟例子是微软公司和美国电话电报(AT&T)公司在1996年7月结成的分销联盟。根据两家公司达成的联盟协议,双方都同意销售对方的产品。AT&T公司将向其所有用户(使用AT&T公司互联网上网服务的用户)推荐使用微软公司的互联网浏览器。作为交换,微软也将在其开发的Windows95的软件包中编入AT&T公司的网络服务。此外,微软公司与美国全国广播(NBC)公司联合创立的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新闻频道也是个家喻户晓的公司联盟案例。

3)服务外包。在服务业跨国公司全球扩张的路径选择上,非股权安排与战略联盟是最普遍的方式。但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经济一体化、专业分工的日益细化,以及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将非核心服务活动外包给其他企业,以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新的国际商务模式,全球服务外包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全球化背景下,依托信心通信技术的支撑和国际投资条件的改善,跨国公司基于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等方面的考虑,把国际服务外包作为其占领全球市场的路径新选择。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为了将有限资源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外部专业服务商的知识劳动力,来完成原来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工作,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对市场环境迅速应变能力并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服务模式。服务业的外包和转移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形式,IT和金融服务外包是国际服务外包的主导,全球项目外包市场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服务外包已成为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引擎。服务外包最多的国家是美国,约占2/3;欧洲、日本约占1/3;承接最多的地区是亚洲,约占全球外包业务的45%。印度、墨西哥、东欧分别是亚洲、北美和欧洲的外包中心。

作为跨国公司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服务外包战略的实施将有可能成为企业新的利润来源,至少在以下几方面表现突出。

①削减成本。人工成本在服务产品成本中占很大比例,尤其是在服务产品越来越趋于知识密集和信息密集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有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高技能劳动力,而其工资成本远比在发达国家便宜。劳动力成本的国际差异为服务业跨国公司实施外包创造了条件。

②改善服务产品质量。服务外包的实质是某些服务活动在不同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例如,一家跨国企业将其后台办公服务(back-office services)剥离后,实际上变成了一家专业化的前台办公服务(front-office services)提供者。由于具备在那些专门服务项目经营上的专业人才和工作经验,往往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

③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将部分服务职能剥离出去的跨国公司而言,可以把人力和物力更集中在自己更具备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上,以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服务业跨国公司进入选择。

巴克利—卡森模型综合考虑了区位、内部化、金融变量文化(包括信任和心理距离等)、市场结构和竞争战略、技术改造成本(为适应当地需求状况)以及到国外经营的成本等因素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影响。同时,该模型还对20种进入模式进行了比较,较为全面地发展了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分析框架

巴克利—卡森模型认为企业活动主要包括生产活动、销售活动、营销活动和研发活动。而这些活动之间存在着中间产品的流动(图6-1)。

图6-1 企业活动中的中间产品流动

1)对于技术流动过程,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化、市场和联盟三种形式来进行。在内部化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选择将生产安排在国内(出口)或国外(跨国公司)来完成。

2)对于商品或服务流动过程,企业相似地可以选择市场、内部化和联盟三种形式来进行。相对于商品或服务以及技术的流动过程的不同选择形成了12种基本的进入模式(表6-2)。

表6-2 跨国公司的12种基本进入模式

在12种基本进入模式中,有一部分需要拥有自己的生产或/和销售设施与设备,如表6-2中灰色区域的6种情况。对于这6种基本情况,跨国公司又可以新建或并购的方式获得,特别是其中的1.1情况下需要区分生产和销售两种设备、设施的新建和并购。如果用A表示新建活动生产设施,用B表示并购获得生产设施,用C表示新建获得销售设施,用D表示并购获得销售设施,那么,对表6-2进行分化就可以得到最终的20种模式(表6-3)。

表6-3 跨国公司的20种进入模式

以上所有可能的进入模式对制造业跨国公司来说都是适用的,而对服务业跨国公司的适用与否是由其提供服务的性质决定的。如果服务业跨国公司提供的生产和消费可以分离,那么它与制造业跨国公司一样具有这些进入模式,反之则不同。由于不可分离性,买卖双方要直接接触,甚至买者也参与了生产,因此,生产设施同样也是销售设施,商品或服务转移过程在这种服务企业中不再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的出口也是不可能的,技术转移过程也只能采取内部化、市场和联盟三种方式,加上内部划分为新建和并购两种,所以销售和生产不可分离的服务业跨国公司的进入模式只有四种:内部化—新建、内部化—并购、许可证(市场)和联盟。而其他的模式都需要将生产和消费进行分离,因此这些模式在生产和销售不可分离的服务行业中是不可行的。一些学者在建立简单假设的基础上对这四种模式进行了优劣的比较,得出如下的结论:

①由于并购属于内部化,而联盟是内部化和市场的结合,所以可以推测在大多数情况下,联盟的技术和营销技能转移的信任建立在成本大于内部化—并购的基础上。

②要转移的技术、技能越是复杂和专业,内部化—新建模式越是有利。

③东道国和母国的文化、语言社会差异越大,许可证(市场)模式就越可能被选择。

④东道国的竞争对手越强,选择内部化—新建的许可证(市场)的可能性就越小,而选择内部化—并购模式则较为有利。

2.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发展(www.xing528.com)

大多数跨国公司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尚不足一个世纪。然而在这一相对短暂的时期内,公司国际扩张的动因和国外活动的性质已经经历了较大的变化。近来较为重要的趋势之一就是服务型跨国公司的出现及发展。

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而且其中较大部分是中间服务而不是最终消费服务业。投资主体不仅包括服务业跨国公司也包括制造业跨国公司。目前一些大型服务业跨国公司在地区分布上主要是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服务业跨国公司较少。由于服务业的特殊性质以及时代的发展,服务型跨国公司的出现及扩张形式都与传统制造业跨国公司不同。因此,对于服务业跨国公司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跨国公司是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不仅包括制造业跨国公司,也包括服务业跨国公司。具体业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造业跨国公司在服务业的投资。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并不都是与服务业企业进行的。有相当数量的制造公司在国外投资建立附属性服务企业,如由制造业跨国公司设立的与金融和贸易相关的附属企业。促使这些公司涉足服务业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和实现市场导向垂直一体化。随着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为了寻求将来发展的新领域,有些制造业企业还接管了与其主要业务并没有联系的服务企业。

表6-4列出了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服务业和制造业跨国公司的发展情况,从中可以大致了解制造业跨国参与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程度。以美国为例,1982年约有一半国外附属服务企业是制造业公司所拥有的。有关数据还表明,1982年只有13%的从事批发贸易的国外附属企业是由主营批发贸易的母公司控制的,制造业控制了77%,剩下的10%为石油公司所有。与金融有关的服务业(不包括银行)、房地产业、企业和私人服务业等行业只有约1/3的国外附属企业是由同行业母公司拥有的。然而,国外附属服务企业的重要形式是不可低估的。美国1982年服务业母公司约控制了该国投资流出总量的1/5,而全部附属服务企业在投资总量中的比重要大一倍。英国的相应比例分别是25%和34%。这些数据都表明了制造业企业参与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程度。

表6-4 部分发达国家服务业和制造业跨国公司

资料来源: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

(2)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成长。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早期在国外建立附属企业的公司中逐渐出现了一些贸易商行、银行和房地产公司。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第一个历史时期,各种垄断组织开始涌现,于是就出现了制造业公司向国外扩展的第一次浪潮。此时的铁路公用事业等服务行业的公司也扩展了一些对外投资,特别是在一些殖民地国家和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前,制造业跨国公司的活动超过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活动。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服务生产和商品生产之间相互作用的增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货物贸易和技术贸易的急剧增长,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是最初促进国内服务业向国外投资的主要动因。

20世纪70年代初服务业占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不到20%,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世界对外投资约7000亿美元总存量中,投资于服务行业的已达到3000亿美元,占40%左右。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并不十分景气的情况下,服务业的全球扩张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势头。同前几年一样,服务业投资占2005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大部分——近2/3,而1990年该比例为49%。在服务业中,与基础设施相关的服务业,就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而言,都有所增长。

2006年,跨国公司在其母国以外进行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较往年增长更快。78000家跨国公司和他们所下辖的78000家外国子公司的销售额、增加值和出口,估计分别增长了18%、16%和12%。它们占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0%和全世界出口额的1/3。中国继续成为世界上外国子公司数量最多的东道国。同时,来自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数量,过去十几年的增速也已经超过了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

3.服务业跨国公司的特点

服务业跨国公司自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国际贸易、投资中的中坚力量,它们在供给资金、转移技术、创造就业及推动贸易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其全球化经营过程中,服务业跨国公司日益呈现出以下特点。

(1)经营国际化。尽管服务部门的对外直接投资受到很多限制,并存在诸多服务业不易进行跨国经营的阻碍因素,如缺少技术或者缺少相对于当地企业的优势。但是,大多数的服务业部门都有跨国化的倾向,或本身就是跨国公司在从事经营,只不过它们的影响和相对重要性在各个行业中有所不同而已。

服务业中的保险、银行、零售、广告、会计、餐饮、法律、咨询等行业的跨国化倾向比较突出。就保险业而言,从2017年《财富》全球500强中的保险公司排名可见,大型保险公司大部分是跨国公司(表6-5)。

表6-5 2017年全球十大保险公司排名

(2)业务多样化。正如制造业公司的经营已扩展到服务业一样,一些服务业公司也日益扩展到制造业,并且在服务业各行业之间互相渗透。有些公司的经营多样化已发展到很高的程度,以至于难以或无法将其归类到某一特定的行业。

旅游、广告、会计等服务业部门的经营多样化趋势比较显著。在旅游业中,最常见的是旅馆和航空公司的联姻,以及逐渐出现的和出租汽车业联合。在会计方面,美国一些最大的会计业跨国公司近年来日益增加在管理咨询业上的多种经营,越来越多地变成了财务咨询和专业服务公司。广告业也有类似情形,广告业跨国公司更多的是把其业务扩展到诸如公司或机构广告、公共关系市场调研等行业。

一些服务业活动紧密相联,以及试图实现规模经济,是促使服务部门经营多样化和一体化的重要原因。典型的例子包括:

金融服务业——银行、金融和保险服务;

旅游业——旅馆、航空运输、出租汽车、铁路运输和旅游经营;

信息服务业——数据处理、软件、电信服务、信息存储和检索;

专业服务业——会计、广告、市场调研、管理咨询和公共关系。

(3)不平衡性。不平衡性指的是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性和行业分布不平衡性。

①从地区看,目前一些大型服务业跨国公司在地区分布上主要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服务业跨国公司较少。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是大多数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总部所在地。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海外附属企业地区分布的主要格局反映了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格局。

在所有发达国家和地区中,美国是拥有服务业跨国公司所设海外附属企业最多的东道国,其次是西欧和日本;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亚洲是服务业跨国公司所设海外附属企业最多的地区;美国服务业跨国公司所设海外附属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是拉美,其次是亚洲;日本的重点则在亚洲;西欧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比重基本平衡。需要明确的是,海外附属企业数只是反映服务业跨国公司扩展的一项参考指标,但不一定反映其参与跨国经营的规模或在公司全部经营中的份额。因为,相当一部分附属企业只是发挥中介作用,以跨国化程度来衡量,服务业跨国公司总体上低于制造业跨国公司的水平。

②从行业看,不同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在美国,虽然大部分服务行业都处于强有力的地位,但跨国公司拥有的国外附属企业主要集中在会计、广告、零售、旅馆、餐饮、市场调研、法律、证券和金融服务业中。在西欧国家拥有的相当数量的巨型跨国公司中,银行、保险、出版、航空和其他运输业设置的海外附属企业最多。

(4)战略转变。从跨国公司发展的历史看,服务业一般是跟随在制造业之后推行其跨国活动的。20世纪70年代以前,制造业跨国公司主要以利用东道国的资源及廉价劳动力为动机,先后带动了铁路、公用设施和基建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企业的海外延伸。从投资规模和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来看,服务业只是作为制造业的补充而落后于制造业。20世纪70年代起,一方面由于制造业跨国公司不断成熟,对外投资结构升级、形式多样,为发达国家经济地位日趋上升的服务业的对外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产品及技术的国际贸易蓬勃发展,对为工商贸易提供服务的全球服务业发展要求日益增加。20世纪80年代后,服务业已不再是单纯地尾随在制造业企业之后走向海外,企业跨国化形成的国际竞争环境极大促进了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放松了历来限制严格的电信、金融等服务部门的管制,这成为服务业跨国公司迅速向海外扩张的契机。21世纪以来,在大多数国家的政策是继续鼓励外国直接投资的同时,限制性措施也变得习以为常。尽管保护主义的抬头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担忧和政治辩论,但是总的政策趋势仍然是对外国直接投资更加开放。2007年,联合国贸发会议确认的近100项对外国直接投资具有潜在影响的政策变化中,有74项旨在使东道国的环境更加有利于外国直接投资。然而,近几年来,不利于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变化的比例仍持续上升。

服务业跨国公司逐渐摆脱了纯粹提供中间性生产投入的传统角色,开始参与制造业活动,例如,跨国银行接受跨国公司委托,承办并直接参与为跨国公司所需要的银团、企业组建和变动等有关活动。但服务业跨国公司更多的是向同行业其他部类的服务领域拓展,这种多样化拓展主要强调相互衔接的一条龙服务,如跨国银行及其分支不仅为工业跨国公司提供资金,而且经办公司体系内的资金调拨、周转和结算,或为制造业跨国公司的外汇、资金、市场行情、企业变动和生产经营者提供咨询意见;零售企业公司兼营保险和信用卡业务;数据处理公司同时经营软件和电信业服务;会计师事务所除审计外,又将管理咨询、市场调研和公关等部门的服务集于一身。

(5)并购频繁。随着各国对外商投资限制的放松,跨国并购可以充分发挥其投资迅捷和有效避税的优势,逐渐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跨国并购在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中也发挥了主要的作用。2006年,跨国并购交易在金额和数量上均显著增长,金额提高23%,达到8800亿美元,数量提高14%,达到6974笔,接近2000年达到的并购高峰。更高的股票市场估值、不断提高的公司盈利和有利的融资条件驱动了这一增长。与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并购热潮不同,在此轮增长中并购交易绝大多数通过现金和借贷支付,而非通过换股实现。2006年创下多达172笔巨额交易(即金额为10亿美元以上的交易)纪录,约占跨国并购交易总额的2/3。

从具体行业来看,近年来全球并购市场的热点是金融业,银行业的纷纷合并使欧盟国家和美国的银行数量逐渐减少。2007年下半年出现了一些很大的交易,包括银行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交易——苏格兰皇家银行、富通银行和西班牙国际银行组成的银团以980亿美元收购荷兰银行控股公司,以及力拓矿业集团(联合王国)收购加拿大铝业集团。

(6)带动技术扩张。跨国公司因为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在世界各地安排生产,已成为现代技术的发源地、散播者和推动器(现代技术包括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工艺等硬技术,还包括雇员技能培训、管理经验、金融技术等软技术)。制造业跨国公司建立国际分支网络的目的是实施相似体系内的劳动分工,将劳动密集度相对高的那部分生产转移至海外分支机构,母公司则保留资本和技术相对密集部分的生产,从而拉开母公司与子公司间的技术层次。

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跨国公司用于硬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资并不多,而以软技术优势见长,而且由于服务业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难以分隔,从母公司生产中分离出技能相对低的那部分服务的可能性减小,因而服务业跨国公司海外分支移动的技术更安全,更接近母公司的水平。

日趋发达的跨国界信息流动降低了服务业海外活动的成本,跨国的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使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海外分支成为母公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母公司能够更有效地组织起全球范围的活动,通过海外分支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当地并不具备的现代服务,而在发达国家则提供价格更低廉、质量更优异的服务。会计、保险、租赁、跨国银行、数据处理和信息传递等现代服务领域的跨国公司对东道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