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学是以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为标志的。这一时期,经济学得到全面而深入的发展,无论在研究的内容、方法还是深度与广度方面,都是过去所无法比拟的。但其中心还是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我们可以把现代经济学分为三个时期。
1.凯恩斯革命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
新古典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经济描绘成一部能有效自行调节的机器。在这种经济形态中,通过价格的调节可以实现充分就业。但是,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使得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是一架能自行调节的机器、不会出现严重失业的神话被打破,经济理论与经济现实发生了尖锐的冲突。这场大危机后,西方国家的政府为了解决失业问题,日益加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在这样的形势之下,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这标志着宏观经济体系的形成。凯恩斯在理论上把产量与就业水平联系起来,从总需求与总供给两个方面来说明产量水平(即国民收入)的决定,并从总需求的角度说明了总需求不足是失业存在的原因。在政策上则提出放弃自由放任,由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凯恩斯的这些观点被认为是经济学史上的一次革命。这次革命所形成的凯恩斯主义,提出了以国民收入决定为中心,国家需要干预经济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
2.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末)
战后西方各国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凯恩斯主义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在此过程中,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为主要代表的一些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综合”在一起,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综合派全面发展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并把这一理论应用于美国经济政策实践,被认为是战后对凯恩斯主义的重大发展。
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观点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同时,政府必须根据市场情况,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以烫平经济的波动,保证宏观经济的平衡增长。(www.xing528.com)
3.自由放任思潮复兴(20世纪70年代至今)
战后,西方各国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引发了许多问题,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在西方各国的“滞胀”——即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严重并存,使得认为经济停滞和严重通货膨胀不会同时出现的凯恩斯主义陷入窘境。在此形势下,已蠢蠢欲动多年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便开始复兴,出现了现代货币主义、理性预期、供给经济学等学派。这些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学家把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视为滞胀的根源。他们论述了市场机制的完善性,说明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无用性,提出了减少国家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自由放任的主张。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各国采用了这种主张,实行经济自由化的政策,并对经济的复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自由放任”的复兴。
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学流派的理论,尤其是货币主义关于货币数量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的论述,以及理性预期学派关于预期的形成和对经济的影响的论述,已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从另一个角度发展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无论是在研究的内容、方法,还是深度与广度方面,都得到了全面而深入的发展。在当代,自由放任的复兴并没有完全取代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实际上,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国家干预是不会取消的。实行经济自由化只不过是在国家干预过多、引起了问题的情况下减少这种干预或改变干预的方式而已。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中仍然有重要的影响。凯恩斯主义与主张自由放任的各流派并存、争论,在某些问题上又趋向于合流,是当代经济学的重要特点。
从以上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经济学是为现实服务的,它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经济现实发展的结果。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国家垄断时期的凯恩斯主义,都是为当时资本主义的现实服务的。存在决定意识这一原理也可以用于解释各种经济学交替的根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