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厘戥的起源及形制发展

厘戥的起源及形制发展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厘戥可以看作是袖珍型杆秤,其形制与杆秤类似,也是由戥杆、戥盘和戥锤3个部分组成,是中药店、中药房调配处方、秤取中药的主要工具,以克为计量单位。戥杆,是厘戥的主要部件,一般长约25厘米,通常用乌木或兽骨制成,过去制作考究的用象牙制成,现在多用铜质戥杆。有的为了扩大称量范围,一个厘戥备有两个大小不等的戥锤。为方便携带和保管,有些厘戥还被装在一个精致的盒子里,其工艺十分考究。

厘戥的起源及形制发展

据记载,我国第一枚戥秤,是由宋朝人刘承硅在公元1004—1007年发明的。他是宋朝时一名主管皇家贡品库藏的官员,鉴于当时一般的木杆秤计量精度不高,远远不能满足贵重物品的称量,经过潜心研制而创造发明出来的。经过测量,其戥杆重一钱(3.125克),长一尺二寸(400毫米),戥锤重六分(1.875克)。共有3个秤毫:初毫,起量五分(1.5625克),末量一钱半(4.69克);中毫,末量一钱(3.125克);末毫,末量五分(1.5625克)。这样的称量精度,在世界衡器发展史上是罕见的。

厘戥可以看作是袖珍型杆秤,其形制与杆秤类似,也是由戥杆、戥盘和戥锤3个部分组成,是中药店、中药房调配处方、秤取中药的主要工具,以克为计量单位。

戥杆,是厘戥的主要部件,一般长约25厘米,通常用乌木或兽骨制成,过去制作考究的用象牙制成,现在多用铜质戥杆。在纤细的戥杆上,也有序地排列着“星眼”,这些星星点点就是厘戥的刻度标志,叫做戥星,俗称“秤花”,其称重范畴通常在1—250克。厘戥无论是使用过去的市制还是现在的公制,都是十进制的,所以戥杆上没有那十六颗“星”,但厘戥一直忠实秉承了杆秤有关“星”的道德内涵,在紧邻着“定盘星”之后的三颗星仍然是福、禄、寿三星,假若药商在买卖中存在“短秤”现象的话,依旧是缺“星”,还是象征着他将丧失相应的康宁财富和寿数。

戥盘是放置称量物品的器皿,一般是由青铜铸造而成圆盘(也有簸箕形的),或由紫铜板冲压而成,直径约12厘米,以厚、重者为佳。沿圆盘边缘的内侧等分成3个点,在这3个点上打3个小圆孔或安装3个凸起的铆钉,用以维系盘绳,链接于戥杆的头侧。(www.xing528.com)

戥锤,又叫秤砣,也是由青铜铸造。戥锤的形制品种繁多,有高度适中的圆柱体,有厚薄得体的椭圆形,有如同硬币的圆形,有镶嵌金银饰品的组合形。有的为了扩大称量范围,一个厘戥备有两个大小不等的戥锤。戥锤的做工较为精致,有的刻着花纹或字号,戥锤顶部预留有一小孔,用以维系锤绳。

为方便携带和保管,有些厘戥还被装在一个精致的盒子里,其工艺十分考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