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杆秤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堪称“国粹”,相传中国传统的木杆秤是鲁班运用杠杆原理发明的。把秤砣挂在二毫的第一颗大星这一位置,秤盘又无任何东西时,提起二毫,则两边重量相等,秤杆平衡。“定盘星”是一颗道德标准之星,是良心之星,它被赋予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含意。
杆秤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堪称“国粹”,相传中国传统的木杆秤是鲁班运用杠杆原理发明的。但是,其真实的发明年代已无从考证了。
杆秤由几个部件组成:一是秤杆, 二是秤砣,三是秤盘或秤钩(有的杆秤二者都有)。秤杆粗的一端上有提绳叫做秤毫,秤毫一般有2根(也有极少数是三根秤毫的),分别用于称量两个不同的称量范畴。离秤盘或秤钩近的一根叫做“头毫”,称量的范畴较大;离秤盘或秤钩较远的那根叫做“二毫”,称量范畴较小;头毫的最小称量(起量)正是二毫的最大称量(末量);整个秤杆上镶有表示刻度的秤星,头毫的秤星镶在秤杆的背脊上,二毫的秤星镶在对着用秤人的这一面,这样安排,是因为二毫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便于使用。
把秤砣挂在二毫的第一颗大星这一位置,秤盘又无任何东西时,提起二毫,则两边重量相等,秤杆平衡。这颗大星就叫“定盘星”,又叫“准星”,俗称“起花”。“定盘星”是一颗道德标准之星,是良心之星,它被赋予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含意。
秤砣也叫“权”。秤杆称作“衡”,“权衡轻重”这个词,应该就是由此而来的。(www.xing528.com)
木杆秤的产生,为后人发明研制戥秤提供了很好的想象空间,更为后人制作戥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杆秤在我国自秦始皇统一中国起,开始实行一斤十六两制,一直沿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米制为中国基本计量单位,在全国推广使用,保留市制,“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 中药计量仍袭旧制不变。从1979年1月1日起,中药计量单位也改用了米制,用“克、毫克、升、毫升”,不用 “两、钱、分”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