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耕
据《光泽县志》(1994年版)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光泽县没有公立医疗机构,只有私立的中医药铺。那时,中医为患者诊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公寓式中医铺,只行医,通常不负责给药,患者须另去药店“抓药”。这个形式的中医铺多以“儒医”自居,家境较为富裕,患者求医要雇轿子接送。二是开店行医式,这又分两种形式:一是诊所式,以医兼药,以坐堂行医为主,兼营中药为辅,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医诊所,俗称中医铺,医术多为家传,有的是学徒期满,出师后另立门户;另一种是药店式,以药兼医,以经营中药为主,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为辅,进行“问病拿药”,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中药店或中药铺。从开店行医这个模式,我们可以得知,中医药基本上是医药不分的,中医师对中药了如指掌,而药师也都精通医理,所以,光泽的老百姓是不分医师和药师的,一律将他们称之为“医师”。
民国时期,光泽县名医众多,有著名中医师彭祖德、张仲机、严锦清,骨伤科名医曾道献,蛇伤科名医方良泰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光泽有著名中医师50人,青草医师11人,药店76家,中医药事业比较发达。本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光泽县这一特定时期众多名老中医当中遴选若干名,以“速写”的方式介绍给大家,方便读者一瞥光泽当时的中医药状况。
彭祖德:民国时期华桥际岭人。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光泽城关有一个名叫傅庆炎的患者,病情危急,远近的医者见状后,都认为病入膏肓,药石无医。彭祖炎仍然坚持为其接诊,经过一番“慎察细候”,彭医师从容开出药方,“服数剂即见转机,月余康复”。
张仲机:民国时期光泽城关人。他终身以悬壶济世为业,家中常备急救的丸、散、膏、丹,可随时为患者服用。他精通脉理,辨证准确,明断安危,治法多样。南平有个患者名叫余老三,腹部膨胀多年,诸医无效,特地遣人到光泽请张仲机去南平医治,张医师以“枳实汤”加减,“仅数剂,胀消病愈”。城西有个3岁的幼儿名叫危霓英,患“风症”,危在旦夕,请张医师诊治,他当即针“风府穴”,“仅半时,有哭声”,随后服药,“三剂而愈”。
严锦清:民国时期华桥上坑边人。他“精通脉理,造诣很深”。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驻军某军官,患头痛之疾,白天安然无恙,入夜则剧痛不止,经多方名医诊治不见效,后请严锦清医治,仅一剂而痛减,调治数日则康复。患者重谢不纳,遂送一匾,称“果然儒医”。
曾道献:民国时期李坊管蜜村人。他继承祖传跌打损伤正骨诸法,医术高明,誉满城乡。石城村曾某因盖房子不慎被梁木压伤至昏,胸骨折断,吐血不止,奄奄一息。经曾医师治疗,内服外敷,调治半年后病愈,后参加劳动如常。又有水口村横南自然村彭某,被大松木压伤,头部和胸部受伤严重,大量吐血,昏迷数小时,经曾医师治疗半年后,渐趋恢复。(www.xing528.com)
方良泰:光泽蛇伤名医。他继承四代祖传医治毒蛇咬伤的秘方,集60年治疗蛇伤实践经验,治蛇伤“药到伤除、高深莫测”。防治蛇伤是山区农民的一件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良泰与另一位蛇伤医师周求德一道毅然献出祖传秘方40个。用药基本上是以本地青草药为主,中和蛇毒的青草药常用的有:半边莲、水胡椒、万盏红灯、七里香、车前草、金不换等药加减而成,胸部不适者加天芥菜、满天星;局部疼痛处加铁铆钉;膨胀不通者加土大黄等。
彭华寿:止马乡仁厚村山坳人。他熟读中医药经典,刻苦钻研中医药理论,医术高超,经验丰富。20世纪60年代初期,光泽县委书记段正,患麻痹症已7年,先后在福州、上海等大医院检查治疗,稍有缓解,但未根除,时而复发。复发时,患者右脚从足趾至臀部的肌肤冰冷麻木,疼痛难行。经彭华寿医治后,彻底根除这一顽疾,跟踪探访20年,直至患者逝世,均未见复发。
姜有川:祖籍河南。精通医理,医术高超,1960年获光泽县人民政府授予“名老中医”称号。有一女患者,满脸紫黑斑点,大小不齐,稍高出皮肤,西医无法医治。请姜有川诊疗,诊其脉象沉而涩,诊断为风、寒、湿三邪瘀闭经络,血被瘀而逆于腠理所致。姜医师拟定治顽方案:以祛风、寒、湿三邪为主,佐以活血祛瘀,用葛根汤加减,仅8剂而愈,不再复发。
王成章:江西南丰人,原为福建中医学院教师,主授针灸、本草专业课,常带领学生到野外挖采青草药。1960年响应国家“支援山区”的号召,来到光泽县工作,并组建了县医院的中医科。他对肝、胆系统疾病有长期的研究,辨证论治有独到之处,擅长运用大柴胡汤和茵陈蒿汤,在具体病例中根据不同的病情随症加减,既治法严谨,又灵活自如。例如:在使用大柴胡汤时,若湿热甚者则加茵陈、茯苓、栀子;若气滞甚者则加香附、陈皮、厚朴;痛甚者加重金铃子、玄胡索用量;有胆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呕吐甚者酌加竹茹等,治疗效果甚好。
以上“速写”,是笔者根据权威史料的记载,对光泽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部分名老中医药师情况进行“速写”,是为“管窥”,以飨读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