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和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20余年中,光泽县中医中药界十分兴旺,光泽县的中医药服务尽管占了很大比例,但是一直没有专业学术机构。直至1977年,在县委、县政府关怀下和当时地区中医研究所的支持帮助下,于当年4月筹备成立了光泽县中医研究所。光泽县中医研究所所长由县卫生局副局长祝亨扬兼任,颜长才同志主持日常工作,主要成员有王智碧、王新华等人。王新华担任教研组长,王智碧担任整理资料工作。研究所地点设在原6729部队旧营房(现邮政大楼地址)。
光泽县中医研究所前期工作主要是:
一、组织培训农村“赤脚医生”。中医研究所创办以来,前后办过二期西医学中医培训班,每期学习4个月,参加过培训的学员有140余人次。重点是针对全县各公社、大队的“赤脚医生”进行轮训,提高他们的中医药诊断治疗水平。光泽人民长期以来喜好和依赖运用传统的中医药进行防病治病,因此提高“赤脚医生”的中医药诊疗水平更显迫切。经过光泽县中医研究所办班的系统学习,使全县各公社、大队的“赤脚”医生们的中医药理论和实践都得到提高,诊断更为准确,对药性药理的理解更为透彻,对症下药能力更强。
二、收集整理本县知名中医药专家、行家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文章。编印了《光泽老中医临床经验汇编》。该书3万余字,内部发行,用于本县中医药界学术交流。该书具体篇章有:姜有川的《针灸治疗脾痛10例获愈报告》、王成章的《应用中药红藤汤加减治愈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3例临床报道》、李鸿栋的《温病战汗经验总结》、颜长才的《“定痛丸”治愈癫痫一例临床摘要》等。《光泽老中医临床经验汇编》一书的编印内部发行后,对光泽城乡的中医药界起着深远的影响,如今大多数名老中医都已作古,为数不多的老先生也已退休,他们的宝贵临床经验得以收集整理成书留给后人,对光泽县中医中药的发展和研究起到重大作用。(www.xing528.com)
三、组织召开全县名老中医师、名老中药师座谈会。会上研究了《中药加工炮制经验汇编》(内部资料)一书的增删修订,为后来出版发行《中药加工与炮制》一书打下基础。《中药加工与炮制》一书由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文15.6万余字,全国发行、印刷l万余册。虽然这本专业技术书是后来成立的光泽县中医院和光泽县卫生局联合署名,但前期资料收集整理均是光泽县中医研究所做了大量工作而完成的。
197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针对当时全国中医中药事业后继乏人的严峻态势,经过全国性调研,认为加强中医中药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为保护发扬祖国文化瑰宝,国务院于1978年专门下发了56号文件。文件精神要求有条件的县都要创办中医医院,并明确了中医院的专业人才可以向集体医疗机构和社会招考录用。国务院56号文件下发到光泽县,县委领导十分重视,及时进行了传达。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酝酿,认为光泽县中医药事业源远流长,名医辈出,传统制药工艺饮誉全省,完全具备成立中医医院条件。于是光泽县委决定在光泽县中医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光泽县中医院。1979年光泽县中医院成立,光泽县中医研究所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尽管光泽县中医研究所存在的时间不长,确在光泽县中医药发展史上发挥了应有的历史性重要作用。
注 (1)作者时任光泽县政协委员、光泽县中医院办公室主任。
(2)本文原刊载于《光泽文史资料》第23辑,略有改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