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13年2月20日,国务院推出加强楼市调控的五项政策,即“新国五条”。
许多人对这一新政策不屑一顾,认为其“形式大于内容”。
那么,事实的真相又如何呢?(www.xing528.com)
最近,国家对楼市调控又提高了调门,可有些人却并不买账。这两天,有人对“新国五条”提出质疑,认为这个文件仅仅是“喊喊空口号”,得瑟一下而已,不可能动真格的。众所周知,两会后新一代领导人将全面接班,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个节骨眼上的任何政策,都事关政治,而楼市又是一个极富政治敏锐性的话题,无人敢儿戏之。因此,任何低估上层调控楼市决心的说法,都将是自欺欺人。反之,如果能够成功保住乃至进一步深化调控成果,将会为新一届领导班子大大加分,这块砝码事关民心,其重量绝对不可小觑。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必须要受到高度重视。那就是2013年将作为“保障房正式亮相”的元年载入史册。之所以用“元年”这个说法,是因为从2013年开始,每年都将有数百万套的保障房竣工入市。此事的意义非同小可。迄今为止,由于保障房数量极少,分配机制又极其不透明,对住房市场几乎没有形成任何影响力,老百姓对于保障房是“只闻其声,未见其人”,没有任何感性认识,所以只能将所有的真金白银投入商品房市场,这才造成了商品房价格“无限上涨”的荒谬心理预期模式。但是,自2013年起,“保障房”一词将正式进入老百姓的视野,并逐步形成稳定的预期,这将从根本上动摇商品房市场一家独大的地位,从而永久性地改变商品房价格“无限涨”的垄断性预期格局,使商品房正式走下神坛,从某种“圣物”回归其一介“商品”的本质。最后,国家调控楼市的思路已经越来越明晰。我们知道,楼市之所以会诡异地“回暖”,是因为既得利益群体使用了欺诈的手段,重新动摇了刚需的心理预期,使他们发生了恐慌性入市的不理智行为。既得利益者的欺诈手段,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疯狂炒作楼价“只涨不跌”的荒谬预期模式。幸运的是,国家现在调控楼市,用的正是“将计就计”之策。一方面平抑楼价,一方面迅速提高居民收入,用这招巧挤楼市泡沫。打个比方,如果楼价能够连续五年不涨或微涨,而居民收入五年后能够翻一倍,事实上就等于楼价跌了很大一个幅度。这正是国家高明的地方。因为这样做一举两得,既回避了由于楼价暴跌带来全面经济危机的风险,又兵不血刃地贬抑了过高的楼价,挤掉或减少了楼市泡沫。事实上,楼市已经保持基本稳定两年有余,而这两年又是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的两年,全国居民年收入水平上涨幅度普遍超过10%,许多地方甚至超过了20%。按照这个逻辑计算,两年来中国楼价事实上已经跌去了近10%。如果再考虑到通胀的因素,其实楼价实际下跌的幅度更高,它的“保值、增值”功能显然已经大打折扣,“买楼就必然意味着升值”的全民心理惯性势必逐渐崩溃。很明显,中央调控楼市的决心在可预见的未来是不会动摇的,现如今楼价好歹上涨零点几个百分点就会成为大事件,上涨一两个百分点更会被炒作成全国性的大新闻,被媒体与民众形容为“大涨”,形成人人喊打的局面,而国家总会在这种群情激奋之中很自然地出手,形成楼市调控“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局面。
正可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与既得利益集团进行的这场旷日持久的楼市博弈之中,国家“一石二鸟”政策的圆满成功,只是时间问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