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楼市:从储蓄手段到不靠谱

中国楼市:从储蓄手段到不靠谱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楼市的一个最大问题,在于它已经变成了一种人们喜爱的储蓄形式,“就像黄金或银行中的储蓄一样”。对于众说纷纭的中国楼市,索罗斯只用了寥寥数语便彻底道破了天机。而之所以不靠谱,是因为中国的楼市已然沦为了一种“储蓄的手段”。很明显,按照索罗斯的话讲,中国的楼市已然沦落为一种公开的储蓄形式。

中国楼市:从储蓄手段到不靠谱

(1)中国楼市的一个最大问题,在于它已经变成了一种人们喜爱的储蓄形式,“就像黄金或银行中的储蓄一样”。

(2)人们像储藏金条或银行存款那样囤积住房,形成了住房大量空置现象。

(3)解决房地产泡沫问题的最根本出路在于卖出空房子或征税。

(4)征收房产税将是解决楼市泡沫的终极方案,但必须逐步施行。原因恰恰是它们太有效了,操之过急可能会造成巨大的冲击。

之所以说大师的话“一针见血”,是因为他的分析准确无误地道破了以股市与楼市为代表的中国资本市场运作规律的核心。

自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直有一个问题萦绕在全世界,当然也包括我们中国自己的股民心中,那就是,为什么中国是第一个成功走出危机阴影的世界性大国,但股市的反应却自始至终都在“掉链子”呢?

索罗斯的话一语道破了个中玄机。问题的答案极其简单:股市追求的,是“收益”,不是“规模”。具体地说,一个股民在购买某个企业的股票时,更为看重的是那家企业的赢利前景,而不是它的规模大小。只要能赢利,即便是小微企业的股票也会充满魅力,但是如果企业赢利能力不强,甚至有明显亏损倾向,那么即便这家企业规模再大,它的股票也会被看做垃圾股,令广大股民唯恐避之不及。

中国股市的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我们知道,长期以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投资和出口。这一点,在近几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爆发后体现得更为明显。但这样的做法,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先说出口。首先,由于我们的传统出口市场欧美日同时陷入了经济不景气的局面,这些国家人民的购买力降低,从而倒逼我们的出口企业削价竞争,影响了它们的赢利能力;其次,由于市场蛋糕急剧缩小,全球性竞争愈发激烈,也对我们出口企业的议价能力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最后,人民币升值、以工资为代表的各种要素成本的大幅攀升等因素,也极大地蚕食了出口工业的利润空间。所以,显而易见的一个事实是,即便我们出口了很多商品,可却未必都赚到了钱,甚至有时出口的商品越多,反而会越赔钱,整体上来说出口企业并没有给中国经济带来多少真正意义上的收益。

再说投资。众所周知,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如此快地走出危机的阴霾,主要受惠于政府主导下的大规模基建投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所谓“铁公基”建设。但是,基建投资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收益低,回收周期长。有些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基本建设甚至于有可能永远收不回投资,注定一辈子要给他人做嫁衣裳,如某些高铁项目。当然,既然是基础设施,尤其是战略性的基础设施,有时候即便没有收益,甚至是明知会产生巨额亏损也要横下一条心把它建起来,但是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基建投资比重过大会严重削弱经济整体的赢利能力也就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综上所述,在投资和出口这两驾超级马车绝对主宰中国经济的今天,中国股市始终难逃颓势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索罗斯的分析还不止于此。他进一步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投资和出口的振兴需要大量资金,同时又极难产生利润,所以这两驾马车的发威将极大地拖累中国的银行系统,使它们的坏账水平迅速膨胀,个别银行甚至面临破产重组的危险,也就是说,实体经济的增长是以可能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为代价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股市能有好的表现才是一件真正不合情理的事情。(www.xing528.com)

所以,要想真正振兴股市,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结构改革”。具体来说,要相对降低投资和出口在经济中的比重,增加消费的比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经济的整体盈利水平。而且,由于创新和高科技意味着更高的附加价值、更强的赢利能力,所以,那些与消费产业相关的创新和高科技企业,将是推动未来牛市的绝对生力军

说完股市,我们再来说说楼市。

对于众说纷纭的中国楼市,索罗斯只用了寥寥数语便彻底道破了天机。那就是,中国的楼市“不靠谱”。而之所以不靠谱,是因为中国的楼市已然沦为了一种“储蓄的手段”。具体来说,中国楼市最根本的问题,不在于房价高低,而在于房子已经失去了其居住功能,甚至是商品功能,变成了一种人们钟爱的储蓄形式,“就像黄金或银行中的储蓄一样”。所以对于中国人而言,“尽量多地占有房子”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其他环节已经不重要。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市场经济的一个最基本原理,就在于政府不干涉,要把市场能做的事情完全交给市场去做。因为市场的一个基本功能就在于合理配置资源,而政府的干涉是对这一功能的巨大破坏,只能适得其反”“中国的楼市不能调控。房价之所以会涨,是因为有需求,等到需求被满足时,房价自然会回归平衡”“只要市场上有需求,让房价涨十倍百倍甚至千倍都是合理的,因为这是市场意志的体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这些话听起来似乎都对,都合逻辑,但是仔细一推敲就完全站不住脚了。道理很简单,这些观点过于夸大了市场无形之手的力量,而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那就是“鬼迷心窍”四个字。具体来说,当一个市场中人们“鬼迷心窍”的时候,这个市场就会失去其“合理配置资源”的基本功能,陷入彻头彻尾的疯狂,而这种疯狂又将不可避免地带来大规模的混乱甚至是灾难。

历史上无数次大的经济金融灾难,当然也包括这次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无不是市场里的人们鬼迷心窍、走火入魔造成的。所以,当人们的行为明显趋于非理性时,通过强有力的政治经济手段予以干涉,是一件再自然不过、再正确不过的事情。这样做,绝不是蓄意破坏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恰恰相反,正是为了有效地捍卫这一功能。

那么,中国的楼市,又是一种什么状况呢?很明显,按照索罗斯的话讲,中国的楼市已然沦落为一种公开的储蓄形式。也就是说,大家对于房子的追求,已经和对于黄金的追求没有任何区别。这是一种强烈的“财富情结”,说白了就是“不管有没有实际需求,只要大量地拥有房子就行。房子越多,就意味着财富越多”。这样的情结,就是一种典型的“鬼迷心窍”。这种“鬼迷心窍”的情结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住房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让这个市场越来越畸形、越来越疯狂、越来越失控,在这样的情况下,“放任不管”无异于“慢性自杀”。

但是,管有管的方法与分寸,索罗斯对这两点都做了精辟的论述。

他的逻辑是,既然住房已经失去了其固有的居住功能,变成了一种储蓄手段,那么,中国的民间一定有大量空置房存在。因此,为了挤掉泡沫,重新恢复住房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消灭住房的储蓄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游离于市场之外的空置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实行房产税制度,增加空置房的持有成本,倒逼持有人将空置房资源重新释放回市场中去。

但是,由于中国的空置房现象过于严重,一个人拥有几十甚至上百套空置房资源的案例也不罕见,因此,房产税制度如果出台过快、施行过猛,必然会造成大量持有者恐慌性抛售的现象,从而有可能带来住房市场整体崩溃的灾难性局面。因此,在中国推行房产税,一定要循序渐进、摸着石头过河,切不可操之过急。

中国的房产税已经喊了很多年,但始终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许多国人因此对国家施行房产税的决心产生了一种焦躁不安和怀疑的心理,相信索罗斯的一番分析,应该可以解开长期萦绕于国人心中的一个谜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