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均GDP到底是真还是假?

人均GDP到底是真还是假?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奇怪的是,甭管多乐观的预计,好像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人均GDP这个更为重要的指标。所以,短则50年、长则100年之内,中国在人均GDP上绝无可能赶上美、日。这就意味着,21世纪的头一个10年,我们的人均GDP增加了4倍之多!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体量大小的指标。所以,中国经济总量乃至于人均GDP

人均GDP到底是真还是假?

导读:

最近几年,关于“中国的GDP何时能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预测似乎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蔚然成风。

但奇怪的是,甭管多乐观的预计,好像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人均GDP这个更为重要的指标。大家似乎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就算中国的GDP总量可以很快超过美国,但是要想在人均GDP方面实现对美国的超越,至少需要50年甚至100年!

但是,事实的真相是这样吗?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已经经历了30年高速增长。尤其是近10年,我们接连超越了意、法、英、德、日等传统经济强国,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谓出足了风头。

但是,每当中国经济传来捷报时,总会听到一些酸溜溜的含讥带讽的声音。这种声音一半来自外国人,一半来自咱自家人,内容无外乎是那句老生常谈:就凭中国,即便GDP再厉害,一摊到人均上也照样垫底。所以,短则50年、长则100年之内,中国在人均GDP上绝无可能赶上美、日。

这个说法是如此强有力,似乎令人毫无辩驳的余地。对那些好不容易为祖国取得的成绩心中暗爽了一把的人来说,那感觉就像被人当头浇下一盆凉水,冷不丁打个激灵,只好被迫收敛起好心情,继续遥望他人的背影,深深地叹上一句:哎,看来要是过上人家那种水准的好日子,我这辈子算是彻底没戏,只有我孙子有那份福气了!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悲观。依我的看法,中国在GDP指标上最快将于2017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且,请大家务必听好了,即便在人均GDP的指标上,赶超美、日也绝不像有些人吹嘘的那么费劲,最快我们将在2030年之前,也就是经济总量超过美国的10年后,在人均收入方面也一举超越美国。

请别误会,我并不是盲目乐观、不顾客观规律信口开河。恰恰相反,我认为那些盲目悲观的人恰恰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忽悠那些没有经济学基础知识的老百姓。因此,有必要在这里为这种被严重扭曲的观点纠偏,让大家看到事情的真相。

说几个数字。

你知道中国的人均GDP是什么时候超过1000美元的吗?

是2001年。

你知道中国的人均GDP是什么时候超过2000美元的吗?

是2006年。

你知道中国的人均GDP是什么时候超过4000美元的吗?

是2010年。

看见了没有?也就是说,我们的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2000美元只用了6年时间,而从2000美元到4000美元,只用了区区4年时间。这就意味着,21世纪的头一个10年,我们的人均GDP增加了4倍之多!

顺便说一句,我们的人均GDP已于2011年超越了5000美元。按照这样的速度,我们最快将于21世纪第二个10年结束,也就是2020年时,迈上人均GDP 20000美元的大关,正式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这可是一个惊世骇俗的预言,相信大大地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不过,按照我前边给出的系列数据推算,这个预言绝非天方夜谭,而是完全靠谱的科学论断。

那位说了,为什么会这样?即便2001年到2010年这10年当中,我们的平均经济增长率接近两位数,也不至于能成长4倍之多啊!

相信许多人都会有这种朴素的疑惑,可问题的答案却异常简单。

事情是这样的。

妙就妙在名义GDP和实际GDP这两个指标名称上。

顾名思义,所谓名义,就是表面上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含水分”;而实际,就是干货,“不含水分”的意思。

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率这个指标,走的是实际线儿,也就是所谓的实际增长率;而GDP这个指标,则往往走的是名义线儿,也就是所谓的名义GDP。前者是干货,后者是水货。

具体地说,就是经济增长率指标不包含通胀率汇率的变化,而GDP指标则刚好相反,通胀和汇率都在里边儿。

这也就是为什么包括我们中国在内,拿经济增长率这个指标去套(计算)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GDP指标往往都会一头雾水,对不上号的原因。

那位说了,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呢?统一成一种性质的指标不行吗?

实话实说。不行。

这里边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是横向与纵向比较的原因。

之所以要统计数据,就是为了各种比较。因为只有比较才能了解经济的真实发展情况。而实际也好,名义也罢,任何一种性质的数据,都是为了比较上的方便。

先说经济增长率。

如果经济增长率也走名义线儿,这个事儿就比较麻烦。打个比方,某个国家某年的通胀率达到500%,汇率贬值300%,那么,就算它的实际经济增长率是-100%,GDP的名义增长率也将达到+100%。+100%!我的天!你说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底是气势如虹呢?还是惨不忍睹?这玩意儿就没法说清楚了。所以,增长率这个东西玩不了水货,只有老老实实地把干货拿出来才有意义。

再说GDP。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体量大小的指标。所以,只有采用水货的方式,即通过某种统一的货币单位(如美元)测量出来的一国经济的票面数值,才是一个可以在国际间进行横向比较的、相对靠谱的依据。

第二个是实际操作的原因。

说白了,任何一种数据统计都是为了实际操作服务的,这就意味着,只有可操作的统计才有意义。

先说经济增长率。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别看经济增长率是干货,可它的计算却是在水货的基础上完成的。具体地说,实际经济增长率的计算依据是名义GDP,因为只有这样的算法,才是最简便、最快捷,也最具实操性的算法。(www.xing528.com)

再说GDP。

无论你的GDP里是否有水分,它所代表的票面价值都是有经济学意义的。这尤其体现在国际间经济交流的场合。简单点说,即便你的钱里有水分,但是把这些钱拿到国际上照样不少买东西。

打个比方,日本人拿500万日元在本国也许只能开个小卖部,但是到了柬埔寨也许就能整一家工厂;同理,美国人拿一万美元在本国顶多能过一年,但是到了非洲某个国家也许就能过半辈子。

你不能说“因为你们国家东西贵,我们国家东西便宜,所以你到我们这儿来过好日子对我们不公平”。没什么公平不公平,钞票的购买力在不同国家本来就是不同的。而且也恰恰因为有这种购买力的剪刀差,才有了世界贸易存在的基础,也才有了穷国变富国、富国变更富国的机会——工厂和资本会从富国流向穷国,大量的物资会从穷国流向富国。大家各取所需,不亦乐乎。

通过这一番分析,相信大家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为什么经济增长率是干货,而GDP往往是水货了。

所以,中国经济总量乃至于人均GDP能在21世纪头10年翻两番,就不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奇迹。

如果你理解了这些,相信对于我“2017年GDP总量超美,2030年前人均GDP超美”的说法,便不会有拾板砖的冲动了。

让我们来一起计算一下。

按照世界银行的说法,只要中国在未来20年里大力发展城镇化,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潜力就将不可限量,依然能够维持7%左右的增长率。

按照这样的算法,与2011年相比,中国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将在2020年增长一倍。这是无水分的算法,也是十八大定下来的目标。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有水分,即名义GDP的变化情况。

我们假设未来10年内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幅度为平均每年5%左右,通胀率在3%到5%之间,那么,再加上每年7%左右的实际增长率,中国的名义增长率将达到15%到17%之多。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均GDP还将翻两番,达到我所说的人均20000美元左右的水平。

然后,下一个10年,也许实际增长率稍微下降一些,比如说达到6%左右,通胀率和汇率升值幅度不变,那么,届时中国经济的名义增长率还是会达到14%到16%之间,按照这样的速度,在2025年左右,中国的人均GDP将一举超越40000美元,达到美国今天的水平,然后在2030年前,我们的人均GDP将达到七八万美元的水平,一举超越美国。

不要觉得我这是在讲故事,这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日本、亚洲四小龙,走过的都是同一条路。

打个比方。

日本在1966年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1971年就翻了一番,达到2000美元,1980年接近10000美元,1990年近30000美元,区区五年后的1995年就突破了45000美元大关。

也就是说,从人均1000美元到45000美元,日本只用了29年时间。很显然,光靠干货,日本人是做不到这点的。这种迅猛增长里少不了汇率变化和通胀的贡献。特别需要指出的是,1990年后由于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经济几乎连年零增长,但由于日元剧烈升值,日本的名义GDP还是在区区几年内实现了突飞猛进。

所以,只要我们不犯日本人那样严重的错误,从2001年算起,用25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到2025年左右的时候,把我们的人均GDP从1000美元变成40000美元,完全“有戏”,绝不是什么天方夜谭。

但是,这里面还有两个比较常见的误解必须要解释清楚。

误解一:日本1966年的人均1000美元,和我们2001年的人均1000美元能是一回事儿吗?含金量能一样吗?

答:没错,含金量是不一样。但我在这里说的是纯数学意义上的“追赶”,在这里“含金量”一说是没有意义的。更何况,当我们的人均GDP追上日本的时候,含金量就完全一样了。

道理很简单,美国在19世纪初的时候人均GDP就已经超过了1000美元,达到这个指标足足领先了日本150多年,相信那时候1000美元的含金量绝对比1966年的时候高,但后来美国不是照样被日本超越了吗?

误解二:你说的经济增长里水分太多,连通胀率都算了进去,这种经济增长的比较有什么意义?

答:有意义。因为大家比的都是水货,人家的“水”一点不比你的“水”少。拿你的干货和人家的水货比才是真的傻子。所以,妄自菲薄、自惭形秽才是真正的“没意义”。

最后,再顺便提一件事儿。美国人前两天发表了一个报告,说最早在2016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就有可能实现超美,让全世界着实惊诧了一把,也让咱国人着实兴奋了一把。但也许不少国人都没有留意到这样一个细节,那就是人家预设了一个前提:2016年超美,必须是用购买力平价计算出来的GDP。

这里边可就有个猫腻儿了。

什么叫用购买力平价计算出来的GDP?

粗略地解释,就是说用美国人的物价水平计算出来的中国的GDP。打个比方,比如说某一年中国的GDP按当时的汇率折算成美元是5万亿美元,而当年美国的平均物价水平是中国的3倍,那么,中国的购买力平价GDP就是15万亿美元。

实话实说,这个东西比名义GDP还要“水”,因为它干脆直接用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的物价水平来折算依然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经济总量,其放大效应比名义GDP还要大上许多倍。

有趣的是,从这一举动里不难看出美国人某种微妙的酸葡萄心理:一方面难掩面对中国强势崛起时的羡慕嫉妒恨;另一方面还不忘留一手,提醒你“我这个预测数据可是灌足了水的数据,你可要心中有数,千万不要高兴得太早噢!”

而且,尽管美国人咬咬牙用这个超级掺水GDP勉强“抬举”了一次我们,但他们依然在人均GDP指标上下了死结论:尽管在经济总量上也许美国会落败,但中国人要想在人均数据上超越美国,至少还得50年!

所以,美国人的这个预测中国人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按照我前边的分析,到2016年左右,就算不用购买力平价GDP,只用名义GDP和美国人叫板,咱照样有充分的可能一举超越它,尤为重要的是,即便在人均GDP指标方面,我们超越美国人的时间也将比他们的预测至少提前30年。

其实,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从几十年前开始外国人就没闲着,他们频繁地作出种种揣测,却没有一次蒙对过,每次都以沦为笑柄收场。

举几个例子。美国人在1999年说,中国将在2030年超越德国,成为仅次于美日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而我们做到这一点是2008年,整整比美国人的预测提前了22年;接下来他们又在2004年说,中国将在2020年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我们做到这一点是2010年,整整提前了10年。

左蒙右蒙都蒙不对,却一点没臊到美国人,人家依然满嘴跑火车,对“预测中国经济”这事儿兴致不减。尤其是近两年,美国人“蒙”中国经济的兴趣可谓达到了最高峰。最初他们预测“中国经济将在2050年超过美国”;可没过俩月就修订了自己的预期,说“也许中国能在2030年超越美国”;区区数月之后,他们又一次自食其言,改称“中国经济最快将在2020年左右超越美国”;可仅仅又过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再一次变卦,将这个“大限”提前到2016年了。

不知道美国人会不会再改口。也许有一天睁开眼睛,会发现美国人又一次发表了“中国经济已于去年超越美国”的惊天内幕消息

所以,真正的聪明人,还是别跟他们玩了。闷着头干好自己的事儿,比什么都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