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13年3月,随着中国新一届政府正式站上历史的前台,李克强总理高调宣称“中国经济的未来在于城镇化”,各种各样的揣测之声又开始不绝于耳。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声音无非有两种:一是“房价无限涨”,二是“现有城市人口将暴增”。
显然,这些声音都曲解了政府的本意。
那么,政府希望达成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城镇化前景呢?
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中央新一代领导人祭出了城镇化这一杀手锏,实在是一记妙招。
但遗憾的是,某些国人总有一种本事,把本来挺好的事儿往歪里解读,用以满足自己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
最经典的歪曲方式有这样两种:其一,城镇化对房地产业绝对是一利好,所以将来楼价还要暴涨,而且是暴涨很长一段时间。其二,城镇化就意味着农民要大量搬迁到现有城市中生活,因此,中国城市的人口,尤其是一线城市的人口,将来还会进一步爆炸。
这两种歪曲方式彼此互为因果,忽悠了不少不明真相的老百姓,让他们对未来采取了不理性的判断与行动,严重伤害了这些百姓私人财产的安全性,给他们未来的生活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所以,帮助大家从本质上了解城镇化的真相,防止被骗子忽悠,就有了极为迫切的必要性。(www.xing528.com)
要想说清城镇化,就不能回避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问题,一个是中国的三农问题。
大家都知道,迄今为止中国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的发展方式,已经走进了死胡同,要想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得不在内需上发力。而要让内需大展拳脚,离开占总人口一半以上的广大农民兄弟肯定玩不转。可现在的问题是,农民兄弟兜里没俩钱,让他们当消费的主力谈何容易!可是,由于种地这事儿创造价值的能力有限,农民兄弟就算再吃苦耐劳,他们也不可能指望地里能长出金子来,所以无论怎么使劲儿,单靠干农活致富也是不可能的。不仅如此,由于中国地少人多,好几亿农民就耕种那有限的“一亩三分地”,人均收入上不去不说,还妨碍了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因此,只有把大量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走,都变成产业工人,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同时实现如下几个目标:①种地的少了,分钱的就少了,农民收入能提高。②种地的人少了,才有机器进来的可能,也才能实现机械化和规模化农业生产,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③更多的农民变成工人,收入就会水涨船高。④高收入的人多了,内需才能振兴。
这就是城镇化的真谛。
但是,城镇化是否意味着大量的农民会蜂拥而入到现有城市中呢?
答案是否定的。没错,肯定有一部分农民会转移到现有城市中,但现如今中国的城市哪个不是人满为患?完全靠这种办法,根本不可能消化掉几亿新增人口。所以,真正的城镇化,一定是就地城镇化,也就是现在媒体上反复宣传的所谓“乡村社区化”。简单点说,就是把城里的所有必备设施,全部搬到乡村去,让乡下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因为只有这条路,才是让农民就地进城的唯一方法,也才是一劳永逸、真正可持续的方法。
因此,大量农民进城将会长久地拉升房价的说法,也就必然成为了一种忽悠。谁信谁是傻子。更何况,考虑到农民工兄弟的实际生活水平,即便他们搬进了现有城市,幻想着靠他们买房来拉升城里的房价,也实在是太天真了。地球人都知道,农民兄弟进城,住房问题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保障房和廉租房。如此简单的逻辑,居然就有人想不通,实在是不可思议!
当然,对现有城市而言,城镇化还有很多新的含义,比如说户籍制度的取消、农民工市民化、城市智能化、公共服务人性化、效率化等,但所有这些,都将是一个质变的过程,而不再会是量变的过程,因为现有城市已然无法承受更多的量变。这其实是中国经济发展从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因此,总想着靠鼓吹量变忽悠人的主儿,现在可以歇一歇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