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理论上概率接近零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理论上概率接近零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导读:2012年5月,国际上各种关于“中国经济将会硬着陆”的传言又甚嚣尘上。所以,各种“硬着陆论”“崩溃论”不绝于耳、甚嚣尘上的现象,似乎也可以理解。但是,必须要指出的是,至少从理论上来说,中国经济发生硬着陆的概率很小,几乎无限接近于零,更不要提崩溃了。坦白说,美元其实与废纸无异,因为明摆着美国一直在印票子搞经济。几乎让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沦落到了债务违约的边缘!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理论上概率接近零

导读:

2012年5月,国际上各种关于“中国经济将会硬着陆”的传言又甚嚣尘上。究其来源,除了希腊退欧(退出欧元区)的前景愈发扑朔迷离,从而导致欧债危机越演越烈,没有丝毫和缓的迹象以外,中国的出口、投资和消费三驾马车同时“熄火”也成了外媒疯狂炒作的一个猛料。

最近,关于经济的话题又大热了起来。

上至达官贵人、“砖家叫兽”,下到普通百姓、市井小民,泱泱华夏大地,几乎每一个角落的中国人都在乐此不疲地“消费”着各种各样的经济新闻,炮制着种种或慷慨激烈或耸人听闻的猛料。

国内的盛况已然够热火了,偏偏这外国人也没闲着,削尖了脑袋跑过来凑热闹。现如今,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种媒体(还不仅仅是经济类媒体),只要你一天没登有关中国经济的新闻,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媒体人,因为你根本丢不起那个人。

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能有如此魔力,牵扯了如此众多地球人那根敏感的神经呢?

说起来也算情有可原。这个世界好不容易才从美国人鼓捣出的次贷危机大潮中缓过点儿劲儿来,偏偏欧洲人又掉进了坑里,而且至今看不出任何“爬出来”的迹象,所以基本上都把希望寄托在了金砖四国,尤其是咱中国的身上。可不凑巧的是,咱现如今的情况也是不容乐观,出口、投资、消费这三把火枪几乎同时哑了火,再加上居高不下的通胀和地方债、银行债的因素,三年前曾力挽狂澜,后又被各路精英彻底批烂、批臭的那个“四万亿”,现如今也绝无可能梅开二度了。这可愁死了人!所以,各种“硬着陆论”“崩溃论”不绝于耳、甚嚣尘上的现象,似乎也可以理解。

但是,必须要指出的是,至少从理论上来说,中国经济发生硬着陆的概率很小,几乎无限接近于零,更不要提崩溃了。

我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是盲目乐观。让我们一起来捋一下思路。

首先,让我们说说出口。

实话实说,最近几个月,中国的出口数据确实不令人乐观,即便2012年5月份的出口增长率意外大幅回升(增幅为15.3%,远远超过4月份的4.7%),也被外界普遍认为不可持续(因为欧美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好转)。但是,如果我的估计不错的话,2012年下半年,出口会发生一个明显的“V”字型回升现象。

为什么会这样?道理很简单。因为一个国家的经济越不景气,老百姓手头越不宽裕,这个国家对稳定的、大规模的廉价产品的需求就越大。就是说,它的总进口量也许会减少,但是对某个单一国家的产品需求量也许反而会增大,或至少持平。

而这个能够稳定地提供大规模廉价商品的地方,放眼世界,至少现在还真没有有资格和中国叫板的国家或地区。

打个形象的比方。假设你是一个英国人,对冰箱品质有着自己特有的坚持——只认德国西门子,但经济危机到来时,你也许会被形势所迫,不得不买中国的海尔来削减开支——这就等于海尔抢了西门子的生意,就这么简单。这事儿在公司间如此,在国家间亦如此。进入21世纪,从席卷全球的互联网泡沫噩梦到9.11事件,从次贷危机到欧债危机,这十来年世界就从来没有太平过,可偏偏是这最不太平的10年,是中国外贸,乃至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10年。这就是事情的真相。

那位说了,既然这样,那你如何解释最近外贸严重滑坡的现象?

简单,事情经历了这样一种逻辑。

危机袭来,大家的手头突然变紧,一般来说,经济会进入一个短暂的冰冻期(但一般不会超过一年)。造成这个冰冻期的理由有很多,比如银行、企业短时间内大量破产,银行被强行要求提高资本充实率而被迫收紧贷款,市场由于恐慌情绪迅速蔓延而导致强烈的持现避险或观望心理,等等。这个时候,经济会陷入停滞或负增长状态,消费的迅速下滑会带来严重的通缩现象,当然,进口额也会剧烈下降,从而影响出口国的出口。

但是,日子毕竟还得过下去,短暂的混乱和冰冻期过后,即便经济依然没有进入复苏状态,一些生活必需品的消费也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回升,而且,由于经济的拮据,消费者会降低胃口,更多地购买廉价商品,这就是中国的机会。

所以,历次危机,中国的出口都会经历一个“V”字形恢复的过程,也就不足为奇了。

话说到这儿,我要再向大家透露一个小秘密。那就是,其实我们压根儿没必要为欧美国家担心,它们的经济根本不可能完蛋,更别提把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世界都带进沟里了。

为什么会这样?理由很简单,让我们先从美国说起。

一言以蔽之,美国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日不落帝国,我敢一句话说死,至少30年之内,无论遭遇多严重的危机,美国经济也会屹立不倒。

这事儿的秘密,全在美元身上。

坦白说,美元其实与废纸无异,因为明摆着美国一直在印票子搞经济。可即使这样,人家这废纸也比你手里的真金白银值钱。这不是我自相矛盾经济学的现象就是这么神奇。道理很简单,现如今全世界的储蓄(包括政府与人民的储蓄在内)中有七成以上都是美元,美元在全世界无与伦比的存量已经结结实实地绑架了世界经济,而这就等于为美元的坚挺,即美元的购买力买了终身保险;另外,以美元计价的债券,尤其是美国国债每天的交易量都在5000亿美元以上,这就等于在地球上建了一个巨大的人工资金池,创造出了惊人的流动性。而资本市场对于流动性的偏好也保证了美元的坚挺。

有这两把撒手锏护身,也就难怪美国经济总是能够第一个在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复苏过来了。

举个极具戏剧性的例子。

2011年发生的那个震惊世界的国债上限国会遇阻事件,多危险!几乎让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沦落到了债务违约的边缘!可你猜怎么着?金融市场对这个事件的反应是——大量买进美元和美国国债避险,而不是卖出!

这真是咄咄怪事——金融市场居然要买进有违约风险的货币和债券来避险!可仔细一想,也不无道理,因为事情遵循了这样一个逻辑:美国国债发生了违约风险——金融市场要出现动荡——为了规避这种动荡,只有买美元和美国国债最安全,因为它们的存量最大、流动性最高,这就意味着“一旦发生不测,绝不会被套牢,分分钟可以兑现走人”。

就这么简单。

再来说说欧洲。和美国相比,欧洲的情况略微复杂,也更加棘手。原因很简单,这个地方很有意思,经济上统一了,但政治上却没有统一。这就难办了。这就跟没房子就结婚的裸婚族一样,本来以为只要有爱情婚姻生活就能美满,所以准备先上车后买票来着,可是上了车后才发现没票(房子)是个绝对不能容忍的大问题,于是小夫妻俩天天干仗,孩子没出满月家庭就到了破裂的边缘。

欧洲也一样。在政治上各为其政的前提下,光凭着美好的愿望稀里糊涂地先把经济统一了,虽说尝到了几年的甜头,可现如今却不得不面对当初的轻率所导致的恶果,只有仰天长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份儿了。

所以说,欧洲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讲,与其说是一个经济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政治问题。

政治问题解决不了,就算这次能从坑里爬出来,下回照样还得掉坑里。

所以,欧债问题的本质,就在于“补票”这事儿上,即竭尽全力在一个可预见的期间内,解决政治问题。

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也绝对是可以预期的。

就拿希腊来说。我个人认为,希腊退欧的概率不大。道理很简单,希腊为什么有退欧之虞?因为人民不高兴。不愿意接受附加在救济款上的种种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直线下降的所谓附加条件(主要是紧缩财政和社会福利支出)。但是,退欧,就意味着要恢复自己从前的主权货币——德拉克马,而这个名字拗口的货币将注定大幅贬值。这就意味着,希腊人的收入水平和购买力将急剧下降,同时,由原油等大宗商品及各种生活必需品进口价格飙升带来的恶性通货膨胀会进一步加剧这种现象,这对希腊人民来说毫无疑问地预示着更悲惨的生活,而这绝对不是希腊人民所喜闻乐见的结果。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真到了退欧的悬崖边上,相信希腊人民绝不会那么傻,选择自己主动跳下去。(www.xing528.com)

其实,最近希腊银行中发生的极为严重的挤兑欧元潮现象,就很能说明问题。许多“砖家叫兽”都把这种现象解释为情况到底有多糟,即希腊退欧指日可待的证明,我却不这么想,恰恰相反,我把它理解成希腊退欧绝对没可能的一个明证。道理很简单,挤兑欧元说明希腊人不想离开欧元,不想再回到从前那个“德拉克马”的时代,而好消息是,希腊人还有一点时间,起码他们现在还在欧元堆里待着,并没有正式失去它,如果他们想反悔,现在还有后悔药可吃——他们手里的选票能够让他们做到这一点。

退一万步讲,就算希腊人民一时冲动,最后还是从悬崖上跳了下去,抛弃了欧元,那也并不一定意味着事情会更糟。恰恰相反,也许这会成为欧债危机得以最终解决的一个重要转机。

理由很简单,国内外的各路“砖家叫兽”所最担心的“退欧传染病”并不一定会发生。因为希腊跳崖后的惨状会吓坏这些国家的人民,他们会减少上街抗议的次数,甚至会转而选择支持政府的强硬紧缩政策,因为对他们来说“一天少吃几块肉,总比一块也没得吃强”。

当然,希腊退出的最初几个月会有混乱,但是局面会逐渐稳定下来。随着各国选民放弃对抗执行紧缩政策的政府,各国政府也会拥有越来越大的空间来收拾政治乱局,而政治乱局的平定,将最终为这场旷日持久的欧债危机闹剧画上一个句号。就是说,短痛一定会有,但长痛几乎无可能。欧洲毕竟是比美国还要强大的经济体,所以欧洲人再怎么折腾,也绝无可能玩死欧洲。

因此,不出大的意外,2012年下半年,即便没有强劲复苏,欧美的外贸环境也应该可以逐渐稳定下来,从而为中国外贸的回升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说完了出口的事儿,再来谈谈投资。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中国现在确实需要调结构,即降低投资在经济中的比重,提升消费在经济中的比重。但是降低不等于消灭,中国的基础设施还远远称不上完善,尤其对于中西部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国外有人说“中国的基建热,一百年都不会退潮”,此话也许有些夸张,但至少二三十年之内不会退潮这一点,相信大家已有共识。这也就意味着,对于中国来说,至少二三十年之内,如果遇到经济危机,“适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是一个保留项目,不会过时。但是,必须承认,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等问题十分严重,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后患无穷。所以,只要能够解决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问题,为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债务尽量留下一些优质资产作抵押,投资这条路,还远远没有走到头。

最后,我们说说消费。

这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必须认真面对。但这个问题的解决,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提升消费在经济中的比重,是“可持续发展”“调结构”大业的核心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之所以要降低GDP增长目标,就是为了办这件事儿。十二五期间工资翻番,以个税改革和财政转移支出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为代表的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以医改、社保全覆盖、全国联网为核心的社会保障网的加快铺设,保障性住房的大量施工、启用,等等,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促消费。

从微观来讲,坦白说最近实施的“环保节能家电补贴政策”我本人并不十分看好。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好消息,5月份的汽车销量在4月份奇迹般的14%增长率的基础上,又猛增了25%,这也许预示着持续了一年多的“汽车销售冰冻期”即将结束,汽车工业至少将步入一个新的正常增长周期。考虑到汽车工业的超强波及效应,汽车消费的回暖对内需来说绝对是一剂强心针。

同时,另一个重量级的,具有超强波及效应的产业——房地产业,据说也逐渐走出了低谷,迎来了春天,最近呈现出一派成交量与投资额均同比大幅上升的喜人局面。

这是一个十分诡异,也十分有趣的经济学现象。

坦白说,楼市本来是不应该在这个调控关键的时刻出现所谓回暖局面的,道理很简单,因为中国楼市的泡沫已经严重到了无以为继的程度,而这一年多来的调控制造出的区区几个百分点的价格回落,对于挤掉楼市泡沫而言绝对是杯水车薪、沧海一粟,根本就不值一提。所以,连总理都在说“楼市远远没有回归到合理价位”,住建部也在一片松绑的呐喊声中始终不改调控坚决不放松的立场,但是,这个“房地产的春天”,却还是到来了——这真是一件无比诡异的事情。

其实,说怪也不怪,解释这个现象的本质非常简单,就是一层窗户纸的事儿而已。

楼市为什么会回暖?简单。因为买楼的都是刚需,而刚需认为楼价基本上降到底了,所以,如果再不进来抄底,将有可能再一次“踏空”。

这真是无比奇特的现象——明明中央已经告诉你“这根本不是底,离底差得远呢”,可偏偏就是有大批的百姓不信这个,一相情愿地认定“这就是底,所以现在必须跳进去,否则过了这个村儿就没有这个店了”。

所以,这些人就是勇敢的“炮灰”,自愿将自己的血汗钱拿出来,帮助国家实现房地产业,乃至于整个国民经济的软着陆,既然如此,那就怪不得国家了。不是我没提醒过你,是你自己自愿的,没人强迫你。

刚好,国家现在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肩负着在短期内“刺激经济”的重任,你在这个关键当口跳出来买房、当炮灰,那我求之不得。

因此,这些急于买房的刚需们,真是一群“最可爱的人”啊!

这要放在欧美诸国,现如今就算政府不限购,甚至绞尽脑汁鼓励人民买房,也没人愿意往里跳,所以还是咱中国人最可爱,最懂得体谅国家的难处,最知道关键时刻要伸把手的道理!

有了如此可爱的人,还如何需要担心经济的硬着陆呢?

不过,说到这个硬着陆,我还有一句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无论是外国人还是咱自家人,现如今似乎已经对硬着陆这个词敏感过度了。

这就好像几千年前古人类面对一种后来被称作番茄的植物时,都心有戚戚,不敢近前,齐声高喊“有毒!不能吃!”可后来终于有人摘了一颗,吃进了肚里,又能怎样呢?其结果无非是人类又发现了一种美味的、营养丰富的蔬菜而已。

现在的这个硬着陆,就和古时候的番茄无异,大家都在喊“硬着陆太可怕了,绝对不能硬着陆!”但,即便硬着陆一次,又能怎样呢?

中国经济会崩溃?地球会毁灭?还是人类会灭亡?

拜托!咱别这么夸张好吗?

所谓硬着陆,无非是经济增长率跌到6%左右而已。6%,也是一个相当漂亮的数字,绝不至于将地球人都送上绝路!

其实,只要我们有勇气,我们早就应该承认一个事实——中国经济其实早该主动地硬着陆一下了。我们之所以这么多年一直成功地软着陆下来,几乎完全是靠着不断地推迟结构改革,靠着不断地制造泡沫做到的。

这就好像一个高烧不退的病人,之所以几年来一直能够维持一个相对正常的体温,完全是靠吃退烧药做到的,而真正管事儿、真正治病的消炎药则一粒儿也没沾过牙。这种治标不治本的蠢招儿,迟早会弄死这个病人。

所以,即便6%的增长率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说比较严重的失业现象,以及一些比较棘手的社会问题,但是,“是药三分毒”,与“在完全没有副作用的情况下治好一个病人是不可能的”道理一样,在完全没有副作用的情况下治好经济的“病”也绝无可能。

现在的问题是,你越拖延,将来治病的痛苦就会越大,成本就会越高。所以,既然如此,不如索性横下一条心,闭着眼睛主动往硬着陆的坑里跳,彻底挤掉经济中的所有泡沫,完成一系列一再拖延的重大结构改革。这样做,即便短期内可能会有剧痛,会招致人民的误解乃至埋怨,但你的行动越坚决、越果断、越迅速,从痛苦中走出来的时间就会越短,而且走出来后,你的身体会更健康、更强壮。那个时候,曾经怨恨过你的人民就会理解你,原谅你,甚至更加发自内心地尊重你。

这就是长痛不如短痛的道理。

而这个千载难逢的“刮骨疗伤”的机会,就在眼前。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现在是到了决策者痛下决心的时候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