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在的问题
1.如何将农业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与建设现代农业结合起来,如何同步实现加强生态保护、培植资源与增加农民收入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2.影响种植业提质增效的障碍因子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旱涝保收的高产田(园)较少,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大的改变;农村劳动力短缺,影响季节性播种进度和质量,同时用工价高,生产成本增加;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化肥、农药、农膜价格分别同比上涨了2.0%、4.2%、5.9%;科技增收潜力难以挖掘,由于农村劳动力“空心化”,许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仅限于示范点上。
(二)对策
1.握紧生态产业效益增长的“金钥匙”
青山绿水是我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是我市“三农”持续发展的一大宝贵财富。要继续在生态上下功夫,大力实施生态产业工程、生态园区工程、生态家园工程,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向生态要效益。
大力建设生态特色产业基地,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按照集约化、标准化、高效化的要求,加快推进“四百工程”建设。改造提升1万亩柑橘基地、1万亩核桃基地,新建1万亩“武当道茶”基地、1万亩中药材基地、1万亩蔬菜基地、20个大牲畜养殖示范小区、1万亩国家翘嘴鲌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
提速发展生态林业产业,提升林业整体效益。按照“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促民增收”的发展战略,以“绿满丹江口”行动为契机,大力实施通道、荒山、村庄、环城、厂矿、城市“六大绿化工程”,全年绿化荒山5万亩,义务植树150万株。充分利用林上、林下、林中空间,大力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林菜、林菌、林禽、林畜等生态种养产业,发展果园养鸡100万只,发展林下食用菌1000万棒。全力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不断拓展森林功能和价值,从而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最大化。
全力建设“美丽乡村”,提升社会综合效益。整合涉农项目资金2100万元,深入推进21个“生态家园”示范村创建。在环库区、丹郧路、库周路、汉十路等重点区域,配套建设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深入推进均县镇、龙山镇、牛河林区新集镇及全市165个移民安置点建设,推进石鼓新集镇、白龙泉水乡、武当道茶城及东环路工业园、六里坪岳家川、江家沟等新家园(社区)建设,推进六里坪镇、土关垭镇、浪河镇、石鼓镇九龙桥村、蒿坪镇余家湾村等“四化同步”试点镇(村)建设,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体系。深入推进“武当花谷”建设,逐步延伸“武当花谷”景区范围和内涵,全力打造国家级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及国家5A 级旅游风景区,持续推进生态能源、农业机械化、农村路网等工程建设。
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农民。2015年,要围绕“百亿农产品加工县(市)”建设目标,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把农产品加工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大杠杆”,致力于提高加工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www.xing528.com)
推进精深加工。重点推进水都农产品加工园区、东环路农产品加工园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企业入驻。鼓励食品粮油、水产品、生物医药、酒水等加工企业,实施技改扩能。加快粮油食品、果蔬、食用菌、茶饮料、畜禽、水产品、茶叶、木工艺等农产品由初级、粗放向精深、集约加工转变,提高包装档次,力争全年农特产品加工产值突破百亿大关。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在资金、政策、资源配置上重点倾斜。
培育领军企业。围绕柑橘、蔬菜、畜禽、水产、食用菌、茶叶等农产品,开展专题招商,引进领军企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企业,实施农产品的二次加工,引导其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转型升级。积极培育种子企业,在研发、管理、人才、用地、金融、上市、项目申报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和优先扶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全年培育产值过10亿元企业1个,5亿元企业3个,1亿元企业5个。
打造精品名牌。围绕“饮源头水、食丹江鱼、吃武当橘、品老道茶”的品牌创建方针,扩大“源头水、丹江鱼、武当蜜橘、武当道茶”四大品牌影响力。继续开展“库区情、橘乡行”“美食节”“农超对接”及组织企业参与各级农博会等活动,多层次、多角度推进特色农产品走进国内、国际市场,力争柑橘出口突破15000吨,银鱼出口10吨,黑茶、砖茶系列武当道茶实现出口。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县(市)建设为契机,整合资源,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做好特色农产品包装宣传,争创3个“三品一标”,培育“武当蜜橘”和“丹江口源头”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
3.挖掘农业生态旅游增长的“新支撑”
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以生态资源为依托,把生态资源与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大力发展风光旅游业,加快“沧浪橘乡”“江北林廊”等旅游设施建设,把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服务业发展优势。整合旅游景区、度假村、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和农家乐等资源,形成“一江串珠、库路贯通、核心支撑、小镇点缀”的环库生态滨江城镇群和村镇带,进一步提高生态旅游业的综合效益。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探索组建商业性演出剧团,吸纳和引进各类文明健康的现代文化娱乐产业项目和商务休闲设施,打造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
大力开发农业服务业。大力发展苗木繁育、种子研发、园林设计、农资生产、物流配送、农业科技信息推广应用、农业金融保险、农业会展、农业品牌营销、农产品供求信息、质量检测、存储、加工、包装、售卖等业态。支持河北德胜农林、湖北霖煜农公司、习家店汉北农林博览园苗圃基地建设,支持丁家营镇建立苗木交易大市场。
4.强化科技推广的“新引擎”
继续深入抓好粮油高产创建,重点抓好高产农田和粮油主产区生产能力建设。着力建设四个万亩高产示范区,即水稻1万亩,小麦、玉米各1万亩,薯类1万亩。示范区内小麦平均亩产达到300公斤以上,水稻平均亩产要达到600公斤以上,玉米平均亩产达到500公斤以上,鲜薯平均亩产3000公斤以上。通过高产创建,进一步挖掘增产能力,全市粮食平均单产再提高4~5公斤,油料单产提高3~5公斤。坚持依靠科技,重点抓好四大技术推广应用:一是高产高效节本增收技术。针对农村劳动力短缺的矛盾,积极扩大小麦免耕、水稻抛秧、一次性施肥等省力化技术。二是强化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年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0万亩/次,肥料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三是加强病虫防控减灾技术。加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建立乡、村植保信息员制度,优化测报服务,把病虫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四是积极推行低碳、循环农业技术。推行秸秆还田、生草覆盖,减少过量施用化肥造成面源污染,走低碳型、节约型农业发展新路子。
十堰市丹江口市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
完成人:胡华炜 罗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