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利资源
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为古云梦泽一部分,长湖泄洪道田关河横穿东西,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及其分洪道东荆河纵贯南北。境内地势低平,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潜江得益于水,也受制于水。既有汉江、东荆河洪水之“外患”,又有内垸因降雨量不均导致的渍涝干旱之“内忧”。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了潜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洪涝旱灾作斗争的历史。据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市168.2km长的汉江干堤和东荆河堤累计完成土方5800万m3以上,石方100万m3以上。汉江干堤和东荆河堤利用蓄洪区和杜家台闸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累计完成土方5亿多m3,完成投资2.6亿元,开挖干、支、斗渠2760条,总长4000余km。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全市累计改造渍害低产田30多万亩;水利结合灭螺34 多万亩;兴建电力排灌泵站211处,463 台,装机72567 千瓦,排灌流量达到每秒8559m3。其中提排泵站171处,379 台,装机65215 千瓦,提排流量每秒780.7m3;提灌泵站29处,49 台,装机3302 千瓦,提灌流量每秒34.6m3;排灌两用泵站11处,35 台,装机4505千瓦,流量每秒51.6m3。兴建大中小型排水涵闸586座,自排流量每秒1200m3;大中小型灌溉涵闸657座。
(二)土地矿产资源
2014年全市土地总面积2004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04%。其中耕地面积108.27万亩,占57.6%;水面73.2万亩,占25.28%;未利用地7.5万亩,占2.62%。
潜江地下富藏油气盐。潜江市域内现已探明石油地质远景储量2亿多吨,天然气储量9700多亿m3;岩盐地质储量7900亿吨,卤水227亿m3,富含溴、钾等18 种稀有微量元素,且矿化度均超过国家开采标准,可广泛用于电子、冶金、航天等高科技领域,有着广阔的开采价值和开发前景。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卤水、岩盐、钾盐、钾芒硝、无水芒硝7 种主要矿产占湖北省1985年统计的地下资源探明储量71 种矿种的9.8%,占全国1985年底探明矿种144 种的4.86%,其中石油、天然气、卤水、岩盐、钾盐矿储量均在全省名列第一,特别是钾盐、石油、天然气填补了湖北的空白。仅盐卤化工产品的潜在价值就达约10万亿元。
(三)农业资源
潜江市地上盛产“粮、棉、油”,目前已成为国家商品粮、优质棉、特种水产、速生丰产林、瘦肉型生猪、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出口创汇七大基地,是国家重点产粮大县、棉花大县、油料大县、生猪调出大县、水产大县,也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享有“全国小龙虾之乡”和“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美称。
1.种植业
2014年,潜江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29.8万亩,复种指数212.2%。其中全年粮食面积115.37万亩,总产53.27万吨,增长2.44%,实现了自2004年以来连续第十一年增产;棉花面积30.41万亩,比上年减6.80万亩,总产2.09万吨,减47.5%,棉花生产因国家取消收储政策,价格大幅降低,生产效益跌至2000年以来的最低谷;全年油料面积52.40万亩,比上年减1.69万亩,总产10.92万吨,比上年减0.49万吨,减4.1%;蔬菜总产71.08万吨,增长4.05%;瓜果总产13.43万吨,增长0.9%。
潜江市粮棉油最高产量情况
2.林业
从20世纪70年代起,潜江就以“水乡园林”享誉中外。1989年成为全国首批“平原绿化达标县(市)”以来,先后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全国营造林先进地市”等荣誉称号;市境内有14个单位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和“全国造林绿化400佳”。2010年,潜江市再次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市”称号。近年来,潜江造林绿化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以农田林网为主体,道路河渠绿化为骨干,城镇村庄绿化为重点,网、带、片、点紧密结合,乔、灌、花、草相配套的平原绿化体系。目前,全市拥有林地面积54.3万亩,森林覆盖率18.5%,活立木蓄积量226万m3,道路绿化率96.5%,水系绿化率93.8%,农田林网绿化率92%,农村村庄绿化覆盖率68%,城镇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4m2,全市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86%。全市共有林业生产加工经营企业180多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华中家具、湖北滕头、乐水林纸、禄秀农庄、湖北巨江等公司),年产值在20亿元左右。随着华中家具产业园、巨江公司投资建设,滕头园林基地扩规,乐水林纸技改升级完成,林业产业呈现出家具、木材深加工、苗木、林下经济“四驾齐驱”的良好发展态势。潜江研发推广应用的水杉扦插繁殖技术及水杉无性系种子园建设科研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黑杨派南方无性系引种与推广获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自主选育的南方型速生杨新品种“中潜3号”已在我国南方广为栽培。近年来,又先后建起了中日合作杨树对比林优系扩繁基地等一大批杨树新品种试验示范林。引种“丹红杨”通过省级良种认定。在造林新技术应用方面,大力推广杨树大苗定向培育、杨树留根育苗、插干造林、大树移栽等实用技术,使造林绿化水平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3.畜牧业(www.xing528.com)
2014年,根据省畜牧局提出的“猪禽提质、牛羊增量”总要求,全市紧紧围绕畜牧强市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目标,面对畜牧业发展的新常态,积极调整畜禽养殖结构,维持生猪生产平稳,抓住市场对牛羊肉和禽蛋需求增加的契机,促进草食畜牧业和蛋禽业快速发展,完成了“三提高、两确保”的硬指标。全市生猪出栏113万头,同比增2.73%;家禽出笼1860万只,同比增3.33%;肉牛出栏3.5万头,同比增7.03%;肉羊出栏2.7万只,同比增8.5%;肉类总产量12.5万吨,同比增2.82%;禽蛋产量6.2万吨,同比增7.53%;畜牧业总产值35亿元,同比增6.71%。在全省畜牧兽医系统上半年绩效考核排名第一,全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排名第二。
4.水产
潜江境内河渠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汉江、东荆河等长江支流贯穿全境。百里长渠、城南河、田关河、西荆河等21条排灌干渠,借粮湖、返湾湖、冯家湖、白露湖、张家湖、苏湖6个湖泊遍布全市,其中湖泊面积2.7万亩。潜江气候宜人,最适宜温、热水性鱼类养殖。2014年,全市渔业养殖总面积达到45.5万亩,对比上年增长5.6万亩,增幅达19.8%;水产品总产量12.7万吨,增长0.8万吨,增幅6.7%。其中精养鱼池面积17.5万亩,对比上年增加0.6亩,增幅3.6%;小龙虾养殖面积28万亩(虾稻连作13.5万亩、虾稻共作13万亩、池塘养虾1.5万亩),增长5万亩,增幅22%;小龙虾产量4.19万吨,增长0.99万吨,增幅30.9%;产值12.6亿元,增长3亿元,增幅31%,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收贡献577元。2014年渔业产值24.5亿元,增长3亿元,增幅14.0%;水产品加工企业出口成品2.88万吨,出口创汇1.9亿美元。
(四)人力资源
潜江是江汉平原人才密集区。全市共有科研单位56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万多人,拥有自然科技人员230人;城区拥有大学2 所,其他各级各类学校235 所,在校生总数16万人,每年向大专院校输送人才1500多人,是全国教育、科技先进县市;现有农村劳动力35.46万人。
(五)旅游资源
潜江是一座具有浓郁水乡园林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素有“水乡园林”美誉。潜江以“活化石”水杉为市树,是水杉的第二故乡,建有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名的水杉公园。境内还有黄罗岗春秋楚城、明十号湖墓、古章华台遗址、古华容道遗址、森林公园、曹禺公园、曹禺祖居、返湾湖风景区、借粮湖风景区、田关河风景区、平原油田风光等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潜江的地域文化独具特色,江汉平原皮影戏、荆州花鼓戏和潜江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草把龙灯、潜江木雕、潜江唢呐、高台舞狮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平原第一坝。兴隆水利枢纽工程是2009年2月开工的国家重点水利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位于潜江市高石碑镇。兴隆水利枢纽属平原河道型低水头闸坝型水库,轴线长2835 米,由拦河水闸、船闸、电站厂房、鱼道和两岸连接交通桥等组成,以灌溉、航运功能为主,兼顾发电,规划灌溉面积327.6万亩,过船吨位1000吨,年发电量可达2.25亿度。兴隆水利枢纽与三峡大坝、丹江口水库形成了湖北水利文化旅游的“铁三角”,潜江一跃成为全国平原地区最大的水利枢纽旅游观光目的地。
3.天下第一台。章华台遗址位于潜江市龙湾镇,南北宽1000米,东西长2000米,共有十余座宫殿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时代最早的楚国离宫别院遗址群落。2000年,楚章华台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江汉第一塔。芦洑宝塔是500年前民众为祈福消灾、抗御水患而筹资建设的一座七层实心砖塔,于民国年间损坏,复建宝塔塔高56 米,位于曹禺文化产业园梅苑内,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为芦洑宝塔题字。
5.戏剧第一都。以曹禺大剧院、中国剧协曹禺剧本奖创作基地、梅花奖艺术交流中心为主的潜江曹禺文化产业园,已被纳入全省首批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同时,潜江与莎士比亚的故乡英国斯特拉福镇定期开展戏剧大师故里的交流合作活动,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中国戏剧之都”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6.龙虾第一乡。2010年潜江被授予“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称号,2013年被授予“中国小龙虾美食之乡”称号。2014年6月中旬,潜江市成功举办了第5 届“中国·潜江龙虾节”、小龙虾产业发展论坛、“楚江红”虾王争霸赛以及“万人龙虾宴”等活动,大大提高了潜江小龙虾的知名度。潜江小龙虾正走出湖北、红透全国、走向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