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带来经济运行新特征、新规律、新要求,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也进入资源约束增加、生态压力增大、生产成本上升、市场风险扩大的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生态农业的发展。
1.主要农产品持续增产压力大
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尤其是水利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有限;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生产成本增加;自然灾害频发,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一系列不利因素导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在连年丰收的高基数上持续增长的压力和难度逐渐 加大。
2.农产品加工业规模扩张乏力
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整体市场疲软,开工不足,投资乏力,增速下滑。受国际市场低价原料粮油进口及跨国企业如金龙鱼油脂等低价倾销的冲击,国内市场成品粮油价格走低,本土企业加工无利可图,产能无法较大释放;国内银根紧缩,融资难、融资贵现象凸显,企业技改、扩产建设资金短缺;农业招商引资进展不理想,农产品加工园区入园企业迟滞。同时,我市农产品加工规模和水平不高,精深加工不够,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亟须提升。1—9月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幅,低于全市工业总产值增幅1.6个百分点。
3.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进展缓慢
按中央、省政府相关要求,登记试点工作经费以地方为主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按照全省测算的50元/亩左右标准,每个县(市)区的三个村试点约需工作经费60万~70万元,地方财政压力很大;部分群众思想上有顾虑。虽然经过政策宣传,但仍有部分群众对土地登记发证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承包户觉得地方大亩变标准亩后,多出部分会被集体收回,个人利益受到损失;转出土地的农户担心土地确权后,土地经营权出现变更。(www.xing528.com)
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质量不高
局限于农村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因素,农民合作社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有待提高;新型经营主体有证资产偏少,在开展抵押贷款时困难重重;家庭农场作为新生事物,国家尚未出台统一的认证标准和管理规范;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后从事非农生产的倾向比较突出;对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从省到市都还未出台专门政策等。
5.破坏森林资源现象仍然普遍
林权纠纷增多,林权管理不规范,边界地区资源管理形势严峻,乱砍滥伐、偷砍盗伐现象时有发生;违法占用林业用地现象仍然存在,少数地方相当严重;少数非法木材交易市场仍然存在,无证经营、收购偷砍盗伐木材的现象仍然存在。在新形势下,如何处理管理与放活的关系,如何真正落实林农的处置权,调动广大林农的积极性等深层次问题,尚需从体制和机制上研究解决。
6.农村面源污染形势仍然严峻
近几年来,襄阳市农业领域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排放量居高不下,位居全省17个市(州)第一,农业(含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和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市总排放量比例超过了50%,个别县(市)区农业源排放量占全域的排放比例高达60%以上。2014年全市农用化肥施用量(按折纯法计算)达60.6万吨,比上年增加1.31万吨。据襄阳市环保局发布的环境状况公报表明:2013年农业源排放的化学需氧量5.497万吨,占总量的56.2%;农业源排放的氨氮量0.662万吨,占总量的51.2%。2014年农业源排放的化学需氧量5.42万吨,占总量的55.6%;农业源排放的氨氮量0.65万吨,占总量的54.8%。农业发展已经到了必须严格控制规模,强化污染治理的关键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