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地资源
1.耕地资源
2014年年末实有耕地面积462.58千公顷,其中常用面积451.59千公顷。水田205.91千公顷,旱地245.68千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有效灌溉面积268.97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214.23千公顷,机电排灌面积114.58千公顷,分别比上年减少2.1千公顷,增加2.92千公顷,增加34.17千公顷。全市人均(户籍人口)耕地面积由“十一五”期末(2010年,下同)的1.14亩增加至1.21亩;乡村人均耕地1.86亩,保持在“十一五”期末水平。耕地资源实现逐年恢复性增长,为我市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林地资源
2014年共完成人工造林13.4千公顷,其中建设用材林基地5913公顷,建设特色经济林基地7487公顷。中幼林抚育36千公顷,林业育苗1.81千公顷。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932千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3.84%,于2014年9月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全市共有湿地面积10.37万公顷,占版图面积的5.26%,自然保护区面积14.1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7.15%。
3.园地资源
到2014年末,全市园地总面积283180公顷,比上年增加4000公顷。其中:茶园面积24379公顷,比上年增加200公顷;果园面积36312公顷,比上年增加3320公顷,主要是桃园面积比上年增长15.92%。年末果园类别为:苹果园324公顷、柑橘园2312公顷、梨园6384公顷、葡萄园400公顷、桃园24986公顷、猕猴桃园93公顷、其他果园1813公顷。
4.养殖水域
襄阳是农业发展大市,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业种植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80%以上,而水产养殖面积仅48千公顷,占整个农业种植面积的6%。
(二)水资源
1.水资源量
全市地表水资源量45.8679亿m3,比上年增加29.6%,较常年减少21.9%。全市地下水资源量22.0919亿m3,比上年增加40.7%,较常年减少7.8%;地下水资源量的19.1%即4.2106亿m3与地表水资源量不重复(地下水资源量的80.9%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全市水资源总量为50.0785亿m3,比上年增加23.8%,较常年减少20.5%。
图1 2014年襄阳各县(市、区)水资源量
2.蓄水与供水
(1)2014年全市14座大型水库(含5座电站水库)和60座中型水库(含3座电站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18.9450亿m3,比年初蓄水量增加5.3334亿m3。(2)全市总供水量和总用水量均为32.2715亿m3(襄阳市2015年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34.17亿m3)。①在总供水量中,地表水源供水量为30.0748亿m3,占总供水量的93.2%;地下水源供水量为2.1967亿m3,占总供水量的6.8%。②在总用水量中,农业(农林牧渔畜)用水量15.9621亿m3,占总用水量的49.46%;工业用水量12.3960亿m3,占总用水量的38.41%;城镇公共用水量1.3551亿m3,占总用水量的4.20%;居民生活用水量2.5039亿m3,占总用水量的7.76%;生态环境用水量0.0544亿m3,占总用水量的0.17%。(3)2014年全市人均用水量576m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103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435m3,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169升/天,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63升/天;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76m3(含火电直流冷却用水),比201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57%。
表1 襄阳市近年用水指标
3.水环境
2014年,襄阳市水资源水环境监测分中心对襄阳市境内汉江干流及北河、南河、蛮河、小清河、唐白河、白河、黄渠河、唐河、滚河、沮河(新增)、漳河(新增)11条中小河流和三道河、华阳河(新增)、熊河(新增)、刘桥、北郊5座大中型水库,布设了39个水质监测断面(新增16个断面)进行水质监测。①河流水质:根据本年度监测结果,汉江干流水质优,总体水质与上年相比无显著变化。监测境内河流水质总评价河长为922.9公里,其中受污染河段总长为229.5公里(比上年减少22.6公里),占总评价河长的24.8%。受污染河段主要集中在城市(镇)附近,受污染河流主要有蛮河、滚河、小清河、黄渠河、唐河等,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②水库水质:对3座大二型水库(三道河、华阳河、熊河)和2座中型水库(刘桥、北郊)的水质进行了监测,全年期水质为Ⅱ类的有1座水库,水质为Ⅲ类的有3座水库,水质为Ⅳ类的有1座水库。营养化程度为中营养的有1座水库,富营养的有4座水库。③水功能区水质:监测评价了省考核水功能区29个,按全因子评价,有18个水功能区达标,水功能区达标率为62.1%;按双因子(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评价,有23个水功能区达标,水功能区达标率为79.3%(2015年襄阳市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为78%)。④省界水体水质:监测豫鄂省界水质断面2个,分别位于小清河和黄渠河省界附近河段,全年期水质类别均为劣Ⅴ类。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了全市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其中有7个水源地全年所有监测次数水质都合格,另2个水源地(刘桥水库、北郊水库)全年监测次数水质合格率为67%。
(三)气候资源(www.xing528.com)
襄阳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加之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对气候要素产生明显的再分配作用,使得市内气候形成了各种类型。境内繁多的植物、动物种类,即受惠于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1.气候特点
全市年平均气温除高山以外,一般均在15℃~16℃之间,1月2℃~3℃,2月15℃~16℃,7月27℃~28℃,10月16℃~17℃。无霜期在228~249天之间。全市热量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兼备了南北气候特点。全市年降水量820~1100mm,其中夏季占400~450mm。全年降水为107~135天。太阳辐射较为丰富,年平均总日照时效为1800~2100小时。又由于境内大部分地区温度最高、降水最集中、光照最强的季节正是主要农作物的旺盛生长季节,故全市气候资源上的优势极有利于农业生产潜力的发挥。
图2 2008—2014年襄阳市用水指标
2.自然灾害情况
2014年襄阳市年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强对流天气频繁,灾情重。总的气候特征为冬冷,出现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春暖,多局地强对流天气;夏季低温多强降雨、多灾害;秋季高温少雨。2014年全市平均降水量857.5mm,折合降水总量169.0702亿m3,比上年增加17.1%,较常年减少5.2%。2014年全市各县市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保康县最大,襄州区最小。全市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非汛期1—4月、 11—12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27.4%,汛期5—10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2.6%,其中7—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49.3%。
(四)生物资源
1.栽培作物
图3 2014年度襄阳市年降水量等值线图
全市粮食种植面积767.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0.4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503.7万吨(100.7亿斤),增长0.2%,其中:稻谷186.09万吨、小麦215.13万吨、玉米78.94万吨、薯类18.28万吨、大豆1.70万吨;棉花产量3.0万吨,下降27.9%;油料产量24.9万吨,下降0.4%,其中:花生13.26万吨、油菜籽10.49万吨、芝麻1.1万吨;蔬菜产量320.8万吨,增长2.5%。苎麻0.02万吨,甘蔗0.72万吨,烤烟0.84万吨。
2.特产作物
桃产量50万吨,梨产量19.44万吨,柑橘产量5.9万吨,苹果产量5402吨,板栗产量6840吨,核桃产量3.37万吨,枣产量(干重)1113吨,柿子产量(干重)3737吨,茶叶产量16204吨,油茶籽产量9408吨,花椒产量451吨,杜仲产量1125吨,银杏产量5400吨;山野菜、食用菌等森林食品产量(干重)5.55万吨,松脂、油桐籽、乌桕籽等林产工业原料1911吨。
3.森林植被
襄阳市类型多样的地质地貌和生态环境,使其生物资源绚丽多姿,并呈现出南北兼备的鲜明特色。境内植物区系成分多属亚热带区系的科属。其中木本植物区多属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带。全市有维管束植物l89 科828 属1698 种。常见的树种约64 科236 种,经济林木种类繁多,既有亚热带型的油茶、木梓、茶叶、柑橘、棕榈等林木,又有暖温带果树,如板栗、枣、梨、苹果、桃等,还有大量的山林土特植物。拥有各类林特产品500种,常见的有300种以上,如山葡萄、猕猴桃,黑白木耳、香菌等,以及稀有名贵中药天麻、黄连、当归、灵芝、党参、猴头等等。
4.畜禽品种
2014年全市生猪存栏526.24万头,出栏644.8万头,增长3.0%,生猪品种主要是“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羊存栏144.77万只,出栏174.1万只,增长7.7%,羊品种主要是波尔山羊和宜昌白山羊;牛存栏103.35万头,牛出栏70.6万头,增长5.9%,牛品种主要是西门塔尔、夏洛来与地方枣北黄牛杂交品种。家禽出笼8780万只,下降2.6%。猪肉产量53.03万吨,牛肉产量10.68万吨,羊肉产量4.18万吨,禽蛋产量27.04万吨。
5.水产品种
襄阳水产养殖主要以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为主。宜城的稻鳖虾综合种养、南漳的网箱养鳝、东津的沟鲶养殖、襄州区南北对虾养殖已经初具规模。2014年水产品产量19.8万吨,增长4.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