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度较高,便于全方位开发利用。省政府下达全市耕地面积指标为不低于106400公顷,根据国土资源部2014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全市2014年末耕地面积为118349.76公顷。(二)农业资源现状2014年,全市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做得较好,农业生产持续增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将各项资源消长情况分述如下。肉类总产量14.9977万吨,禽蛋产量44126吨,蜂蜜产量202吨。

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一)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1)人均耕地资源不足,耕地质量不高。2014年末,全市现有耕地177.52万亩,人均耕地0.69亩,低于联合国规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

(2)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度较高,便于全方位开发利用。从土地利用结构看,全市各类土地均有分布,而且比例总体上比较合理,有利于对土地全方位的开发利用。

(3)土地利用区域性差异明显,适合组织专业化、商品化生产。全市耕地多分在平原、岗地、低丘和谷地,园地主要在沿江、沿河两岸分布,林地主要集中在丘陵、山区。独立工矿主要集中在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丘陵地带,城镇则多依江、河、湖、泊、公路而建。经过长期的土地开发利用,土地利用功能的区域差异十分明显,大致可分为北部沿江城市工业区、中北部矿产资源开发区、西部农林牧特立体农业区、西北部渔粮产区、富河沿岸平原岗地农业综合区和南部山丘谷地农林区六大区域。这种明显差异分布,有利于组织专业化、商品化生产。

2.耕地保有量情况

(1)耕地总量平衡情况。全市2014年度变更调查后,耕地总量为118.35千公顷,与《黄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耕地保有量107.2千公顷相比多出11.15千公顷。

(2)耕地占补平衡情况。省政府下达全市耕地面积指标为不低于106400公顷,根据国土资源部2014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全市2014年末耕地面积为118349.76公顷。

3.农用地利用现状

2014年全市共使用用地计划1650.93公顷,其中:市级计划为45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450公顷,其中农用地373公顷,耕地287公顷),使用省级重点项目补助计划为154.2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154.20公顷,其中农用地142.15公顷,耕地106.52公顷),使用省级配给计划33.73公顷,使用省级追加计划133.33公顷,使用保障房计划23公顷,使用增减挂钩指标140公顷,使用工矿废弃地建新计划666.67公顷,使用灾毁指标50公顷。

(二)农业资源现状

2014年,全市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做得较好,农业生产持续增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将各项资源消长情况分述如下。

1.农业社会资源

2014年,全市乡村人口174.45万人,比2013年160.55万人增加13.9万人,增加8.6%;乡村劳动力130.22万人,比2013年122.01万人增加8.21万人,增加6.7%;乡村户数40.56万户,比2013年37.62万户增加2.94万户,增加7.8%;农民平均收入10957元,比2013年9781元增加1176元,增加12.02%。

2.农业生产资源

2014年,全市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19.68千公顷,比2013年120.21千公顷减少0.53千公顷,主要为退耕还渔0.27千公顷,退耕还林还草0.08千公顷。2014年,水田面积58.32千公顷,比2013年58.38千公顷减少0.06千公顷;旱地面积30.92千公顷,比2013年31.01千公顷减少0.09千公顷;水产品养殖面积47.75千公顷,比2011年47.48千公顷增加0.27千公顷。

3.农业生产现状

2014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147.01亿元,按行业细分农业56.82亿、林业1.8亿、牧业44.6亿、渔业42.09亿、农林牧渔服务业1.70亿,同比增长4.9%;增加值105亿元,同比增长5.1%。

(1)种植业

种植业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568149万元,其中谷物类172586万元,薯类31516万元,豆类8475万元,棉花17733万元,油料57956万元,麻类4709万元,茶叶1284万元,糖料140万元,蔬菜类201739万元,水果26197万元,坚果834万元,药材21439万元,食用菌19117万元,其他4424万元。

农作物播种面积239.79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139.43千公顷,棉花3.02千公顷,油料56.88千公顷,苎麻2.86千公顷,糖料0.04千公顷,药材0.44千公顷,蔬菜瓜类34.86千公顷,花卉、园艺0.36千公顷,其他2.26千公顷。

粮食作物总产量64.98万吨,棉花0.55万吨,油料9.46万吨,麻料0.8万吨,蔬菜68.48万吨,茶叶0.046万吨,水果4.43万吨。年末实有茶园面积1904公顷,果园面积9817公顷。

(2)畜牧业

2014年末全市生猪存栏数93.28万头,能繁母猪7.02万头,生猪当年出栏数124.12万头,产猪肉量9.33万吨;牛存栏数8.74万头,当年出栏数2.01万头,牛肉产量2967吨;羊存栏数7.52万只,当年出栏数5.48万只,羊肉产量1135吨;家禽存笼量1554.21万只,当年出笼量2985万只,禽肉产量5.16万吨。肉类总产量14.9977万吨,禽蛋产量44126吨,蜂蜜产量202吨。

(3)渔业

2014年,全市水产品产量21.56万吨,其中,鱼类总产量19.98万吨,人均拥有量75.37公斤。渔业产值42.09亿元,名特优比例达到71.5%,渔民人均增收1310元左右。

(三)林业资源

黄石地区在中国植被区划上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湖北南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鄂东南低山丘陵植被区,幕阜山山地植被小区和蒲咸丘陵低山湖泊植被小区的结合地带,而地带性植被类型则是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实际上亚热带针叶林占一定优势。此外,还有亚热带竹林、灌丛、荒山草地及人为栽种的混合植被带。

全市共有林地面积314万亩,森林面积213万亩,森林覆盖率31.15%,林木绿化率38.91%。在林地面积中,有林地134万亩,占林地面积的45.67%;疏林地2.9万亩,占0.92%;灌木林地128万亩,占40.76%;其他林地48.5万亩,占15.45%。全市活立木总蓄积392万立方米。全市林业用地面积在版图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为45.89%,能绿化造林的用地已经几乎全部实施造林绿化,近5年全市利用荒山荒地造林而增加林地面积1200公顷左右,灌木林地增加3200公顷左右,全市森林资源逐年有序更新,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5.1%。

全市重要的湿地85万多亩,自然湿地占版图面积12.16%,较大的湖泊湿地有网湖湿地30.74万亩、大冶湖湿地8.4万亩、保安湖湿地5.58万亩、磁湖湿地1.5万亩和仙岛湖4.5万亩,其中,保安湖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网湖为省级重点湿地自然保护区。

全市省级自然保护小区4处:黄坪山、大王山、白水汤、朱婆湖,保护区面积达4.5万亩。全市有省级森林公园4处:小雷山、东方山黄荆山、大众山,共计面积5.8万亩。已被列入森林旅游风景区的有七峰山、黄坪山、东方山、黄荆山、西塞山、云台山、大泉沟等,共计面积11.8万亩。

全市各类古树名木5015株,主要树种有樟树、栎树、枫香、黄檀、黄连木、柞木、女贞冬青、马尾松、柏木、皂荚、槠树、乌桕、桂花银杏石楠槐树等。按保护级别来分:一级古树616株,二级古树990株,三级古树3409株。(www.xing528.com)

黄石植物种类繁多,已知的主要植物种类有:裸子植物7 科18 属30多种,被子植物150多科300余属2000余种,蕨类植物18 科30多属60余种,还有藻类、菌类、地衣、苔藓等各类植物。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其中又以菊科、禾木科、豆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葫芦科、苋科、毛莨科等植物品种为最多。全市木本植物87 科,215 属,392种,木本植物中除了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的水杉、银杏之外,还有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樟树、杜仲金钱松、鹅掌楸等20种和三级保护树种厚朴、垂枝云杉等21种。草本植物,如天麻当归党参、黄连等数量较多,价值较高,是黄石市具有代表性的草本药用植物

黄石有野生动物200种(国家一级7 种、二级28 种,省级93 种,一般72 种)。野生动物有白颈长尾雉、白头鹤、白天鹅、金雕、中华秋沙鸭、黑鹳、苍鹰猫头鹰鹦鹉鸳鸯、游隼、中白鹭牛背鹭、野猪、野兔等。

(四)水域资源现状

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下段南岸,地处幕阜山北麓向长江河床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属江南滨湖丘陵区。长江绕市而过,境内山峦起伏,湖泊、河港纵横,水库星罗棋布,素有“百湖之市”之称,湖泊多集中于长江沿线滨江平原及低丘岗地,水库多集中在丘陵区。

1.湖泊情况

全市境内共有100亩以上湖泊70处,其中正常水位、水面面积在1km2以上的湖泊共有27处。湖泊水面总面积317km2,其中大冶湖、保安湖、网湖水面面积30km2以上,海口湖、朱婆湖、赛桥湖水面面积在10km2以上。

2.水库情况

全市境内现有大、中、小型水库266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富水、王英),中型水库6座(蔡贤、毛铺、九眼桥、杨桥、小青山、罗北口),小一型水库51座、小二型水库207座。水库总库容25.53亿m3

3.河流情况

全市境内有大、小河港408条,总河长1732km,其中5km以上的河流144条(不含长江),流域面积100km2以上河流23条。主要河流有:大冶湖主港、富水及支流龙港河、三溪河等。

4.水资源量情况

黄石市滨江而建,境内又多湖库,客水资源量大(长江、富水),地表水资源量较丰富,雨量较充沛,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427m3,高于全省平均值(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408m3),而低于全国平均值(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100m3)。2014年全市平均降水深1446.1mm,折合降水量65.84亿m3,比上年增加36.8%,较常年减少0.2%,属平水年份。

2014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34.38亿m3,折合径流深755.1mm,与多年平均值比较减少0.8%;全市地下水资源量7.63亿m3,基流模数17.50万m3/年/ km2,基径比0.21,与多年平均值比较增加2.1%,与上年比较增加20.2%。

2014年全市水资源总量35.42亿m3,产水系数0.538,产水模数77.8万m3/km2。与上年比较增加49.3%,与多年平均值比较减少1.1%。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446m3,亩均水资源占有量2646m3

5.用水情况

(1)供用水情况。2014年,全市总供用水量15.5747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供水量15.2563亿m3,地下水资源供水量0.3184亿m3。全市工业用水量10.4180亿m3,占总用水量的66.9%;农业灌溉用水量2.8203亿m3,占总用水量的18.1%;城镇公共用水量0.6708亿m3,占总用水量的4.3%;居民生活用水量1.2087亿m3,占总用水量的7.8%;林牧渔畜用水量0.4569亿m3,占总用水量的2.9%。在总用水量中,黄石城区为工业生产主要用水区域(城区两个火力发电厂为用水大户),大冶市、阳新县为农业灌溉主要用水区域。

(2)耗水量。耗水量即用水消耗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吸附、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多种途径消耗掉,而不能回归至地表水体和地下饱和含水层的水量。2014年全市总耗水量3.8425亿m3,万元GDP 耗水量31m3,综合耗水率24.7%(耗水量占用水量的百分数)。其中工业耗水量1.1261亿m3,耗水率10.8%;农业灌溉耗水量1.7099亿m3,耗水率60.6%;城镇公共耗水量0.2121亿m3,耗水率32.9%;居民生活耗水量0.5068亿m3,耗水率41.9%;林牧渔畜耗水量0.2876亿m3,耗水率62.9%。

6.农田水利

2014年,全市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300余处,完成总投资6.67亿元,较上年度增长投资24.4%。全年新增蓄水能力319万方,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1.45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17.49万亩,新增节水能力50万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95km2

(五)气候资源

黄石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洋,陆面多为矿山群,春、夏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对流强,加之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能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黄石地区年总降水量为1543.3~1740.5mm,较常年偏多1~2 成;2013/2014年冬季和2014年夏季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2014年春季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北多南少,秋季降水量则偏多。2014年黄石地区平均气温为17.5℃~18.3℃,黄石和阳新站较常年偏高,大冶站与常年持平;2013/2014年冬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正常略偏高,2014年春、秋季平均气温偏高,夏季平均气温则偏低。黄石地区全年日照时数1373~1476 小时,较常年偏少224~311 小时,日照时数之少位居历史前列,其中大冶、阳新站更创下了历史最低极值。2014年全市天气气候特点为气温正常略偏高,降水与常年同期持平,主要的气象灾害有雾霾、低温阴雨、大风、暴雨洪涝及高温等。

1.降水量

2014年黄石地区年总降水量为1543.3~1740.5mm,较常年同期偏多1~2 成。时间分布上,全年大部分时间降水偏多,年降水量偏多1~2 成;7月降水量最大,12月降水量最少,汛期降水量900.9~961.8mm,较常年同期偏多1 成左右,主汛期降水量560.5~624mm,与常年同期持平,其中6月和8月降水量偏少,7月偏多,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中上旬。空间分布上降水量呈北多南少的分布形态,但三站的降水走势基本一致,年降水量皆偏多。总量上黄石、大冶、阳新三站分别为1733.7mm、1740.5mm和1543.3mm,较常年分别偏多19%、16%和6%,黄石站降水总量介于其他两站之间。

2.气温

2014年平均气温为17.5℃~18.3℃,其中黄石为17.7℃、大冶为17.5℃、阳新为18.3℃,较常年分别偏高0.2℃、0℃和0.8℃。在空间分布上,北部地区气温偏低的月份明显多于南部地区,大冶年平均气温低于黄石本站可能与大冶属于新迁站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阳新站气温明显高于黄石和大冶站,除了与其地理位置偏南有关外,其观测站位于城中心,城市热岛效应对其也有较大的影响;时间分布上,2、5、7、8、12月气温偏低,其他月份气温偏高。2014年月平均气温距平分布:1、3、4、6、9—11月气温偏高,其余月份气温偏低,盛夏期7—8月平均气温持续偏低,9—11月气温持续偏高,12月气温偏低。

3.日照

我市年总日照时数为1373~1476 小时,较常年偏少224~311 小时,黄石、阳新日照时数之少,均居于历史前列,黄石站居历史第三少,仅多于2012年的1463 小时和2010年的1474 小时,大冶、阳新站日照时数之少,位居历史第1。全年黄石和阳新站仅1、3、10、12月这4个月日照时数偏多,其余月份日照皆偏少;大冶站仅有1、10、12月这3个月日照时数偏多,其余月份日照皆偏少。2014年我市整体日照距平为负的月份较多,尤其是4—9月持续偏低。

4.气候与农业

2014年,2月阴雨天数较多,气温较低,日照偏少,土壤偏湿,不利于蔬菜及越冬大田作物的生长;3月黄石地区平均气温明显偏高,日照时数偏多,造成油菜、露地蔬菜等生长发育过程加快,发育期较常年提前;4、5月的几次强降水对进入成熟期的油菜的收割晾晒有不利影响;6—8月降水偏多,土壤湿度偏大,不利于小麦收割及晾晒,也不利于夏播作物出苗、棉花移栽成活,不利于早稻抽穗扬花。9月上旬黄石地区先雨后晴,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降水量大部偏多,日照时数较为充足,有利于中稻的收割晾晒和晚稻孕穗抽穗。10月气温偏高,降水量虽偏多,但集中在月末几天,月前期晴好天气有利于作物的秋收工作。12月气温偏低,降水偏少,日照偏多,夜间气温较低,对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的生长和蔬菜育苗极为不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