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这个入门“门槛”并不是人人都能迈得过的,可是“不去试试”谁知道呢?
产品行当的入门者,无非是应届生(泛指刚出校门准备工作者)或是社招的转行者(泛指具有多年的行业相关工作经验者)。
在产品这个行当,也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之说,想要走到哪一步,起点很重要,认知自我→找到自我定位,俗话说要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图1-2 初入产品的转行者与应届生的差异化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能将自我能力池与优劣势弄清楚,也就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转行者:
拥有一定的行业经验,作为从事产品的突破口,如果跳板得当,起点会相对高一些。
案例背景:2010年体系小张(业界,叫他“校长”),离开用友去了一家电商企业,从未从事过电商领域+产品行当的他,却被该企业迅速提拔,3年后进入核心管理层。
案例分析:“校长”所供职的用友,在2010年前后始终是软件行业的龙头,在领域中以擅长财务及供应链管理而占据国内应用市场的大半壁江山,而电商企业初期偏重客单(也就是客户订单)的前置环节,当时普遍存在供应链管理能力较弱的状况。
在电商发展期,电商平台缺失采购及库存、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如今,包括阿里巴巴、京东、国美、苏宁等,都不遗余力地花费多年时间来弥补这些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瘸腿。
“校长”在进入新公司后是这样做的:
(1)找到与企业的结合点(合拍),在跟企业领导初步沟通得知其职责是负责“电商后台的产品经理”,企业看重的是“校长”的ERP背景,希望能优化与完善电商的供应链。(www.xing528.com)
(2)在获知以上信息后,“校长”同步开展了两个工作:第一个工作是查知什么是产品经理,电商的产品经理需要具备何种素质与哪些能力。在百度与Google上没能得到深入解答的时候,通过碎片的信息渠道,申请加入各种专业的部落、社区、圈子及群组,那一年加入产品经理体系电商QQ群(初次相识,曾经为同事的“校长”),经群友介绍,“校长”得到大笔一手资料进行自习与备课……
第二个工作是先与周边同事第一时间打招呼,殷勤地寻获日常工作的要求与公司制度,同时获取公司当前项目的问题与难点,在学习现有系统的同时,整理了电商平台的相应供应链缺失问题,抓住领导有时间的时刻,发挥“死皮赖脸”的精神,从而获取到上层对电商平台的期望与决策。通过整合自身专业的供应链认知,撰写了一份对该公司电商平台及线下供应链改造的中长期规划意见书,剩下的故事……
应届生:
具有高学历、高素质及专业对口的优质应届生储备职员,一般是大学毕业前就在该单位实习或毕业后第一年内就职的同学。
公司一般对产品新人,尤其是应届生,给予极大的容忍度,适时给予执行具体专项的细节工作(在工作中考察与培养)的机会。
案例背景:
(1)2011年小吴北京理工大学大四新生,敢于尝试的小吴报名面试上了百度的产品实习生职位,经过自身的努力在毕业后留百度任职。同时在百度找到感兴趣的产品领域,3年后升产品经理P5(职级体系的说明,会在后续的章节“产品经理的职级体系”中介绍)。
(2)2014年小飞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在没有关注职业发展的前提下,因得知某企业给予相应的薪酬及培训,前去某企业实习,实习后于该企业就职,转正半年多才找到自己的专业定位。聪明的自学者,1年后产品能力有所提升,负责某产品线的具体执行工作。而此时对方找到业内人士为小飞同学做了一份职业评估,得出“因其缺乏专业公司的标准化工作规范及视野”,如应聘百度估计在P4且需要对方认可,同时很难在众多的社招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案例分析:大学应届生毕业后的去向,其实没有优劣之分,但是对绝大多数产品领域的职场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如白纸一般的应届生,可塑性很强)在正规公司工作的经验,会让其在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上有所提升,团队协作性强,视野较开阔;而在初创公司的经验,会让其在很多领域有浅尝辄止的经历,对于产品全生命周期有更多的理解,同时也带来很多浮躁的坏习惯。
在建议大学生实习与应届生毕业去向的问题时,依旧希望能在充分认知自我专业能力、自我定位及兴趣的基础上,再去根据所“需”选择方向。不过相对而言,有些孩子是需要先解决温饱问题的,而只有在解决温饱的前提下,再去给自己更多的时间抉择,才是明智的选择。[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