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大农业投入与补贴,促进农业发展

加大农业投入与补贴,促进农业发展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农业补贴制度逐步完善,农业补贴资金逐年增长,总量上,农业逐步进入“高补贴”时代。继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资金扶持,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补贴力度和粮食生产补贴力度,增加对产粮大县的奖励资金。通过对农业的高投入和高补贴促进中国农业顺利迈向现代化。

加大农业投入与补贴,促进农业发展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加大投入和补贴力度是支持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收益的主线。2006年1月1日,中国正式废止于1958年通过的《农业税条例》,农业赋税制度从此终结,虽然由于条件所限而晚于不少发达国家,但对农民来说,幸福还是来了。据统计,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后每年减轻农民税费负担1250亿元(与1999年同口径比较),而这基本上与当时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出相当。通过农业税费改革,国家财政对农业投入逐步增加,农业补贴政策相继出台,中国农业财税制度实现了从取到予,从收缴农业税费到给予农业补贴、增加农业投入的重大变革。200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决定降低并直至取消农业税的同时,中央财政首次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对13个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简称粮食直补),对部分地区农民进行良种补贴和购置农机具的补贴。当年,这三项农业直接补贴额度为145亿元。2006年,针对日益上涨的农资价格,国家增加了农资综合补贴,自此形成了以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这四项中央财政支农补贴为主体的农业补贴体系。中国农业补贴制度逐步完善,农业补贴资金逐年增长,总量上,农业逐步进入“高补贴”时代。2013年中央财政支农四项补贴超过1700亿元,比2004年增加10多倍。此外,国家大幅度增加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规模,全面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增加地方粮食风险基金规模,安排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推出了能繁母猪补贴、奶牛养殖补贴、畜牧良种补贴、动物防疫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助等项目。此外,还不得不提为了治理生态环境而于1999年推出的退耕还林补贴和2003年推出的退牧还草补贴。这些综合性与专项性结合的补贴政策对扶持农产品生产与提高农民务农积极性起到重要作用。近年财政投入农业资金节节升高,“高投入”特征显现。2012年国家财政用于“三农”支出为12387.6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10倍,占财政支出的9.8%,比2000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其中支持农业生产支出4785.1亿元,支农四项补贴1643亿元,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支出5339.1亿元,不仅绝对值大幅增长,而且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稳步升高。

虽然近年来财政对农业“高投入”“高补贴”,但存在“低效率”问题,且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农田水利设施依然薄弱,全国大约还有2/3的耕地为中低产田,难以支撑粮食和农产品进一步稳产增产。对种粮农民和产粮大县的补贴奖励等已经逐步升高,但无论与发达国家对农业的高补贴标准相比还是与粮食生产、农民务农收入的实际需求相比都有欠缺。因此,未来仍需稳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与补贴,实施财政投入支撑战略,优化投入与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效率,中央财政、地方财政进一步增加农业投入的绝对量和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确立土地出让收益重点向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政策。拓展农业投入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继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资金扶持,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补贴力度和粮食生产补贴力度,增加对产粮大县的奖励资金。进一步健全农业补贴制度,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稳步提高四项补贴的标准和资金,对主要粮食作物实行良种补贴普惠制,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和品种范围,提高农资补贴,建立与农资价格上涨直接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对农业的高投入和高补贴促进中国农业顺利迈向现代化。(www.xing528.com)

在不少地方调研时,总有基层干部反映农业补贴像撒胡椒面,撒到每亩地、每户农民手里没多少钱,不如综合起来做点大事。诚然,囿于中国农业户均规模较小,2亿多农户的基数较大,农民直接拿到手的农业补贴并不算多。但我一般会这么解释:第一,这是国家对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直接性支农惠农政策,起码建立了一个农业补贴政策框架,西方发达国家也是这么做的,以后还可以继续完善,譬如新增补贴向规模经营户倾斜;第二,农业补贴虽然目前不算多,但每年都在增加,今后还会增加;第三,其他事情有其他渠道的资金来做。末了,我还会讲一个从韩俊副主任那里听来的故事,据说几年前也有人写报告向高层反映这个问题,领导听后英明地说:给农民的好处给了就给了,怎么能再拿回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