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复建村到城市市场:土货走上新路

从复建村到城市市场:土货走上新路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复建村驻村工作队通过整合全村农副产品资源,大胆探索“土货”进城的“新路子”,在帮助群众解决产销难题的同时,又逐步摸索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法子”。注册“金复建”“碓窝山”等商标3个,获批绿色食品认证1个。此外,打造“复建村农副产品展览室”,实物展览的做法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和消费者的深度认同。2020年,全村已有27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玉米、水稻、土鸡等种养殖项目参与“供货”,进一步实现产业增收。

从复建村到城市市场:土货走上新路

复建村作为江津区白沙镇最偏远的市级贫困村,交通条件欠缺,产业基础薄弱,如何解决好当地农副产品“品质好”虽好,但却“销售难”“价值低”的实际问题成为复建村驻村工作队面临的首要难题。为此,复建村驻村工作队通过整合全村农副产品资源,大胆探索“土货”进城的“新路子”,在帮助群众解决产销难题的同时,又逐步摸索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法子”。

成立村集体公司,实现资源整合有平台。为了更好地统筹整合村内的农副产品资源,2018年底成立了名为重庆金复建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村集体公司,村书记任董事长,4名致富带头人任股东。由村集体公司牵头对全村农副产品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建立全村农副产品资源库,再由公司统一进行包装销售,有效地将原来“散沙一盘”的局面转变为“集团作战”,形成了农副产品销售的新模式。

打造农产品品牌,实现农副产品有形象。为了更好地提升村内农副产品品牌形象,以“品味复建”为主题,通过定制产品包装、完善产品手册等途径,形成系列主题农副产品。从大巴山地区引进全国地方优良品种“旧院黑鸡”,增强禽类产品的区域竞争力。注册“金复建”“碓窝山”等商标3个,获批绿色食品认证1个。此外,打造“复建村农副产品展览室”,实物展览的做法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和消费者的深度认同。通过多种措施进一步巩固了农副产品的品牌形象,也进一步提升了其品牌价值

线上线下齐发力,实现对外销售有途径。“土货进城”,销路是关键。为了更好地解决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搭建优质农副产品外销渠道,复建村于2019年2月正式上线“金复建土货小店”网络销售平台,并配套解决了产品供应、物流运输、包装配送等关键难题,实现了线上常销常售、真销真售。此外,在白沙、江津城区开设“白沙村长小铺”等两家农产品直营店,建立了农产品“进城”直销模式。与江津硒在津城、荣华宽院子、恋驰电子商务经营部等经销商达成供货协议,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与此同时,依托区委统战部扶贫集团,定期开展扶贫农副产品“赶场”活动,实现消费者与农产品“面对面”。(www.xing528.com)

坚持货源可追溯,实现产品质量有保证。针对在售农副产品来自千家万户,产品品质无法统一且难以甄别的实际问题,探索建立农副产品溯源系统,对所有销售产品实行“打码”销售,实现一物一码,消费者可通过标码直接得知供货人及供货时间等关键信息。村公司通过消费者反馈信息建立村民供货信用名单,对失信一次者口头警告,失信两次者永不合作,以此充分保障消费者利益,并进一步促进供货者提升产品质量。

通过以上方法,打破了群众农产品“能产难销”的局面,实现了村内农副产品从“产品难销”到“货源难找”、从“背货下山”到“上门收购”的巨大转变,部分产品的采购甚至已辐射到周边村居。2019年3—12月,直接销售农产品12万元,帮助群众联系销售农产品10万余元。2020年,全村已有27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玉米水稻土鸡等种养殖项目参与“供货”,进一步实现产业增收。打破了长期以来村级集体经济无收入的尴尬局面,2019年通过销售农副产品实现纯利润3.7万元,结合投资项目收益,全年实现集体经济收益5万元,实现了通过农副产品销售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历史性突破。增强了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同感,帮助群众销售农副产品不仅是“做生意”,更是谈感情,能快速高效地拉近同群众的距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