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坪镇大力探索扶贫车间,发挥小车间的大作用,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将贫困人口转移就业的“先天劣势”转化为人力资源的“后发优势”。2018年,安坪镇利用场镇搬迁节余土地60亩,争取东西协作扶贫投资450万元,一期建设3栋3900平方米标准厂房,二期建设3800平方米厂房,2020年底可形成扶贫车间示范园、返乡创业示范园。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安坪镇大力探索扶贫车间,发挥小车间的大作用,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将贫困人口转移就业的“先天劣势”转化为人力资源的“后发优势”。
抢抓机遇“培土”。2016年,安坪藕塘滑坡整体搬迁后围绕“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利用用工、场地、劳动力等优惠政策,号召原有小作坊、脐橙加工等企业开展二次创业。近年来沿海地区成本不断攀升,安坪镇积极对接在广东、浙江等地发展的返乡人才,鼓励其衣锦还乡、带头致富,目前已发展制伞、制鞋、制衣、手工品加工等企业6家,带动当地群众就业300余人。
搭建平台“播种”。2018年,安坪镇利用场镇搬迁节余土地60亩,争取东西协作扶贫投资450万元,一期建设3栋3900平方米标准厂房,二期建设3800平方米厂房,2020年底可形成扶贫车间示范园、返乡创业示范园。同时充分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和返乡创业企业,建立“以企招商”平台,搭建外出务工企业微信群,发布家乡变化、优惠政策和工厂动态,引导更多企业回到家乡,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www.xing528.com)
招引结合“育苗”。坚持因时制宜,按照符合环保要求、技能要求不高、有稳定订单的标准选择劳动密集型企业,目前,制伞厂、制鞋厂、制衣厂、制花厂用工覆盖全镇12村,还延伸至周边乡镇。坚持“中心工厂+家庭工厂”模式,企业以扶贫车间作为中心工厂,把订单分给农户形成家庭工厂,统一回收、计件收费,将车间建到村头、将就业送到户头。“居家就业”平均每月工资2000~4000元,方便了群众就近就地就业,保障了持续稳定增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