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和信息化使创新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宏大的舞台上展开,创新所有要素正跨越国界延伸至全球,形成了一个全球范围内创新要素充分自由流动的巨大创新生态链体系。
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受自然资源地理限制所造成的“场空间”,全球未来将形成并将不断深化以人流、物流、资本流、信息流、知识流为代表的五大流在全球不断流通和融合为特征的“流空间”。而展望未来,信息流、知识流和人力资源流动的范围和效率的不断提升,将使创新活动进入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在这个创新活动新阶段,科技创新模式呈现出以下四个发展趋势:
一是创新主体来源更广泛,形式更多样。未来随着技术进步与制造业的发展,除了传统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还出现了新型科研组织团体,随着众包、分享、共享的发展,普通大众也能参与到创新的活动过程当中,科研组织变得更加社会化、灵活化。
二是小微企业创新支持需求大幅增长。未来的制造业由于新材料、新能源以及革新的生产流程,将快速满足个性化、小批量的技术需求,部分大规模产业化制造将被快速柔性制造取代,中小型企业的科技创新的服务将更加重要。(www.xing528.com)
三是创新活动更具开放性,强调协作、多元集成。科技创新将凸显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特点,科技创新相关的跨领域、跨组织合作也日趋频繁,一个创新项目中要由来自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组织、不同国籍的科研人员组成,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当今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特征。
四是高水平、大规模、大范围、跨学科的科研组织机构应运而生。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学科的交叉化发展趋势直接影响到科研组织内部的结构。单靠高等学校、实验室以及科学院等相互独立的组织形式已经无法解决综合学科及其快速产业化的问题,而高水平、大规模、大范围的科技创新需要组织各种专业和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扩大创新组织规模,融合多机构、跨学科研究,并为之提供更为有利的科研环境,易于不同研究领域的联合,组成研究部门开展共同研究,这符合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不仅有利于交叉学科的发展壮大,同时也提高了科研机构的科研效率及其成果转化效率,从而提升整体科研实力。
创新生态,作为一种崭新的创新模式,将引领新时代的创新浪潮。与此前的机械式、靶向式和精准式创新模式不同,这种新模式具有多样性、开放性、自组织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如果将之前的创新模式比作目标明确的“市场”或“工厂”,那么,创新生态这种模式就是诸多“物种”杂居,有可能产生新“物种”的“雨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